记录了中国山水画鼻祖王宰的这首诗,被历代美术史家们反复引用

若是按照明朝画论家董其昌给我们指明的方向回溯,在中国山水画这一领域中,唐朝王宰是与董氏所谓南宗之祖王维、北宗之祖李思训齐名的同时期画家,至少,他是中国山水画第一个新纪元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而对于王宰最详尽的记载,以及对其画作最直观、最丰满的感受,来自于杜甫。

记录了中国山水画鼻祖王宰的这首诗,被历代美术史家们反复引用

题图:游春图 展子虔(传) 横80.5厘米 纵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尽管将杜甫这个名字与“诗圣”联系起来,要算晚明时期文学家王穉登(1535—1612年)首开先河,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前,杜甫在文学、艺术界以至思想界的地位就被人忽视。

比杜甫晚一辈的韩愈,就将他和李白一起敬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苏轼也曾写道:“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将杜甫与画家、杜诗与画作联系在一起,苏轼这一类比并非牵强。

杜甫用一位诗人敏锐、细致、深刻的观察以及非凡的想象力,为我们呈现出他那个时代——从盛唐到中晚唐诸多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从客观上记录了绘画史上一段最耀眼的时期。

单是从中国绘画史的角度衡量,晚唐时期的美术史家们,已开始采用杜甫诗中有关画家、作品的描写作为素材。

作为“史诗”的杜诗,对这些画家及其作品、题材、风格、技法、艺术感染力的描述文字,从此一次次地出现在后人撰写的画史中,人们在介绍一些画家时,不得不反复引用杜甫留下的诗句。

比如:四川画家王宰。

记录了中国山水画鼻祖王宰的这首诗,被历代美术史家们反复引用

明 仇英 辋川十景图 局部1

壹 中、晚唐时期的三位有名的王宰

49岁、拖家带口的杜甫在社会上打拼多年后,终于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置了个业。这标志着他的社会身份向金字塔尖儿方向缩短了一点距离。

构筑这个窝棚的各色物料均是东拼西凑,但也经过了有关单位的层层审批,得了上级部门的默许,不属违章搭建。

有了房,又添置些锅碗瓢盆,虽也均是从三朋四友处搜刮而来,毕竟也有了过日子的样子。

这一年是公元760年、唐肃宗李亨上元元年。

记录了中国山水画鼻祖王宰的这首诗,被历代美术史家们反复引用

《游春图》细部1

记录了中国山水画鼻祖王宰的这首诗,被历代美术史家们反复引用

《游春图》细部2

放弃了远方的杜甫,没有放弃他的诗。

他和家人们不再四处流浪,在成都度过了一段相对巴适、安逸的时光。植树、耕地、种菜、喝酒之余,也有了些时间和心情与朋友们一起欣赏艺术作品、观看文艺演出。

这年里,杜甫所作、流传下来的题画诗共有三首:《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全诗见附录),描写了两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韦偃和王宰。

韦偃在当时是与曹霸、韩幹等齐名的鞍马画家,后人总结他们三位画马的成就时说:“曹霸之马,精神优于形似;翰幹之马,形似胜于精神;至若韦偃,则二者调和”。(有关曹霸和韩干可参阅:《从长安的清晨到浣花溪的春天,杜甫的美术评论和他的画家朋友们》。有关韦偃,另文详叙)。

另一位画家王宰,他的身份却常常被后人所误解。与杜甫、曹霸等人的经历有些不一样,这位王宰并非因为避战乱西行入蜀,他本身就是四川人。

在中、晚唐时期,有三位名叫王宰的都很有名。其一是郭子仪的女婿,曾任光禄卿(一说为太常寺丞)的王宰,出生于琅琊;

另一位王宰(807-869年),原名王晏宰,字钧之,怀州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是唐朝中后期将领,宣武军节度使王智兴次子。这位王宰曾经过甘露之变,参与了平定昭义军刘稹的叛乱,历任任御史大夫、光州刺史、邠宁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等职。

怀州王宰显然与杜甫、郭子仪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有些人却将前两位王宰——四川画家王宰与郭子仪女婿王宰——混为一谈,有网络资料就描述称:“王宰,唐大历至贞元年间的画家,四川人,太尉、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女婿,善画山水树石”——其实为讹传。

记录了中国山水画鼻祖王宰的这首诗,被历代美术史家们反复引用

明 仇英 辋川十景图 局部2

贰 画家王宰与郭子仪的女婿毫不相干

郭子仪(697年—781年)作为当时的名将,不光是他本人,他的家族、生活也为世人所熟悉并议论。比如杜甫在几年后于成都遇到画家曹霸,在描写曹霸所画名马时,就曾提到他画过郭子仪的狮子花(九花虬),这匹马就是唐代宗赐给郭子仪的御马。

李白也曾写过一首《汾阳王赞》,其中提到:“忠武英声振德威,恩光荡荡古今稀。八男受爵黄金印,七婿封官碧紫微。”意思是说郭子仪家族八个儿子和七位女婿都受爵封官。

据后人为郭子仪续弦霍国夫人王氏撰写的墓志铭记载,王氏为郭子仪所生八女,其中幼女嫁给了太常寺丞王宰。按此说,这位王宰应是郭子仪的第八位女婿。

不排除当李白写《汾阳王赞》时,郭子仪的幼女尚未出嫁,因此李白只写了“七婿”。总之,这位八女婿名叫王宰。

有关他的官职有两说,一说是太常寺丞,二说是光禄卿。

据唐代的行政法典据《唐六典》,太常寺丞为正五品下官员,主管庙乐效祀社稷之事。光禄卿则是从三品官职,是光禄寺的一把手,全面负责总理朝会、祭享等典仪中膳羞供设。

若这位曾出任过中央行政机关官员、郭子仪的女婿,就是杜甫笔下的画家王宰,那么在画史中一定会有所提及。

记录了中国山水画鼻祖王宰的这首诗,被历代美术史家们反复引用

王维《辋川图》唐人摹本 收藏:日本圣福寺

晚唐时期张彦远(815—907年)在著作《历代名画记》中,收录了自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841)间370余位画家的小传,其中唐朝画家一共206人。张彦远对画家的记录包括了他们各自姓名字号、籍贯生平,包括他们的著述、擅长的创作题材、风格、特点。但凡有知名的画家,也会详细介绍其社会关系以及担任的官方职务。

比如对画家冯昭正、姜皎的介绍为:

冯昭正,开元中任少府监,八年为户部侍郎。尤善鹰鹘鸡雉,尽其形态,觜眼脚爪,毛彩俱妙。曾于禁中画五龙堂,亦称其善,有降云蓄雨之感。

姜皎,上邽人。善鹰鸟。玄宗在藩时为尚衣奉御,有先识之明。玄宗即位,累官至太常卿,封定国公。开元五年,以事废,复拜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十年复流钦州。

张彦远比杜甫和郭子仪们晚了一、两代人,这部《历代名画记》完成于大中元年,即公元847年。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

在书中,张彦远对画家王宰的介绍不到20字:“王宰,蜀中人,多画蜀山,玲珑窳窆,巉差巧峭。”——窳窆(音:yǔ biǎn),意思是孔洞凹陷的样子,这与我们后世所见山水画家常描绘的“窠石”、太湖石一类有类似的审美趣味,比如日后李成的《读碑窠石图》、郭熙的《窠石平远图》等等,都常常描绘一些坑坑洼洼、奇形怪状的山石。

显然,张所记载的这位“蜀中人王宰”,就是杜甫在成都遇见的画家王宰,但他绝不可能是郭子仪的女婿。

记录了中国山水画鼻祖王宰的这首诗,被历代美术史家们反复引用

明 仇英 辋川十景图 局部3

叁 画家王宰曾为韦皋门客

另一位与张彦远几乎同时期的唐朝人朱景玄,也撰写过一部《唐朝名画录》,这是已知中国最早的一部断代画史,故又名《唐画断》。

朱景玄著录了唐代画家共124人,对于画家王宰,给了我们稍多一点信息:“王宰家于西蜀,贞元中韦令公以客礼待之。”这进一步肯定了王宰是四川人。也透露出,他曾在贞元年间,担任过唐中期名臣韦皋(746——805年)的幕僚或门客,就如同杜甫本人,曾经在严武手下做过一段工部员外郎一样。

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共计21年。韦皋是当时西南地区的军政一把手。他字城武。

是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于贞元元年(785年),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四川一共二十一年,在此期间“和南诏、拒吐蕃”,为唐朝西南的安定立下了巨大功劳。

朱景玄的这一说法,也出现在北宋时编撰的《太平广记》,其中记载称:“唐王宰者家于西蜀。贞元中,韦皋以客礼待之。画山水树石,出于象外。”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仍然无法得知王宰的具体活动时间,但大致可以分析出:在杜甫抵成都的公元760年前后,王宰已经是一位很知名的画家了。而此后至少过了15年,他加入过韦皋的幕僚团队。

在此之后的画史中,对于画家王宰的生平,未见更为详细的记载,大多因袭了前人的说法。比如北宋时期的四川人黄休复曾做《益州名画录》,记载了唐、五代至宋初成都地区的画家和壁画创作。其中有关王宰的记载是:“王宰者,大历年家于蜀川。善画山水树石,意出像外”。

明朝人朱谋垔的《画史绘要》则完全因袭前人的记载:“王宰家于西蜀,多画蜀山,玲珑窳窆,巉差巧峭,出于象外”。

记录了中国山水画鼻祖王宰的这首诗,被历代美术史家们反复引用

明 仇英 辋川十景图 局部4

肆 王宰绘画真迹流传甚少

杜甫在上元元年所做《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一开始就介绍了这位王宰的创作态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不考虑赞助人和市场的需求,你们爱等不等:

“十日画一松。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也正因为如此,王宰的真迹流传下来很少。

记录了中国山水画鼻祖王宰的这首诗,被历代美术史家们反复引用

王维《辋川图》唐人摹本 细部

在杜甫之后的9世纪初,这位王宰的真迹还能够看见,比如朱景玄在他的《唐朝名画录》记载,自己曾两次目睹王宰的画作。其一是在友人家中见过王宰一幅《临江松柏图》:

“景玄曾于故席夔舍人厅见一图障:临江双树,一松一柏。古藤萦绕,上盘于空,下着于水。千枝万叶,交植曲屈,分布不杂,或枯或荣,或蔓或亚,或直或倚,叶叠千重,枝分四面。达士所珍,凡目难辩。”

其二是在兴善寺见过王宰画的四时屏风,“若移造化风候云物,八节四时于一座之内,妙之至极也。”

到了北宋黄休复撰写《益州名画录》之际,王宰的画已经难见其真迹,“今蜀中寺观,亦无画踪,唯好事者收得,”他写道。

而此后的画史中,有关王宰的作品,也均为见收录。比如在北宋徽宗时期的《宣和画谱》中,就查询不到王宰的踪迹了。

记录了中国山水画鼻祖王宰的这首诗,被历代美术史家们反复引用

明 仇英 辋川十景图 局部5

伍 王宰的艺术成就如何

杜甫在诗中极力描摹了王宰的艺术成就,但他的绘画水平到底如何呢?

和杜甫一样见过王宰真迹的朱景玄,在他的《唐朝名画录》中,采用了一种主观的方式,将那一时期的画家分为“神、妙、能、逸”四等,其中前三等的“神品、妙品、能品”又分上、中、下三等。

在朱氏的评价体系中,处于第一等“神品上”的唐朝画家只有吴道子一人。神品中一人:周昉;神品下七人:阎立德、阎立本、尉迟乙僧、李思训、韩幹、张藻、薛稷,在这第一集团之后,为妙品上八人,其中包括:李昭道、韦无忝、朱审、王维、韦偃、王宰、杨炎、韩滉。

朱景玄的主观评论可提供给我们一些参考,但也不应完全就此机械化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从中挑出各个画家擅长的科目、或者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背景再做细论。善画人物的阎立德、阎立本、尉迟乙僧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就没有可比性。

若是按照明朝画论家董其昌给我们指明的方向回溯,在中国山水画这一领域中,王宰是与董氏所指的山水画南宗之祖王维、北宗之祖李思训齐名的同时期画家,至少他是中国山水画第一个新纪元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

杜甫在上元元年所见的这幅王宰的《昆仑方壶图》,描绘了几座神山(也可能为山体的组合),其中的昆仑是传说中西方的神山,而方壶则是指东海中的仙山。可以想见,这幅被悬挂在“高堂之素壁”上的画,应是一幅很大尺寸的画,才可以将东、西两端的神山一起入画。(未完待续)

附录:

本文画注:

1,《游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旧传为展子虔所做,为现存我国著名画家作品中最古的一幅。该画于1924年清室被迁出紫禁城,末代皇帝溥仪携带出宫。1945年8月后由张伯驹购得。1952年,张伯驹夫妇将此画转让给故宫博物院。1978年,书画鉴定家傅熹年先生撰文《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对该图中所画建筑和人物服饰进行了考证,认为《游春图》是北宋的复制品,建筑上的鸱尾是典型的北宋鸱尾特点而非隋代绘画,也非展子虔原作。此后,徐邦达、杨仁恺、陈传席等人大都认同此说。但不可否认,《游春图》是我国卷轴山水画最早的杰作。

2,王维《辋川图》、仇英辋川十景图及后世“川样”:

王维当年在清源寺壁上画《辋川图》原作,因寺被毁,原画早已不存。但王维的辋川图不断被后人临摹、仿效。在王维为辋川留下的这些诗句之外,辋川这些景色一直弥漫在一千多年的中国绘画档案中。历代后人都对这幅画充满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元代人评价说:“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也”。文中图画《辋川图》唐人摹本局部,收藏于日本圣福寺的摹本,与美国西雅图搜藏的摹本类似,山体青绿著色,山石多勾斫,少皴擦,整体悠然超尘。这幅尚存唐人气息的辋川图,应是目前相对最为接近王维的原作。

明代时,吴门画派的仇英和沈周们也绘制过辋川图,但这些辋川景色早已脱离了唐人的风格和形式,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们鲜明的个人风格是时代特点。我们可以比较宋人、元人和明代各位大家对王维《辋川图》的摹本,便能感受到这幅“旷古驰誉”名画非同凡响之处。这些景色各自独立成章,但又连贯为统一的大画面,随着画卷展开,引人入胜。

到了清代,对王维画作的摹本层出不穷,这类的构图和景色,被后人称之为“川样”。这并非一副简单的“辋川景区”介绍游览图,董其昌认为,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他因此推崇王维为“南宗之祖”。很少留下真迹王维,成为南宗山水的精神导师,一代代文人开始沿袭前人仿制的辋川图,走入王维缔造的“神境”。

本文提到的诗作:

苏轼 《韩干马》

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

此画此诗真已矣,人间驽骥漫争驰。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31158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