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是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教材编排和课堂教学中有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材编排不合理。我认为将《春》这篇文章按在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有不妥之处。原因有二:一、九月开学,时令进入秋季,而学生却首先学习《春》,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学习时,记忆还要回到春季,不便于学生将生活与阅读结合在一起。二、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小学刚上初一的孩子,对于抒情散文的阅读,还是缺乏经验和认识的,在者也无法理解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文章和背景和要不表达的深层含义。
其次,作为一篇唯美抒情散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一、不能过分解读,而要加强诵读。《春》有及其强的诵读性,在反复的吟诵中,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二、不要过多地传授阅读技巧,而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学。这篇课文无论从语句、景物、情感各方面,都蕴含着美。让学生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景物,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三、课堂教学要积累、拓展、比较。《春》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融入这样教学环节。积累词语、诗词、名句,拓展文化、阅读,比较语言、情感及其不同题材同类作品的表达方式和文学风格。
《春》作为一篇经典课文,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阅读审美,情感修养。
附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得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风qīng qiāo qiāo______的,软绵绵的( )的。
(2)风里带来些新fān_______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
(3)鸟儿将cháo______ān______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wǎn zhuǎn __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_______戴着lì_______。
2、综合运用。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因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出春天的。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 )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 )
③踏花归去马蹄香 ( )
(2)【妙笔绘春】从下面的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80个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3)《春》这篇散文,在对春花、春风等景物进行描写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描绘了一幅幅色彩各异的美丽画面。请你描绘一幅五彩缤纷的春景图。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从多个角度进行描绘。
3、回答问题
(1)春花的美在于它的
(2)春风和煦,也就是春风的特特在于温暖柔和,在社会中用来形容春风对人的影响的成语
(3)你对春天的喜爱是它的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还是它的顽强生命力和给人带来的希望?
(4)在你的审美世界里,春天的美什么?朱自清先生写的春天的美又是什么?
(5)朱自清先生写的是江南的春,你如果生活在北方,请你描写一下北方的春。
4、积累运用
(1)《春》中用两处引用,一是诗句,二是格言。请你积累春风、春草、春雨、春花的古诗词名句。积累谚语、格言。
(2)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有关春天的描写,请你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积累春天景物描写的佳句,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春天有哪些节气?请积累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常识。
附二:拓展阅读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没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地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注】①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②踯躅:徘徊。文中指停留。③湮远:久远。
1、对于春天的美景,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而又自然贴切的想象。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文章第②段中找出一处来赏析。
示例: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把春雪消融、流水淙淙,想象成白雪像人一样忍俊不禁,出声朗笑,一路欢歌,把春雪融化的景象写活了。
示例二:第②段中作者把柳树想象成一个多情的诗人,那纷飞的柳絮仿佛是他吟出的诗句,把春天写得情意盎然。
2、文章第⑤段中,作者把“鸟”比喻为“数学家”,去丈量天空,却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这里写出了远古春天的天空哪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
(1) (2) (3)
3、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赏析)
(2)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仔细阅读文章第⑦段,联系题目和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