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诗人,
他集多种身份于一身,
他既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
既是思想家,也是改革家,
王安石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短小精悍,逻辑严密;
他的诗含蓄深沉,自成一家;
他的词咏怀吊古,淡远纯朴;
他是一个特殊的文人,
今天,我们欣赏王安石的十首诗词,
走进他内心的世界,
了解他的人生起伏。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隐娘说: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这是一首非常有哲理的诗词,不怕浮云遮住我的眼睛,因为我站在最高一层。时至今日,这句名言依然被不断引用。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隐娘说:此词可能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时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
这首词是王安石的名作,此词上阕描绘金陵壮丽景色,下阕转入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竟逐”的腐朽生活,对六朝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吊古讽今,诗人怀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体现诗人居安思危的意识。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隐娘说: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
王安石在这首词中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隐娘说:王安石是一个改革家,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隐娘说: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结尾“总把新桃换旧符”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千秋岁引·秋景》
【宋】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庚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隐娘说:《千秋岁引》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隐娘说:这首诗的具体时间不详,只知道是王安石经过瓜洲时所作,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隐娘说: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
此时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叠题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隐娘说: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乌江亭》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针对杜牧的议论,写了这首《乌江亭》。
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这首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隐娘说: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都居住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在这段时间里,他和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湖阴先生就是杨德逢。
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