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课件(题西林壁教学课件)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阅读流程】

一、观赏风景,解读诗题:

今天,我们阅读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欣赏庐山风貌(最后定格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苏轼的诗《题西林壁》)。

讲述:

庐山在江西九江,它濒临长江、鄱阳湖,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雄奇秀拔,云雾缭绕,悬崖飞瀑,幽谷流泉,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山中多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四五月游览庐山,并写了一些诗,这首《题西林壁》是他游遍庐山之后带有对庐山全貌的总结性的题咏,就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

二、自主阅读,说出诗意:

1、出示生字词,认读:

题(tí) 墙壁(bì)侧面(cè)山峰(fēng)庐山(lú)缘(yuán)

2、读《题西林壁》,要求正确流利。

3、读注释

①[题]书写,题写。

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③[缘]因为。

4、“查字典,选字义”汇报:

题tí③写上,签署:题名,题字,题词。

缘yuán⑤因为:缘何至此?(拓宽读一读:①因由,原因(缘故、缘由):无缘无故,没有缘由。)

5、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移步换景,各不相同:

(一)、观赏风景,听听解说:

1、诗中写诗人从哪些角度看庐山景色?

诗人从不同的角度看,横着看、侧面看、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看到的都只是庐山一个局部特征,景色都不相同。诗人行走在山中,每到一处看到的景物都不相同,正如古人所说“移步换景”。

汇报交流,板书:

移步换景:

横 侧

远 近——景色各不相同

高 低

2、课件播放游览庐山的视频,观赏风景,听听解说:

庐山山脉,有七座主要山岭,一起倾向庐山之东,构成整体形象,所以从正面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竖着看就是俏丽、峻拔的群峰,正如诗人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诗人在山中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段,看一段,庐山呈现出不同的秀姿,飞流而下的瀑布,潺潺流动的清泉,奇形怪状的石头,满目葱翠的树木,高山、峡谷、山寺、云雾,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二)、听读欣赏,加深体会:

诗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局部景观各不相同,听读欣赏,加深体会:

望庐山瀑布

[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用热烈奔放的激情和七彩交辉的浓笔描绘了庐山!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香炉峰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环雾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色彩何等浓丽呀!瀑布从高空直落,水流之急,势不可挡,若银河从天而落!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释:【氤氲】yīnyūn烟云弥漫。

张九龄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以山相衬,与天相映,雄奇绚丽,气势非凡。瀑布奔流而下穿过丛生的杂树,潇洒脱落,云气缭绕,阳光照耀,若彩虹当空。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山底芳菲落尽,可是继续往上攀登,看到庐山香炉峰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开放,诗人在孟夏却看到春天的胜景,由此可见庐山山势高大,山上山下温差大,呈现的景观也各不相同!

四、古诗故事,感悟哲理:

这是一首哲理诗,苏轼游遍庐山,他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一)、苏轼的这首哲理诗,意蕴深刻,千古流传,诗人由不同点的观景,写到深刻的哲理,使人读了很受启迪,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在山中,无论在哪个位置看到的都只能是庐山的一个局部。要想真正认识庐山的整体特征,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必须“跳”出庐山远眺和鸟瞰。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看问题,不能片面地只看局部,要全面地从整体认识。

汇报交流,板书:

哲理感悟: 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二)、听读欣赏《盲人摸象》,加深体会: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而实际呢?

听读欣赏完这个故事,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总之,大家在会心的笑声中,必然会对苏轼所悟出的哲理有很深的体会,用这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去领悟苏轼深奥的人生哲理。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移步换景:

横 侧

远 近——景色各不相同

高 低

哲理感悟:

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课件(题西林壁教学课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31448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