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无论贫穷还是富裕,也无论男女老幼,没有人不希望生活在幸福中。

然而,尽管今天的我们物质生活相比几十年前已经丰富了许多倍,但我们的幸福指数却并没有成倍增加。

如果再从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性疾病暴发式增长的角度来说,我们整体上的幸福感甚至还不如几十年前。

那么,为什么我们拥有的更多了,幸福感却没有增加甚至反而在下降呢?如何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呢?

如何做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1.做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幸福的方法》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获得长久幸福的书,是一本可以提升我们获取幸福能力的书。

本书作者泰勒·本-沙哈尔(TalBen-Shahar),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

沙哈尔博士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课程曾被哈佛学生推选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他本人也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哈佛导师”。

他的课程兼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众多企业家和高管们誉为“摸得着的幸福”。

你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与类比了解自己的人生属于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还是虚无主义型,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到如何才能达到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感悟幸福型。

作者将人生划分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忙碌奔波型;第二种生活状态:享乐主义型;第三种类型,也是最痛苦的类型:虚无主义型。

第四种类型,他们的生活充实而快乐,心态积极而阳光,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从容面对,既享受着生活的每一个当下,又在每个当下集聚着赢得未来的力量与能力。

我个人就是典型的第一种忙碌奔波型。

年轻时为了工作,十分拼命,总觉得只要自己工作干好了,生活就会轻松多了,也会幸福多了。

结果工作很忙,孩子又需要人照顾,双方家里都没有老人能帮忙,所以那段岁月十分辛苦。

于是又安慰自己,等孩子上大学就好了。

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大学,还没轻松几年,老公下岗了,孩子创业失败。

现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时,才发现自己的身体透支太厉害,眼睛也花了,腰腿也出现了问题。

突然之间,我发现自己一直在等待期盼的幸福,似乎越来越远了。

如何做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

一个作恶多端的人死后进入了天堂,一开始他对自己能进天堂感到不可置信,但很快就适应了。

这里应有尽有,能满足他所有贪婪的欲望——山珍海味、金钱美女,他的起居饮食所有一切都有人替他做,他的一切要求都会得到满足——除了干活。

一开始,他非常满意,觉得自己幸福极了,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觉得无聊,想找点事干。

结果天堂的使者却说:“这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事做。”

在没有任何事情可做的情况下,他越来越烦闷,越来越痛苦,闲得快要发疯,最后他忍无可忍地对天使说:“我宁愿下地狱,也要离开这里!”

结果天使立刻变成了恶魔的样子,狞笑着说:“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就是地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长期处在没有目的和挑战的状态中,会让我们如同生活在地狱中一般痛苦。

这就是第二种生活状态:享乐主义型。

第三种虚无主义型的人,基本已经放弃追求幸福,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

如果忙碌主义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那么虚无主义型则代表沉迷于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他们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

有位年轻人家庭十分贫困,父亲因肝癌去世,亲妹妹因精神疾病而走失。

每年,她都必须要申请助学金并四处寻找兼职才能勉强维持学费和生活费等支出,有时甚至家人生病还需要她来想办法筹钱。

正是这种困窘的生活让她一度处在十分颓废、消极的状态中,总是怀疑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甚至出现自杀的危险念头。

即便是后来生活状况慢慢改善,她的内心也还是长时间充满痛苦和迷茫,因为承受了太多挫折,遭遇了太多不幸,很长时间里她都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

这类型的人是最痛苦最可怜的,就是因为他们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他们对生活已经麻木无感。

连忙碌奔波型和享乐主义型这两种短暂的快乐都感受不到。

生活中只剩下空虚、迷茫、颓废和无意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总是沉浸在对未来的期许中,却忘了享受每一个当下的幸福。

以上三种类型,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常见的,甚至我们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如何做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2.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使命感,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工作是我们每个成年人都必须面对的事情,是组成我们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时不时停下来问问自己:

我工作时快乐吗?那有没有什么办法使我现在的工作更开心呢?

答案是有的,你可以在工作中体验快乐、获得幸福。

为什么使命感对工作至关重要?

因为,基本上你怎么理解、定义你所从事的工作,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启发:

有一天,一个人路过一个建筑工地,看到三个工人正在干活。

路人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干什么?”工人说:“我在搬砖。”十年之后,这个人还在搬砖。

路人问第二个人:“你在干什么?”工人说:“我在建造一所房子。”十年之后,他成了包工头。

路人问第三个人:“你在干什么?”工人说:“我在创造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十年之后,这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大师。

其实我们很多人对待工作,就像故事中的第一个工人,机械地劳动着,感受不到任何幸福。

如何做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缺乏使命感的工作,会让人陷入日复一日毫无新鲜感的重复劳动中,低效、枯燥、缺乏创造性与热情,最终消耗的将是我们最珍贵的生命。

《幸福的方法》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MPS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准人生定位,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并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工作,从而获得长久的幸福。

MPS模式,指的是意义、快乐和优势。寻找合适的、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和热情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用以下三个关键问题来问自己:

什么能带给我意义?什么能带给我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

回答这三个问题,一定不要打乱顺序,要尽量多地写下所有我们曾经做过的、让我们感到目标明确的事情,认真地回忆和反思生命中的这些时刻,确定对我们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写完之后,我们看一下答案,找出其中的交集,这样的工作就是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

刚从大学毕业的小林,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是阅读、写作、帮助他人、参与有利于专业成长的各种学术活动等,让她感到快乐的事情有阅读,与专业人士对话、交流,种植花草等。

而她的优势是语言能力很强,专业知识过硬,擅长与人打交道。

那么这三者交集的答案是什么呢?

很显然,与专业相关的一些事情可以带给她快乐和意义,而她的文字功底和人际交往能力又非常强。

最终,她选择了做一名专业杂志的编辑。

因为编辑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参与各种专业性会议,认识专业领域最有权威、最有才华的那批人,对他们进行采访、约稿等,既满足她对快乐和意义的追寻,又能发挥自身优势,自然满满的幸福感。

使用MPS模式不一定能帮我们找到薪水最高的工作,但却可以帮我们找到获得幸福的工作。

如何做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3.亲密关系中如何获得幸福

最近余秀华与杨槠策上演的65天甜蜜爱情,以余秀华被打,互撕,互伤,遗憾收场。

《幸福的方法》一书中的三个观点:第一、要用无条件的爱打造“幸福圈”。

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各取所需,余秀华还为自己能有对方所图,而高兴,不计后果的,以“赌”心态投入其中。

有条件的爱,爱的是外在那些容貌、家世、财富等,一旦这些外在条件发生变化,那么所谓的爱也会发生变化。

而无条件的爱,爱的才是一个人的内在,这个内在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比如善良、踏实、忠诚、才华、担当等。

无条件的爱,可以给我们安全感——当你知道自己无论遭遇了什么,都会有一个人始终陪在你身边,那么未来的一切都不再可怕。

无条件的爱可以给我们建造一个“幸福圈”,身在其中的我们,才能勇于追求有意义且快乐的事情,比如我们所热爱的艺术、事业等,无论最后是否成功,都不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因为无条件的爱才是幸福的源泉。

第二、爱情应该是一场双方都获益的平等交易。

我也很难想象一个能写出光《月光落在头左手上》的诗人,居然会变成一个出口成脏的泼妇。

很多人认为,把爱情等同于交易,是不是太庸俗了?

但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爱情中的双方必须处于平等地位,并且相互都能从中获益,爱情才能长久地保持。

如果一方总是在牺牲自己,另一方却只知索取不思回报甚至用爱来绑架对方,那么这样的关系必然无法保持平衡,总有一天会崩溃。

这段关系必须同时为双方带来幸福,能促进彼此的成长。

如果他们双方都觉得对方才是矛盾的根源,谁都不愿意妥协,不愿意理解,不尊重对方的意愿,那么生活必然陷入无尽的争吵中。

第三、幸福的爱情需要用心来经营。

每一个美好的童话都是以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为结尾。

但实际上,这才只是生活的开始,王子和公主必须面对平凡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家庭琐事,这些才是比魔鬼还可怕的考验。

余秀华和杨槠策的故事最后以鸡飞狗跳甚至互相伤害为结尾,是因为他们错误地以为只要找到了真爱就是找到了永久的幸福。

忽略了人生旅途上那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如何做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4.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提升幸福感呢?

在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提升幸福感呢?《幸福的方法》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三个小方法。

这三个方法分别是:

一.助人就是自助

二.学会运用幸福催化剂

三.简单就是幸福

从小到大,我们就被老师和家长教育,要乐于助人,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仿佛我们的出发点只能是利他;

如果我们出现利己的的言行,可能就会被批评、指责,但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在利他或利己上做出选择,它们是可以共存的。

因为自助与助人是分不开的,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去帮助别人,所以“乐于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

反之,一个不开心的人,很难善待别人,由此带来的,可能是更多的不快乐。

在做决定时,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开心快乐,然后再考虑是否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如果是,那么我们的行为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也基本不大可能很顺利地实施,等于是在慢慢摧毁自己的幸福。

所以,与助人就是自助一样,伤害他人也是在伤害自己。

什么是幸福催化剂呢?

事实上,在忙碌辛苦的工作、生活中,一次幸福的经历,可以感染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这些虽然小但是具有连锁效应的事情,就是“幸福催化剂”;

我们只需要花很短的时间,就能获得幸福的体验,不止让我们在当下获益,还可能给未来以正面的影响。

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雷海为,无论生活多么忙碌辛苦,始终不忘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幸福。

他会抽时间去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或者看一场演出,让自己暂时从从辛苦中抽离出来,持续获得坚持的力量。

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大幸福。

我们可以跟家人、朋友聚会,可以是阅读一本书、看一部剧,或者是一些新鲜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比如去当一天义工、结交一个朋友甚至开始学一门自己一直想学却没有勇气开始的艺术等。

为什么说简单就是幸福?

当今社会生存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从我们上小学开始,无穷无尽的功课铺天盖地,等到我们工作了,为了提职加薪,也往往需要不断地努力甚至拼命。

我们都太忙了,我们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事,于是我们常常忘记享受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甚至忽略了身边的亲人、朋友。

时间是有限的,而必须要做的事情是无限的,超负荷的忙碌和日常生活的压力,会使我们感觉到不快乐,更不会幸福。

其实,只要我们能简化生活、给自己减速,就能获得更多的幸福,而简化和减速并不会影响我们取得成功。

减少过多的忙碌,然后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倾注最大的注意力和努力,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

如何做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5.结束语

作家余华在《活着》中说: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同样的,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说:

“当一个人努力做一件事或真心关爱一个人时,幸福便悄悄来临了。”

在工作与生活中,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从容面对,既享受着生活的每一个当下,又在每个当下集聚着赢得未来的力量与能力。

那么我们就是一个能感悟幸福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3158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