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许多赞美人物的诗歌,赞美女子的诗有:《陈风·月出》、《关雎》、《卫风·硕人》等,刻画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女形象。当然,赞美男子的诗也有,《卫风·淇奥》就是《诗经》中赞美男子的经典之作。
《卫风·淇奥》书法作品
《卫风·淇奥》一共三章,每章有九句,这首诗本是歌颂卫武公的,由于当时各民族逐渐走向统一,百姓十分渴望和平、富足的生活,又恰逢卫武公施行康叔之政、虚心纳谏,国泰民安,深受百姓爱戴,所以人们作了《卫风·淇奥》来歌颂卫武公的美德。但是诗中人物具体介绍不详,并没有实指,所以这首诗中描写的男子形象其实是泛指品德高尚的官员,百姓借这首诗把希望寄托在当朝优秀的士大夫身上,以此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文采出众,服饰华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第一章主要写了君子的内在美:看那淇水岸弯曲的地方,一大片竹林好美啊。有文采的君子,在道德学问方面钻研深究。一表人才、心胸宽广,光明磊落、样子很威严。文采出众的君子,让人一见倾心难以忘记啊。一位仪表堂堂、学识渊博、义正词严的君子就这样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切”、“磋”、“琢”、“磨”这四个字是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专门指制作骨器或者玉器的工艺方法。制作骨器叫切,制作象牙叫磋,打磨玉器叫琢,打磨石料叫磨。这四个字的引申义为形容一个人文采好,有修养。
“切磋”一词的含义本来是加工玉石骨器,后来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之后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以看出这位君子性情稳重、学问很好。实则是在赞美这位君子的政治处事的能力。因为士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他主要的工作内容。这样才貌双全的男子,自然魅力四射。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第二章具体描述了君子的服饰,看那淇水岸弯曲的地方,一片竹林青翠挺拔。才华横溢的君子,像玉一样的美石挂在冠冕两旁,下垂至耳,鹿皮帽缝合处所缀的玉石,像星星一般闪亮耀眼。神态庄重、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义正词严。满腹经纶的君子,让人难以忘记啊。“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形象之高贵、服饰之华美,令人咂舌。如此外貌,成功地塑造了高雅君子的形象。
卫武公像
2.意志坚定,谈吐文雅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第三章赞美了君子极高的道德休养。看那淇水岸弯曲的地方,绿竹茂密。才华横溢的君子,意志坚定像青铜器,庄严肃穆如玉制的礼器。心胸宽广,倚靠着车子。言谈举止幽默风趣,就算开过分的玩笑也不会让人介意。可见君子言行大方得体、平易近人,是真正的贤良之人。
圭、璧都是由玉石制作而成的礼器,圭的形制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的形制是圆形,圆心处有小孔,是诸侯或者士大夫朝会或祭祀时使用的。圭与璧制作精细,是佩带者身份的象征,也寓指佩戴者的品德高雅。
这首诗歌篇幅短小,反复歌颂了君子的高尚品德,让人不得不记忆深刻。
《卫风》对人体、容貌与服饰的描写可谓极其精美而细致了,“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足见君子穿着之高雅。“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可见这位君子在道德修养上也是无可挑剔的。“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则是体现了君子出色的交际能力和文雅的谈吐举止。这些两千多年前的诗句,至今读起来都让人惊叹。正是这些用心观察、精彩绝伦的诗词,才让《诗经》传承多年而不衰,反而历久弥新。
《卫风·淇奥》全诗重章叠句,如第一章节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第二章节的“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第三章节的“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每一章开头都是描写淇水岸边的竹子,卫国盛产竹子,都城就在淇水边上,而淇水岸边的竹子尤为茂盛。我国古代的文献资料中就有对淇水两岸竹子多的记载,南朝著名史学家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对于“淇园”有如下注释:“卫之苑也,多竹篠。”
古代玉圭和玉璧
《卫风·淇奥》每一章都以“绿竹”起兴,这是诗经中典型的借物起兴。借绿竹的挺拔、翠绿、茂密来颂扬卫武公高风亮节的美好品德,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自此,竹子被赋予了坚韧不拔的美好品德,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经常去称赞歌咏的植物。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在诗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明代夏昶擅画竹,作有《淇澳清风图》,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松、竹、梅被人们称为为“岁寒三友”。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很多文人都是以竹为题材进行创作,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和影响,人们称之为竹文化。
由此可见,竹子在人们的认识里已然成为高风亮节、中通外直的高尚品格的象征。而人们对竹子的这一认知就是起源于《诗经》里的《卫风·淇奥》,这首《卫风·淇奥》对后世的影响显而易见,可以说这是一首包含生命力的诗歌了。
关于卫武公这个人,其实历史上确实存在。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据史书记载,他享年九十五岁,在卫国当了五十五年的国君。他对待谏臣有风度,治理国家有谋策,品德高尚,是难得一见的明君。
夏昶《淇澳清风图》局部
人的思维真的很奇妙,《卫风·淇奥》中看到青翠挺拔、茂密如林的竹子,人们很自然就与高大帅气、一表人才、气质出众、品德高尚的美男子联系到了一起,这大概就是诗歌的美。古人用词真的很精妙,是那种用再美的词语翻译都达不到原文效果的美好。就如“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让人一眼万年,回味无穷,读完不禁想见一见这位风华绝代的“有匪君子”了。
参考资料
[1] 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4-25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08-110
[3]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10-113
[4] 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78-79
[5] 李山 解读.诗经.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96-98
[6] 周明初等 注释.诗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36-37
[7] 《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