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成就突出,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015年,其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其1043年,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被贬出京;1052年,改知颍州,于途中逝世,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
范仲淹的一生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在有着浓厚的”春秋责备贤者”传统的中国,一个人物无论多么优秀,总能被人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唯有范仲淹,似乎很少有人能够找到他的缺点来做文章。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
范仲淹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尽管作品不多,但多为精品。他的诗词多即景抒情,意境开阔深沉;他的散文多披露时弊,发表政见。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读书”浩如烟海”、”片读不懈”;”划粥割齑”的典故就是说他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吃完继续读书。
范仲淹”腹有韬略”。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戍防西夏时,被西夏人称为”小范老子,胸有数万甲兵”。
民国著名的文人、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曾说,”五千年来历史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两个人:范仲淹和曾国藩。而范仲淹,却是被历代读书人所敬仰的楷模典范、士大夫的精神领袖。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充分展示了范仲淹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高尚情怀,和一代名相”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信条和情系苍生的民本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