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
基础知识识记
1.给下列字注音。
篁( ) 珮( ) 冽( ) 坻( ) 屿( ) 佁( )
翕( ) 邃( ) 寥( ) 俶( ) 怆( ) 嵁(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
(1)下见( )小潭 (2)隔篁竹( ) (3)如鸣珮环( )
(4)心乐之( ) (5)水尤( )清冽( )
(6)近岸,卷石底以出( ) (7)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
(8)参差( )披拂 (9)潭中鱼可( )百许( )头
(10)青树翠( )蔓( ),蒙( )络( )摇( )缀
3.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_。
4.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静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5.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运用能力提升
6.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7.“若”“似”“如”都可以用来表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在括号内打“√”或“×”)
(1)闻水声,如鸣珮环( ) (2)似与游者相乐( )
(3)天涯若比邻( ) (4)皆若空游无所依( )
8.(多项选择)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句子是( )
A.闻水声,如鸣珮环 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E.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H.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9.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请依据以下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或课外读物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 范仲淹抒写忧乐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解释加红词的含义。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尤:________ 凄神寒骨 凄:________
11.下面句子中的“可”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中的“可”意思相同的是( )
A.可歌可泣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潭中鱼可百许头 D.不可救药
1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13.小石潭水清鱼乐、环境优美,是理想的旅游胜地,而柳宗元却说“不可久居”。请结合你对柳宗元的了解谈一谈看法?
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徐,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树荫。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
(2)逾石而往有石泓
(3)北堕小潭
(4)卷石底以出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然B.其侧皆诡石怪木
然胡不已乎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17.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画竹》,回答后面的小题。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18.下列句中加红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
A.余家有茅屋二间(我)
B.甚凉适也(适合)
C.无所师承(老师传授)
D.置一小榻其中(放)
19.将下面这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岂非天然图画乎!
译文:
20.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出怎样的生活启示?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huáng pèi liè chí yǔ yǐ xī suì liáo chù chuàng kān
2.(1)看见 (2)竹林 (3)好像 (4)以……为乐 (5)格外;清凉
(6)而 (7)映 (8)参差不齐 (9)大约,大概;左右
(10)翠绿;茎蔓;覆盖;缠绕;摇动
3.《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子厚 河东 唐宋八大家 《永州八记》
4.B 解析:“全石以为底”的意思是以一整块石头为底。
5.(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
(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4)(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鱼)时而静止不动,时而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运用能力提升
6.①全石以为底 ③俶尔远逝 ④鱼 水
7.√ × √ ×
8.BFH
9.示例一:醉翁亭风景秀丽 欧阳修寓情山水
示例二:桃花源良田美池 陶渊明寄托理想
示例三:小石潭凄清深幽 柳宗元慰疗悲情
解析:注意句式对仗工整,能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符合对联基本要求即可。
课内同步阅读
10.尤:特别。 凄:使……凄凉(感到……凄凉)。
11.B
12.向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13.答案略。 解析:以文知人,以人解文;读懂文本,理解文化。凡能把小石潭“寂寥”“过清”的特点和作者被贬的凄凉心境联系起来,且表达通顺即可。
课外拓展阅读
14.(1)搭桥,架桥。
(2)越过,经过。
(3)落入。
(4)弯曲,翻卷。
15.C
16.(1)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2)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17.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
18.B 解析:“适”在这里应该是“舒适”。
19.这难道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
20.只要留心观察,处处皆有学问,一个人能通过自学成才。
练习二
一、完成下列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中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
2①抒情议论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二、积累运用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佩( )环( ) 佁( )然
俶( )尔 参( )差( ) 翕( )忽
斗( )折 悄( )怆( ) 差( )互 寂寥( )
huáng pèi huán yí chù cēn cī xī dǒu qiǎo chuàng cī liáo
②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凛 liè( ) 翠 màn( )连 zhuì( ) 清 chè( )
冽 蔓 缀 澈
三、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
②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
④伐竹取道。 伐:________ _ 取:________ _
⑤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
⑥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 许:
⑴ 向西走;往西走。⑵ 以……为乐。⑶ 在空中游动。 ⑷ 伐:砍伐。取:开避。⑸ 格外 ⑥大约 来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五、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隔篁竹
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按原文填空。
①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
③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子是: 。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5.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1)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D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②水尤清冽。( )
全石以为底。( ) ④参差披拂。( )
⑤佁然不动。( )
⑥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⑦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⑧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⑨四面竹树环合。( ) ⑩寂寥无人。( )
悄怆幽邃。( ) 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埋下伏笔。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 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 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_ 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 ______。
(1)如鸣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9、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
(1)如鸣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B___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