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蝉虞世南解释(唐诗蝉的诗意)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释义】

1.緌(ruí):帽缨。

2.藉(jiè):同“借”,凭借。

【译文】

蝉低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在高高的梧桐树上发出响亮的叫声。站在高处,声音自然就转得比较远,并不是因为凭借着秋风的原因。

【赏析】

《蝉》是初唐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为诗人由隋入唐后,受到唐太宗的知遇之恩而作。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诗人借蝉咏志,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俗人为伍的情操。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唐诗蝉虞世南解释(唐诗蝉的诗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3834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