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社会的进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我们可以享受城市所带来的便利,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当我们如迁徙的候鸟一样涌入城市,渐渐地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与家乡产生了格格不入的东西,正如歌中所唱:“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成了一个存在却又不能归去的所在,只留得我们迷失在城市的洪流里,寻觅着、守望着心底抹不去的乡愁。
漂泊似乎是人生来就注定的命途,从古至今,多少人远离家乡,为功名,为谋生,流落在远方,然而心底的思念却从没有断绝过。漂泊的人想念家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而家中的人同样挂念着游子,“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时值仲秋,又说团圆,不管在外漂泊的你,归不归,思念家乡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那就从优美的诗词之中,给归家的人增添一份情愫,给不归家的人一点心灵的慰藉。
一、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名篇之一,也是在佳节思乡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几乎人人顺口就来,虽然诗中写的是重阳节,但那种思乡的深情是有普遍意义的。这首诗不仅写思乡人,也写到了家里的人,角度的转换,朴实自然,曲折有致,王维威武。
二、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对于杜甫的艺术功力,无需多言,“断人行”、“皆分散”、“无家”、“未休兵”,层层顿挫,国破家亡,生死未卜,这样的思念是带着血泪的,而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诗中唯一的温暖,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三、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作,公元744年,贺知章辞官告老还乡,时年86岁,离家长达五十多年,人生易老,世事沧桑,时过境迁,让人无限感慨,而最后一句,写儿童笑问的戏剧场景,不仅让世代的流传坐实,更让感慨如空谷绝响,痛彻心扉,实是笑中带泪。
四、唐·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以乐府著称的张籍,寓情于事,这首诗体现得更明显。一段日常小事,却经过诗人之手,透漏出浓浓的深情。秋风至,做家书,“意万重”是诗眼,与前面形成逆折,又开启了下面的情节,真是情未了,意难尽。
五、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大李白的这首诗,当然得入选。想起思乡的诗,我们就会觉得应该感情深厚凝重,读之催人泪下,然而李白这首诗,如清汤挂面,然而却同样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举头低头之间,故乡已在心中摧出内伤。
六、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独步千古,而且在元朝一代,更是一颗璀璨明珠,让其他词作都黯淡无光。尤其前面几个景物名词的罗列,匠心独运,又意味深远,一幅秋思图画,即美又伤感。
七、宋·李觏《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诗写法比较独特,层层设障,好像是一叠一叠的海浪,将思乡与不得返乡的无奈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诗有多曲折,诗人就有多恨!
八、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此诗的首句与《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可谓海月双璧,张九龄开篇就展开这样宏大的气象,真不愧为当朝宰相。“情人怨遥夜”以共性接,才能衬得起,全诗自然隽永,实乃思乡杰作。
九、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虽然列为思乡之作,但这首诗写的毫不伤感,清新流利,没有一点粘涩,最后两句已经摆脱了这首诗的束缚,成为千古名句,当我们对月发问之时,这一句也是随口而出的吧。
十、现代·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思乡之诗举不胜举,自古佳作、名句频出,但最后这一席,书生觉得还是留给余光中,在古典的韵味中流连,总觉时隔遥远,一首现代诗《乡愁》让思绪落回到真切的现实中,思量近前,品味故乡。说实话,读余光中的《乡愁》,总被第三段击伤,不知道你会更喜欢那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