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整理自观视频与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倪文尖合作的视频节目。倪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解读文学名篇-鲁迅先生的《祝福》。在解读的过程中也传授了文本精读的理念和方法。
大夏天里,我们一起来重读鲁迅先生的名篇《祝福》,《祝福》当然也是语文名篇了。几十年来它被各种各样的语文教科书收编,所以不仅你学过,你的爸妈以前在课上也学过,而且很可能你爸妈的爸妈也学过,要不找机会啊看看你的祖父母外公外婆,也可以去问一问。关于《祝福》,我也没有专门的研究,但是十几年前和王荣生老师一起做一套语文实验课本的时候,我还确实是收读过大量的前人的研究成果。
那么这一次备课过程中,我又拜读了这几年来一些研究新锐的解读,同样是获益匪浅。
今天我接下来要讲的既不是当年自己做的教材的设计,那也不是某一家某一派的观点,我试图做的是这样一件事,就是以我最近这些天来反复读祝福的体会为基础,同时综合各家各派的看法,那更重要的是我想贴着诸位,我称之为叫普通读者,当然我希望是高明的普通读者,而且我相信你会越来越高明的,是以你们的这样的阅读的印象感觉,尤其是需求,贴着这样的几个方面来讲,同时《祝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本,它的复杂性,实话说在我这次备课之前还真的没有想到,所以可讲的内容非常之多。
我挑三个方面,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来讲,先讲第一个方面,叫祥林嫂之死。
祥林嫂怎么死的?是小说中的一句话,我想这是一个小标题。我想大家都读过祝福,往往首先会被祥林嫂的故事所吸引,是不是这样?你们的老师过去讲的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不是这样?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最底层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引人关注,让人同情,这恰恰是鲁迅现实主义写作的那样一种力量所在。
祥林嫂不是鲁镇人,他是哪里人?不清楚,但他死于鲁镇,小说也是从祥林嫂之死倒过来叙述,叙述他的一生,叙述祥林嫂的故事,因此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构成了小说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叙事动力。
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小说中鲁四老爷家的短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很干脆的,还不是穷死的。这也就是说对于短工这样的底层人来说,祥林嫂的死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是司空见惯的是没有什么故事可讲的,也只有到了鲁迅笔下,祥林嫂才是一个有故事并且值得讲出来的人。
祥林嫂在小说里面是一个三无人物,无名、无姓,还没有娘家,只有一个不变的称呼。祥林嫂现在也有很多的研究,根据小说的细节推断,祥林嫂多半还是一个童养媳。为什么是童阳西?大家看小说应该知道他为什么要做童养媳,就是因为穷,娘家穷当然也可能还有重男轻女什么的,那么婆家也穷,为什么?婆家养童养媳既省了以后的聘礼,然后家里又多了一个劳动力,所以也还是穷。
同样的小说里,大家都知道很重要的祥林嫂被他的婆婆卖给了贺老六,而后贺老六伤寒而死,阿毛被狼叼走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后来是大伯来收,这个细节也很重要,为什么来收?也是因为小户人家啊,小户人家是小说里的一个说法,小户人家就穷,所以和老六的留下来的屋子就成为大家抢夺的一个对象。
穷人对房子看得就非常重,所以祥林嫂的一生遭遇说到底首先都是因为穷,所以在祥林嫂生活的那个年代,因为贫穷,中国传统社会里的那些所谓礼俗,那些道理规矩其实已经不那么管用了。我觉得这是鲁迅透过冷漠的短工的话所讲出来的祝福的一大深刻之处。看起来他很朴素,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它其实又很基本,又很关键。
讲起鲁迅,我们都会说鲁迅的深刻还在物质之外,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所谓精神的奴役。精神的创伤,这个一向是鲁迅特别看重,所以我们前面说祥林嫂死于鲁镇,还不简单的说是是死在鲁镇这样一个地方,更重要的说祥林嫂是死在鲁镇的社会与文化。
那么鲁镇的社会与文化可以说是从制度到风俗,从思想到宗教,从日常生活到行为方式是无所不包在内的,现有的太多了,我已经看晕了的。事实上在这一方面已经也说的是非常的深刻,而且到位了。最有名的影响最深远的,同学们可能还记得,就是教员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的一个著名的四大绳索的说法,叫政权、族权、夫权、神权代表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再比如说还有一个在学术界影响也很广的说法,也就是说鲁镇社会贿是一个儒家、道家、道教、世家、佛教一应俱全,集大成,大杂烩,然后是鲁镇社会杀死了祥林嫂,很可能你还记得啊。
老师们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还喜欢用一个教学策略,就是问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在鲁镇的里面置祥林嫂与死地的黑手到底有哪些人?大家回忆一下,其实答案也是有的,有鲁四老爷,柳妈,有鲁镇的的看客们,还有祥林嫂本人。
但这一次我为了讲这个课,还做了一个小型的学前的调查,我发现这个调查还是让我蛮受教育的,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小型的调查,是不是具有普遍性,还有待检验。
鲁迅笔下的看客不是刻板的坏人
据说现在的高中生关于我刚才说的问题的认知情况是这样的,一就是30年前啊,80年代启蒙知识分子解读祝福特别在意的就是这个凶手说的是鲁镇的看客们,又冷又尖的那些人们,包括柳妈是一个黑手。
这个我想补充一两点,这两点是什么?我这次重读发现鲁迅写看客写得还是很有分寸感,很有层次的。你看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鲁镇的男人们、女人们,老人们都要来听,最初还是撒了同情的眼泪了,但是慢慢地厌倦了。请注意,鲁迅是写出这个过程,或者这样说这些看客们在鲁迅的笔下没有写得非常的刻板,或者这样说,如果说他们有人性的恶的一面的话,是一种平庸的恶,那是一种庸常的。
第二个我是有点吃惊的,很多的高中生都认为祥林嫂本人对于他自己的责任是非常大的,那么实话实说,我过去也是这样来读祝福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关于鲁迅还是有一些如雷贯耳的、耳熟能详的说法,很有名的八个字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们一讲鲁迅就要讲,我们讲祥林嫂也很容易讲这8个字,但是我这一次认真的都祝福,我发现哀其不幸那是绝对的,非常的深刻的。但是你要说怒其不争,还真不能这样说。
所以现在的很多高中生认为祥林嫂对他自己的死要负很大的责任。我倒是觉得好像这个地方蛮有意思的,是值得我们来研究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现在对祥林嫂的一个接受。
然后我想这样稍微多说两句。前面说了祥林嫂是一个三无人物,叫祥林嫂作为一个妇女,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女人,你会发现她也在三个方面是失去了资格的。首先前面说了他是同样心,所以他就失去了作为女儿的这样一个身份然后。魏祥林死了,后来贺老六死了,所以他又丧失了妻子这个身份,然后阿毛又死了,所以他又丧失了母亲这个身份。所以作为女人的女儿、妻子、母亲这三个身份她都没有,所以小说里说她就是一个光人,他就只有他的身体和他的不息的体力,所以鲁迅我们在祝福里可以看出来,是带着无限的同情。
祥林嫂是中国底层社会里面最受奴役和压迫的这样一个人。当然了我们过去也强调祥林嫂她不是捐门槛吗?这个捐门槛不是表明他受了封建思想的奴役吗?我想这个地方还可以稍微再说两句,捐门槛是柳妈,柳妈是一个善女人,某种意义上来讲,祥林嫂来到鲁镇社会,是鲁镇社会好像交给了他这样一种文化。
然后他第二次来到鲁镇的时候,他发现他已经不见容于整个鲁镇社会,大家都很排斥他。
事实上捐门槛,我觉得我们首先要看到恰恰是祥林嫂抗争做了一些努力,当然在那个时代,你说想很少除了受那样一种文化影响之外,他还能有什么样的给他提供支撑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祥林嫂还真不是一个要怒其不争的人。我们读作品还是不要受刻板印象的这样一个制约。
鲁四老爷的“恶”要从细节捕捉
鲁四老爷是致祥林嫂与死地的元凶,这是非常经典的结论。但据说现在的年轻人对此理解起来有难度,怎么办?我的办法是或者说我的建议是更仔细的去读文本,祝福你写鲁四老爷的笔墨并不算太多,而且鲁迅的写作是很有分寸的,他没有把鲁斯老爷塑造成为一个穷凶极恶的人,所以需要细读才能看出鲁迅如何以简笔的来塑造人物。
事实上以简驭繁恰恰是祝福在艺术上很重要的特点。我们过去在语文书上语文课上所学到的画眼睛之类知识点,在我看来都是可以算作以简驭繁的。
大家应该还记得小说一开头就点名鲁四老爷的身份,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而且他是连过了气的康有为都要骂,他明摆着是一个腐朽顽固落后的封建遗老。
紧接着小说里写他的书房,大家还应该有点印象,在课本上陈抟老祖《近思路集注》,《四书衬》这一些都是有注释的。这儿我要讲一个方法,我们读作品遇到一些看不懂的名词,要注意阅读书上的注释,如果没有注释,甚至你应该去查工具书。当然了如果你很忙,百度一下或者怎么一下也是可以的,为什么?因为这一些,名词其实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它会提供给我们一些读懂作品的必要的背景知识。
那么有了这样一些背景知识的话,我们就可以判断鲁四老爷他是吃文化饭的,是一个知识精英,明里是儒家,是宋明理学,内里也很道教,追求什么心气和平、长寿不老。经济上他是鲁镇的大户人家,应该算得上是鲁镇的社会中坚了。这样的人好像就是近些年来好多文化人士喜欢说的,甚至是拿来怀旧的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士绅阶层,是不是啊。但是在鲁迅祝福等一系列的乡土小说里面,他都无情地揭示了这样一个士绅阶层,在鲁迅写作的时候,在鲁迅的作品就已经死了,就已经衰落了,就已经堕落了。小说中写鲁斯老爷,他的标准动作是皱眉,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话是什么?就是叫做“可恶,然而”。
鲁四老爷没有承担起社会主心骨的责任
这些细节描写表明,一方面鲁四老爷,当然是一个封建的卫道士,他讨厌寡妇,尤其反对寡妇再嫁,认定其败坏风俗,不干不净。另一方面鲁四老爷卫道,已经不是基于社会中坚的责任感的卫道。小说里面婆婆抢人,大伯收屋等明显有违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的行为,我们就从来也没有听到鲁斯老爷出于公心的,哪怕说过一句公道话,更不要说有什么作为了。可以说他既无心做领导,他也没有能力对整个鲁镇社会起到主心骨的作用。
他是有一些传统观念,更有一些迷信忌讳,但其出发点都是一己之私,一家之私。比如他第三次皱眉,小说里写“虽然照例照过眉,但鉴于向来雇佣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更要命的是当祥林嫂捐了门槛,这也就是说祥林嫂不惜代价的,不惜成本的,按照鲁镇社会的道理、规矩办事之后,这鲁斯老爷却还是不买账,不认可。
小说这里写的是极其惊心动魄的,因为这是祥林嫂被逼上绝路的重大的关节点。时间关系,我请大家自己去仔细的阅读,那么这后面他又把祥林嫂赶出家门,使之沦为乞丐。最后祥林嫂是惨死在鲁镇社会的祝福时刻。这样读下来,鲁四老爷怎么不是迫害虐杀祥林嫂的元凶,自然我们认定鲁四是元凶首犯就可以了,也不必夸大其罪恶。因为说到底,祥林嫂之死在鲁迅的笔下怎么死的?
归根到底还是由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封建礼教的制度和思想造成的,是整个鲁镇社会合谋杀死的,而这正是祝福批判的锋芒和力量所在。
我们读出了鲁迅对这位受损害与受侮辱最深的中国底层劳动妇女的最深刻的同情。我们也反思了有关鲁迅作品的一句说的烂熟的套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我们读来,《祝福》哪有对祥林嫂 怒其不争。
祥林嫂明明是有过多次抗争,却每每以失败告终,生存境遇每况愈下,最后鲁镇社会其实挤压到了穷途末路。当然你也可以说祥林嫂的所有的反抗都是在封建礼教的制度思想框架下进行的,你也可以说祥林嫂是中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毒,但是祥林嫂一个光身赤裸生命,不惜一切地争取鲁镇社会的接纳与承认,这有什么错吗?这是底层人民要求作为奴隶而不得。你能因此而责备祥林嫂不争吗?否则你就有可能像知识精英鲁四老爷那样了。
在祥林嫂惨死之后,还要吃人血馒头,口出恶言,骂什么谬种。
封建宗法社会末期礼崩乐坏,在意识形态上面,底层人民是真的相信,但是信了也白信,没有什么用处,而上层的精英却是假的信,但是他们却可以凭着并不真的相信的那一套,为自己谋私。这里的对比真是太强烈,也太可怕了,不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