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在唐诗中,离别的名作太多太多。
小七最喜欢的是李白的《送友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诗,更像是一幅美丽的画作。
也许是在城外,一座青山横在城的北面,还有围墙。
东边一条河水,绕过东男边,当阳光照在水面上,亮亮的,像“白水”。
完美的对仗句,清丽的风景,离别似乎不那么伤感。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已经送到城外,看着面前的朋友,李白很无奈: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我们就在此地分别吧,你一个人要去往远方了。
蓬,是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风一吹,就飞旋而走。
送别杜甫时,李白也曾写诗:飞蓬各自远,且尽酒中杯。
在李白看来,友人如无根的孤蓬踏上远行的路。
李白很舍不得朋友。
朋友如浮云一般,漂泊至远方,而李白的心情用什么比喻呢?
李白选择了“落日”。
在意象中,“落日”自带伤感气息。
远边的太阳缓缓地落下,与大地慢慢接近,似乎不忍,却又不得不坠入地平线,莫名让人伤感。
太阳越离越远,那是时间的逝去,也像朋友的不舍。
李白此时的心情,就像落日。
朋友是骑马走的,他挥一挥手,自顾自地走了,真是无情。
背影越来越远,耳边传来风声,还带来了马叫声。
班马,是离群之马。
朋友的马叫了,是离群的悲音,似乎也在传达着朋友告别的声音。
也许,李白还长久地站在原地,看着朋友的背影,听着班马的鸣叫而出神。
友情的深情,都在那一望中了吧。
喜欢《送友人》这首诗,它哀伤却不颓废,不豪迈却也不低沉,情绪氛围刚刚好,仿佛李白经历的只是人生中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一个最爱交朋友的人。
王昌龄、孟浩然、杜甫、高适、贺知章等著名诗人,都和李白交过朋友。
他很热情,和贺知章、汪伦喝过酒,和杜甫、高适游过山,对于孟浩然,他十分尊敬。
可是,朋友再多,都是生命中的过客,没有人能陪你到老。
朋友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必然要离别。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不喜欢聚会,她说:
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聚时,当然欢喜,分别时,必定伤感。
可李白不这样看,他喜欢与朋友恣意地喝酒、谈天,也因为如此,他面对了太多的离别。
726年,他要离开扬州了,在一个酒店里。
他喝着侍女捧出的美酒,感慨: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曾经送走过孟浩然。
730年,在黄鹤楼,孟浩然要去扬州了,他是坐船离开的,望着船慢慢消失在长江中。
望着孟浩然离去的背景,李白站了很久,他写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45年,与杜甫同游,两人手牵手,盖一床被子,很是亲密。
同游一番之后,他送杜甫离开。
李白挥笔写下: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还有《赠汪伦》、《江夏别宋之悌》、《送储邕之武昌》、《南阳送客》……
李白早已见惯了离别。
也许,他早已明白,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是一次又一次的遗忘和开始。有聚有散、有来有往的,才是人生!
很喜欢离别的诗词,诗人告别,多会留下一首诗或词,让离别充满了仪式感。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说:
每一次告别,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
人生中大部分告别是悄无声息的,原来某天的相见,竟已是最后一面,此后即便不是隔山隔水,也没有再重逢。
告别,也需要仪式感,这代表他们好好告别过。
人们终究会离散于时间的尽头,但是我不会忘记,在这段路上你曾温暖过我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