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几十年来,一代代地质青年将个人成长成才成功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结合,以满怀赤诚追求卓越,以开拓进取定义青春。当代地质青年与新时代同心同向、共同前进,他们身上涌动着蓬勃的活力,他们心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正在各自岗位上贡献磅礴的江西地质系统青春力量。
在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之际,江西省地质系统团工委在全局开展“最美青春故事”选树典型活动,一起聆听新时代地质青年的青春故事——
刘春生,198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参加工作。
瘦小的个子,却蕴藏着一丝不苟的执着;文弱的气质,却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活力。一组组品位数据,在他的眼里,是一串串跳跃的音符;一张张地质图,在他的眼里,是泼墨的山水画。他用虔诚的心境去聆听山水的对话,他用严谨的测算去丈量矿藏的形态,他用满腔的激情去寻找地球的脉动,他用饱蘸的心血去填写职业的篇章。
他用五年时间在戈壁荒漠行走,用11年时间在赣鄱大地上徜徉。不管身在那里,始终不渝的是他那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
坚守戈壁
毕业的第一年,刘春生就被分配到新疆鄯善县彩霞山铅锌矿工作。这个位于罗布泊北侧,距鄯善县城500多公里的矿区,彻底颠覆了这个18岁少年的想象。那里不仅有驼铃阵阵的戈壁滩,有恢弘大气的楼兰古城,还有想象不到的极端面貌。
“我去之前也听前辈们说过戈壁滩艰苦的条件,但是我没想到如此恶劣。到了之后,发现到处是灰蒙蒙的天,光秃秃的戈壁,没有一点生机。我当时惊慌不已,害怕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矿区没有水、没有电,风沙肆虐,一个星期都不一定能开伙做饭,每餐都是硬涩的馕饼。”同事小聚,每次刘春生都会提起他这段经历。
如此艰苦的条件,没能让刘春生打退堂鼓,他成为了那批新人中仅有的几个坚持下来的人之一。
刘春生工作照
2008年,他参与哈密市西戈壁钠硝石矿详查。临近春节,大部分人要撤走,但是需要3个人留守,看护矿区。刘春生主动请缨。
“那年因为详查工作,设备仪器多,必须留人看守。项目的其他几个年轻同志都成家了,都想回去。最后小刘说他愿意留下看守。这让我刮目相看。小小年纪,如此坚韧不拔。”项目负责李工赞赏道。
行走在早已干涸的河道上,茫茫戈壁一望无际默不做声,寒鸦也耐不住寂寞最终飞离枝丫。
薄阳斜照,映出他长长的身影。
“穷山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戈壁滩驻守艰苦枯燥,刘春生以天地为庐,享受其中。五年的时间,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专业知识,学习勘查技能,各种工作抢着做,工程编录总是一马当先。矿区工作培养了他扎实的地质技能,艰苦的环境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这段特别的经历俨然成为了他内心的一笔精神财富,这种特别的经历让他骨子里对地质工作充满了更多的情愫,让他小小年纪却焕发出饱经风霜的魅力,更让他今后的职业生涯始终保持一种胸怀,驱动着他热爱工作,热爱地质事业。
勇挑重担
2011年,刘春生回到江西工作。5年时间的磨练,行走在残垣断壁间,迈过凄凉,与风对话,他已经褪去那股青涩。彼时,江西的地勘产业正如火如荼,刘春生担任尖山铜矿普查工作的项目负责人。
尖山铜矿属于矽卡岩型铜矿,矿体呈不规律的鸡窝状。普查工作以坑探为主,但是民采工作造成坑道不规范挖掘,调查起来存在极大的困难和安全隐患,刘春生毅然而然挑起了重担。
“记得调查一条坑道的时候,一块巨大的碎石砸落,离我们一行仅不到一米距离。同行的民工吓得瘫倒在地上。”项目成员何波微回忆起这一幕还不寒而栗。
刘春生带领项目成员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用了不到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复杂矿区的普查工作。
2012年,刘春生担任聚源钨矿储量核实工作项目负责人。该矿区原来规模小,有别的地质队进行过勘查,效果不太理想。刘春生顶着巨大压力挑起重担。为了编制更加可靠详实的勘查方案,刘春生带领项目成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坑道编录。坑道条件差,加之反复使用喷漆,味道使人极为难受。为此,刘春生患了支气管炎。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坑道调查。刘春生扭转前人找矿思路,认为要以“细脉带”为主体编制勘查方案。最终,聚源钨矿储量核实工作提交了WO3金属量12.8万吨,一个小矿床成为一个大型矿床。该项目2016年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找矿成果一等奖,2021年获“十三五”期间自然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奖。
勤恳敬业
刘春生热爱工作,勤恳敬业。凡与他共事的同事都对他有如此评价。
聚源钨矿项目组地质人员多达90人,有9个机台同时作业,总人数近百人。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勤恳敬业的职业操守,很难管好这么大的一支团队。
在聚源钨矿勘查过程中,他从来都是第一个到达岩心库,亲自参与钻孔编录。大山深夜黑,他一个人拿着荧光灯边照边圈划出白钨矿。“我刚毕业到矿区,刘工就手把手教会我岩心钻探编录。不仅如此,他自己也负责一个钻孔的编录工作,经常很晚了还去机台查看进尺。”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王庆很佩服刘春生勤恳敬业的精神。
聚源钨矿勘查后期,水文孔钻孔涌水量试验需要昼夜不停,他便与水文人员一同守夜。“整整一个晚上,他陪着我们,跟我们聊起他在新疆的轶事。让我们忘记守夜的寂寞与寒冷。”项目组水文人员李身想特别有触动。
2015年底,聚源钨矿的储量核实野外工作结束,开始转入储量报告编制的阶段。业主方要求半年之内要拿出报告。这是刘春生第一次负责编制大型矿床的储量报告。那半年的时间,他几乎天天加班。“刘工每次都是最早来办公室,却是最后走的那个人。有时候大家加班到了很晚,他还会给我们买夜宵。”绘图室杨坤回忆道。临交报告的最后一天,他加班到凌晨五点,简单洗漱过后,他就把报告送到了南昌去评审。
奉献无悔
刘春生甘于奉献,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野外工作。2013年11月,他的妻子即将临产,他还在机台上工作。“那时毕业后分配到刘工的项目,我清楚记得那天上午家里人给他打电话,说妻子在医院,准备生产。他接到电话后安抚道 ‘你让爸妈准备好临产的一些用品,放宽心,平平安安把宝宝生出来,我立马赶回来。’挂了电话后,他仍然跟随我们到机台做终孔验收。直到下午才跟随矿里的车辗转南昌,再转车回到赣州家中。”他那种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让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王庆深受鼓舞,“他的这种精神浸润了我们项目组的每一个人,更让我快速融入工作,不断学习,日渐成长。”
2016年底,大余青石项目开展,前期要对矿区的废石堆进行系统采样分析。刘春生每天背着样袋带领组员攀爬陡峭的废石堆,连续作业了两个多月。那段时间,他的第二个孩子刚出生不久,妻子在鹰潭要照顾两个孩子。但是刘春生没有回过一趟家。“记得有一次,刘工的两个孩子都感冒发烧,他的爱人打电话让他回去帮忙。但是刘工怕废石堆采样危险,他说要跟我们一起做完再回去。”王珍谈起这件事,心里充满了敬意。
在从事野外工作的这么多年,刘春生鲜有因为个人事务离开工作岗位。他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甘于奉献。近些年,他屡次被评为局、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9月10日,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评选结果公布,刘春生荣获金罗盘奖,成为江西省仅有的两名获奖者之一。这既是对以往找矿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他本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的鞭策和激励。
浪花一朵投身大海不会消逝,玉石一颗打磨越久光华越灿。岁月无法搁浅奋斗的青春,风沙无法掩埋勤恳敬业的心。刘春生把爱岗敬业的精神融进血液,把宝贵的青春献给所热爱的地质工作。(陈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