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是当代作家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在十多年前阅读过,最近又重新找出来,认真地阅读了一遍。掩卷,觉得有些话想说一说。
重读原因
之所以要重新阅读曹文轩的小说,原因当然是由于“毒教材”事件的持续发酵。由于初次阅读距今时间久远,故事内容虽然大致记得,但里面的文字和细节部分早已模糊了,是否有“少儿不宜”之内容,当然更是记不清楚了。
实事求是,应该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基本原则。哪怕是对待“敌人”的无情批判,也要有理有据,而不能道听途说,更不易人云亦云。
对于“毒教材”事件,我的观点是十分鲜明的,事件性质之恶劣已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国家及有关部门绝不能不了了之,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进行处理,必须给国人一个清楚明白、负责任的交待。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未来。现在的教育出了大问题,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后果之严重,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说祸国殃民一点不为过,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文化侵蚀,贻害无穷,绝不可等闲视之。
“毒教材”事件出现后,网络上草木皆兵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也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曹文轩作为教材总主编,将自己的系列小说定义为必读书目,的确是瓜田李下,有“夹杂私货”之嫌疑。至于他有没有利用手中的公权利为自己谋私利,有没有如实向国家缴纳税款,则要以有关部门的调查情况为准,在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前,不能想当然地用猜想代替调查结论。
对于曹文轩的小说,有没有“毒害”孩子们思想的问题,则要以出版物的文本为准。
《青铜葵花》说什么
小说讲述了小主人公葵花的命运,母亲早逝,她和雕塑家父亲相依为命。七岁的葵花跟随父亲来到大麦地农村的干校生活,父亲不幸落水遇难,她被干校的人送到河对面的当地农村,村上最贫穷却是最善良的一家人领养了她,从此,她成为了一个农村女孩,成为哑巴青铜的妹妹。
青铜的奶奶、爸爸、妈妈视葵花为己出,家里虽然贫穷,生活艰难,但一家人相亲相爱,让葵花感到很温暖。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青铜便主动放弃,让葵花去学校读书,并且早上送、晚上接,不肯让妹妹葵花受一点委屈。
葵花和青铜一起慢慢长大,当她渐渐习惯了农村的穷苦生活时,12岁那年,命运却再次与她开了个玩笑,她所出生的城市一定要将这个流落在外的女孩召回城市去生活。尽管亲情难舍,但为了葵花有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善良的青铜一家人含泪同意城里人将葵花接走。
《青铜葵花》这部小说,故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葵花、青铜及家人等几个主要人物的塑造立体形象,叙事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自然环境的描写纯净唯美,不愧“纯美小说”的称号。
《青铜葵花》里的唯美情节
《青铜葵花》是小说,自然就有虚构的成分,虚构的内容和情节或许不完全是真实的,但却如童话般美好。
说到唯美情节,我首推“冰项链”。“冰项链”讲的是葵花参加学校的文艺节目演出,她担任报幕员,本来彩排时说好晚上演出时借同学玲子的银项链,但排练结束时玲子却反悔了,不肯将银项链借给葵花戴了。聪明的青铜知道后,想出一个办法,用屋檐下的冰凌给妹妹用红线串起了一条冰项链。
其他的唯美情节还有很多,如奶奶做成的芦花鞋,被城里人当成艺术品买走;家里没钱买油灯,青铜为让妹妹晚上在明亮的灯光下写作业,去芦苇丛捉来了很多萤火虫,为妹妹做成了一盏萤火灯;葵花的爸爸在万亩葵花田中写生,他沉醉在金色葵花的森林中,流连忘返……
饱受诟病的文字
《青铜葵花》中的文字,唯一饱受诟病之处在第二章第五小节,葵花的爸爸对女儿葵花情感认知的描写。怎么说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作为一个单亲家庭,葵花的爸爸只能又当爹又当妈来照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年仅七岁的女儿,从小说的上下文和整部小说基调看,我相信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纯是为了深化父女感情,而不是成年男人的猥琐和不堪。
当然,如果不写这几个段落,也不会影响葵花父女感情的深厚。所以,此处描写也可以说是小说的一处败笔。不过,总体而言,瑕不掩瑜。
《青铜葵花》的“内容提要”中是这样宣传的,“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大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重读《青铜葵花》之后,我认为此宣传文案写得很好,总体而言是符合小说实际的。
仅就《青铜葵花》小说本身而言,曹文轩可谓是满腹才情,文学功底深厚。不管是故事内容方面,还是美文赏析方面,相信对孩子们的写作和语言能力提升会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此书值得一读。至于曹文轩有没有以公谋私、有没有偷税漏税,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