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芦花的诗(芦花诗词解析)

谈到似花还似非花,我们头脑里就会立即浮现出杨花来。因为苏东坡次韵章质夫写过一首杨花词,把杨花比喻成一个思妇,写得很是缠绵悱恻。

写芦花的诗(芦花诗词解析)

但是我今天要说的这种花,它不是杨花,而是芦花。

芦花也是在似花非花之间。说它似花,是因为它确实是芦苇开出的花朵,像一面旗帜,还有一个那么长的旗杆。

说它非花,是因为它不但没有桃李之花那样鲜艳的颜色,而且花朵也不那么芳香,没有那种人们喜爱的喇叭,那种单瓣重瓣的形状。

写芦花的诗(芦花诗词解析)

但是我小时候就是很喜欢这种花的,母亲走到水边去把它掐来,我就举在手里,喜欢仰着头看着它在晨风里飘荡。所以直到现在印象特别深。

古人对芦花也很喜欢,很早的《诗经》里就有记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蒹葭就是青青芦苇开出的白花,芦花。

到了晚一点的唐宋时期,有关芦花的诗词更是不少。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组古人写芦花的诗词,不过这里选择的都是短小精悍的绝句。

写芦花的诗(芦花诗词解析)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这是唐代诗人雍裕之的《芦花》诗。芦花总是喜欢生长在潮湿的江河湖泊旁边,从沙滩一直蔓延到地面上来。

风一吹,它就翻滚起大海一样的浪花。月光照在上面,无边无际的芦花更是一片雪白。

这样坐在船头的游子很难看清岸边的渔家,天黑了,他想找个酒店,又没有人指点。此处就像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一样,写出了游子旅途的寂寞。

写芦花的诗(芦花诗词解析)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诗歌《江村即事》。诗中写了一位垂钓者,他钓鱼归来,天色已晚,渔船也没有系住,就迫不及待来到江村里饮酒歇息过夜。

因为渔船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这一带是芦花荡,即使是晚上吹起大风,它也跑不到哪里去,还不是在这浅水湾的芦花丛里。

这里既反映了江村的宁静,也表现了诗人一种闲适乐观的人生态度。

写芦花的诗(芦花诗词解析)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这首《江村晚眺》是南宋诗人戴复古的作品。晚霞余晖洒在江边沙滩上,一切显得是那么空旷辽阔。退潮以后渔船都倾斜着靠在岸边。

这时只有两只白色的水鸟站立在水边,看到有人过来,它们警觉地一跃而起,飞进了芦花丛里。

诗中写出了江村傍晚的宁静,有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那种意境。

写芦花的诗(芦花诗词解析)

深溪高岸罩秋烟,飒飒江风向暮天。

凝洁月华临静夜,一丛丛盖钓鱼船。

这是北宋诗人钱易的《芦花》。在一片高耸的悬崖边,只看见芦花如烟似雾,从深处的溪水里蔓延着上来。时值秋天的傍晚,江风阵阵,感觉到一股萧瑟的气氛。

但是皎洁的月光洒下来,港湾里又显得静谧安闲,一蓬蓬的芦花也显得更白了。芦花丛里,隐约可以看到一条条停泊的渔船。

此诗虽然是咏物诗,但也反映了水边人家的生活状况。

写芦花的诗(芦花诗词解析)

琵琶亭前夜泊舟,荻花瑟瑟风飕飕。

浔阳夜静月如昼,琵琶寂寞江空流。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王汝舟的《芦花》。诗题写的是芦花,但里面却是指荻花,芦花和荻花习性和形状都很相似,古人没有细分,大多看成同一种。

这首诗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天黑了,诗人在琵琶亭边停下船来,物是人非,再也寻找不到当年白居易和琵琶女的蛛丝马迹。

没有琵琶的琴声,到处是一片空旷寂寞,只有月亮照在浔阳江上,江水哗哗向东流去。虽然这是一首景物诗,但是诗人也是在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写芦花的诗(芦花诗词解析)

欣赏了这么多古人芦花的诗歌,我们如果有时间还是要多出去走走,去看看野外的风光。这个时候芦花正在西风中摇晃,似花还似非花,它好像在伸出双手召唤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54517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