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暖了,又到了春耕的季节,随着现代化机器的普及,现在的孩童很难再见到黄牛耕地的景象了。我们只能从年长者那里像听故事一样,想象着牛儿犁田的景象了。
在古诗里,很多诗人都喜欢描写“牧童”这一形象。在古代,不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牛都是人们生产劳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牛性情温顺,吃苦耐劳,也是孩童的忠实伴侣。在很多古诗词中,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完美地组成了一幅清新悠闲的图画。牧童的形象纯朴率真,寄托着诗人对快乐童年的追忆,对惬意田园生活的向往。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几首有名的“牧童诗”吧!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意:辽阔的草原在大地上铺展开来,放眼望去,原野上的草色郁郁葱葱。晚风中隐约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悠扬笛声。黄昏时分,牧童放牧归来,吃饱了晚饭,蓑衣也没脱下,惬意地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中那圆圆的明月。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扫墓的行人伤心断魂。来踏青的诗人,随着春色渐行渐远,走得有些累了,想要找个地方饮酒小憩,就向路边的牧童问路。骑在牛背上的牧童,身子一斜,抬手一指:“看,那不就是你要找的杏花村嘛!”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诗意: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一边放牛一边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牧童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连忙闭嘴停住了歌声,一声不响地立在树旁,专注地盯着鸣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