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隐逸之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自己的庭院中随意地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既可解释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也可解释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诗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寓弦外之响于一俯一仰、无意有意之间。
此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古代文人孤高绝俗的一种象征。
02
高洁之花
郑思肖《画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作者以寒菊自喻。表现了忠诚故国,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操。诗句赞菊花抱香死于枝头,不为百风所吹落,比喻自己坚贞不屈,决不降元。自己宁可保持节操而死去。也不愿作亡国奴的忠肝赤胆,令人肃然起敬。
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带有余香,却也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挺拔劲节的枝干。诗句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对菊独开予百花之后的可爱和可贵进行了热情地赞赏,道出了热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03
英雄之花
黄巢《菊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
此句想象的奇特。意境的瑰丽。赋予菊花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题菊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在黄巢的笔下,要重新安排菊花的命运,让它和桃李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表现了改造环境,主宰自然的要求,菊花巨大的人格力量,成为千百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象征。
04
悲情之花
李清照《醉花阴·九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黄花瘦”,言情蕴藉,寓幽情于爱菊,含有“相似自怜”之意。“人比黄花瘦”在形象上富有创造性,使人的“瘦”可触可感,将少妇孤寂与对丈夫的刻骨思念之情写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