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一首豪放诗大气磅礴,苏轼却说此人靠不住

北宋熙宁初年,在一次春季祭天大典上,按照惯例,大典完成后要赏赐群臣(类似现在的年终奖)。

 

可是,宋神宗的国库比他的脸还干净。

 

大宋很缺钱!宋神宗愁得不行,最后决定耍赖:

 

同志们,去年是形势严峻的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真没钱了,年终奖就不发了。

 

眼见大宋颓势日复一日,宋神宗一拍脑袋,找来了两位粉丝超千万的顶流大V王安石和司马光来献计献策:

 

两位爱卿别客气,都来想想辙吧,等国家有钱了,我给你俩涨工资。

 

他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一首豪放诗大气磅礴,苏轼却说此人靠不住

 

孰料,“拗相公”和“缸哥”上演了一出“巅峰对决”:一个坚持要变法,一个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吵得不可开交。粉丝也在身后添油加醋。

 

宋神宗懵了。好啊你们两个,居然不按我的套路出牌,岂有此理,都送你俩去西夏戍边算了。

 

这时,一位轻易不动声色的老臣出场了,他看出了皇帝的烦忧,站在了小王这一边:

 

皇上啊,小王出身根正苗红,那眼神目光似闪电,吵架嗓门也比小马大,我看他行。

 

他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一首豪放诗大气磅礴,苏轼却说此人靠不住

一锤定音。王安石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司马光则黯然离开京城。

 

这位老臣是谁呢?他便是和韩琦、司马光、韩世忠等并列南宋昭勋阁24功臣的曾公亮。

 

汉有麒麟阁、唐奉凌烟阁、清建紫光阁,宋代便是这昭勋阁了。供奉的都是历朝历代对王朝有重大功绩的臣子,由皇帝钦定,可见地位之高。

 

然而,在这个榜单中,并没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

 

曾公亮的文名看似并不响亮,留下来的诗作也不多,几乎完全无法与之匹敌。

 

他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一首豪放诗大气磅礴,苏轼却说此人靠不住

 

然而,他的一首《宿甘露寺僧舍》却大气磅礴,那意境和胸怀,别有一番风景: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那年,诗人还比较年轻,他从繁华的京师来到了清幽的甘露寺。

 

甘露寺为江南名刹,居山临江,林木苍翠,是观长江的绝佳场所。

 

夜深了,诗人还是睡不着。

 

感觉枕头仿佛有一点点湿润,好像此时正躺在云峰之间。

 

长江的波涛声就像松树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此时此刻就在床底下轰轰作响。

 

如果想要看那冲天的巨浪,只要打开窗户,那波涛汹涌的长江水就会滚滚而来。

 

他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一首豪放诗大气磅礴,苏轼却说此人靠不住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古至今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也见证了许多历史。

 

诗人身处甘露寺,心中仿佛回想起了那些壮阔的历史,便情不自禁的将其付诸笔端。

 

而我们的思绪飞到了千里之外,也感受到了长江波涛汹涌的江水,和无限的生命力。

 

这首诗的语言看似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却完全不输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等写长江的名篇。

 

全诗气势挺拔,霸气十足,以小见大,想象瑰奇,意象飞动。于想象中,将长江的开阔雄浑同自己的豪迈胸襟,不着痕迹地融为一体。

 

他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一首豪放诗大气磅礴,苏轼却说此人靠不住

 

古人云:言为心声,字为心画。想必那时候的诗人,确实像他多年后支持的王安石那样,即使面对千峰万壑、滔天巨浪,也希图乘风破浪。

 

据说,他早年时确实宅心仁厚、慷慨仗义。

 

布衣时,他曾遇到一位商人因破产而不得不卖女抵债,父女分别之时的哭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于是,他慷慨筹钱4万托朋友救济这对父女。当商人率女来道谢时,他已“去三日矣。”

 

也许,在当时不仅是意气使然,更是他坚信自己的未来是要站在潮头执掌大江的人,区区4万钱不过是大江之侧的水滴罢了。

 

他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一首豪放诗大气磅礴,苏轼却说此人靠不住

 

事实上,他一路高升,确实做到了宰相之位。

 

只是,当这一路见过了千山万壑之后,他已经慢慢将雄心壮志收起,开始小心翼翼地应对各种滔天巨浪。

 

正如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的: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于你,于我,于曾公亮皆是如此。

 

众所周知,北宋最大的争端便是围绕王安石变法的朝堂争斗,朝中大臣无不受其影响。

 

或赞同支持,或反对掣肘,随之而来的就是或贬或升,荣辱转瞬间,乌烟瘴气,不忍直视。

 

他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一首豪放诗大气磅礴,苏轼却说此人靠不住

 

但曾公亮却能置身事外,这滔天的巨浪,他是连羽毛都未沾上一滴水。

 

在当时,即使是四朝元老的文彦博都为此四下四上,折腾地够呛,而曾公亮却如不倒翁般屹立朝堂,全无贬谪之灾,令人惊叹。

 

早年,王安石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方能施行改革;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他与“拗相公”早已渐行渐远。

 

有人说他八面玲珑,有人批评他身为宰相却不能纠正补弊。

 

这批评他的人便是苏轼。

 

他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一首豪放诗大气磅礴,苏轼却说此人靠不住

 

苏轼正直耿介、才高八斗,虽有千载之名,生前却一世坎坷。

 

曾公亮深受皇帝倚重,配享昭勋阁,一生官运通达,乃国之重臣,声名及后世影响力却远不及苏轼。

 

皇帝评价他:公亮谨重周密,内外无间,受遗辅政,有始有卒,可方汉张安世。

 

可见他的性格,是与苏轼截然不同的。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运筹帷幄,从不轻言,在稳定大局上,做出过贡献。

 

然而,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朝堂“老凤池边蹲不去,饿乌台上噤无声”的局面。

 

他与王安石相爱相杀,一首豪放诗大气磅礴,苏轼却说此人靠不住

 

他已经被现实捶打成了一头老牛,于惊涛骇浪中,稳居相位而不倒,靠的是谨慎小心、能忍则忍。

 

后来的他,更变成了“性吝啬,殖货至钜万”之人,且“歌舞沈日夜”。

 

早年的豪迈与慷慨已经不复存在,面对风云变幻的朝局,永远只能做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人前不能流露半分疲累,内心却早已干如河床,只敢在名利和声色场中稍息半刻,来遮掩那份彷徨。

 

他得到了苏轼无法企及的优裕生活,失去的却是一颗曾经千峰万壑的雄心。

 

其实,他和苏轼同样寂寞。

 

他的心境是你,是我,是曾经山呼海啸,终究平息在茫茫人海。

 

若有来生,你会选择成为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5960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