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重阳节的诗都有哪些(重阳节优美古诗)

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节日,古代在重阳节往往有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民俗活动,这一天浓缩了很多中国人宝贵的真情实感。

重阳节,茱萸开在思念的心头,菊花握在生活的手头,鸿雁飞过事业的田头;一缕阳光驱散秋日的萧瑟,一杯好酒共聚往日的旧情,游子在外,思乡思归。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写出了大量的诗词佳作来表达思念和抒怀之意,现摘取九首描写重阳节艺术水平高超的诗词,看看它们的诗眼在哪里?

描写重阳节的诗都有哪些(重阳节优美古诗)

第一首诗词:唐代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呢?

公元670年(咸亨元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此诗仅有四句,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借无情之景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用心良苦、匠心独具。

这首诗的诗眼是“来”字,“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诗人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你却奈何非要从北方飞来,一个“来”字平添诗人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抒情手法变化多端,语言简洁,浅近亲切,流传广泛,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描写重阳节的诗都有哪些(重阳节优美古诗)

第二首诗词: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的,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这首诗的诗眼是“异”字,“独在异乡为异客”,开头便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交通闭塞,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不同地方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而产生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描写重阳节的诗都有哪些(重阳节优美古诗)

第三首诗词:南北朝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心追逐南去的白云飘逝,身体跟随着从北边南飞的大雁回来。家乡篱笆下的菊花,如今又有多少株盛开?

这首诗是江总晚年归乡,从长安南归到达江都(扬州治所)以后,路过薇山亭时,正值重阳节,由感而发写下的。该诗主要通过南云、北雁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恋,通过单独询问故乡篱笆下菊花抒发了诗人思乡欲归的急迫心情。全诗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

这首诗的诗眼是“菊”字,“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诗人在回故乡的途中,在思乡之情急切的时候,突然想到了故乡篱墙下的菊花。想起了篱下菊,那些篱下菊上附著的事件、感情也自然就联想起来了。因此,诗人通过对一个单一而具体的物件的回忆,一下子唤起了对家乡的整个的印象,使全诗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作者简介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

描写重阳节的诗都有哪些(重阳节优美古诗)

第四首诗词:唐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江水倒映着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山望远。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忧愁登高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般感叹人生最终要死去而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诗人张祜到池州拜访杜牧,二人命运相仿,皆是怀才不遇,所以在登齐山时有感,杜牧写下这首诗。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这首诗的诗眼是“沾”字,“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里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乎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不必流泪“沾”湿衣裳。既然人死并非是今世才有的,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描写重阳节的诗都有哪些(重阳节优美古诗)

第五首诗词:唐代李白《九日》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今日景物格外的好,江水净绿,山色明静。手拿一壶流霞酒,采取这寒菊细细欣赏。地处偏僻,松树古远,微风吹来如弦管奏出的悦耳乐声。酒杯中倒映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在这月下山中,任凭我醉中帽儿被风吹落,为了怀念朋友而白白地高歌我也欣然。

这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的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达襟怀。

这首诗的诗眼是“落”字,“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诗人独自一人饮酒赏秋,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不胜收,可是孑然一身的孤独感无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而不知,狂放高歌中充满了思念故交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多首。

描写重阳节的诗都有哪些(重阳节优美古诗)

第六首诗词:唐代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烟。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公元669年,卢照邻到益州新都任职,初秋又从益州来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阳节,与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和王勃三人同游玄武山,作了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望远所见所感,抒发了浓浓的思归的情怀;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是唐人绝句中的名篇。

这首诗的诗眼是“积”字,“归心归望积风烟”,这一句非常恰切地写出了游子此时此地的望乡动态。这种归心归望的情怀,不是直抒胸臆抒发出来,而是寄寓在风烟中,一个“积”字很有分量,道出了归心归望的程度。风烟有多浓多广,那么诗人的“归心归望”也就有多浓多广,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浓浓的、厚厚的。

作者简介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描写重阳节的诗都有哪些(重阳节优美古诗)

第七首诗词:元代卢挚《沉醉东风·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曾经有过题诗故事的红叶正在流过清澈的御沟,那些观赏秋菊的人都寻欢作乐在歌楼。天空高远深长大雁的身影显得稀少,月亮落下树叶飘零秋山就显得消瘦;又到了冷清清暮秋时候。衰落的柳树陪伴着秋蝉的悲鸣传来一片哀愁,谁能让穿白衣的小吏前来送上解忧消愁的好酒?

这首词作于元大德(元成宗年号,1297—1307)初年,时卢挚在湖南宪使任上。这首小令渲染了冷清的秋天氛围,寄托了悲凉的秋思,情调有些哀伤。但在用词铸句、描摹景物以及酿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方面,都颇见艺术功力,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这首词的诗眼是“一片愁”仨字,“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诗人睹衰柳疏枝,闻寒蝉悲鸣,遂悠然而生“一片愁”之情。此时此刻,他感到寂寞,希望有朋友送酒来一起喝,但终无人来。其内心的孤独与寂寥溢于字里行间。这里流露出诗人倦于官场,欲隐居而又因种种原因难以痛下决心之意。

作者简介

卢挚(1242-1314年),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描写重阳节的诗都有哪些(重阳节优美古诗)

第八首诗词:唐代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是在重阳节后一日。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借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抱怨菊花“太苦”,抒发自己的惋惜之情。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

这首诗的诗眼是“苦”字,“菊花何太苦”,诗人以醉浇愁,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两次采撷之苦?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多首。

描写重阳节的诗都有哪些(重阳节优美古诗)

第九首诗词: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时创作的一首田园诗。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的诗眼是“开”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一“开”美景即入屋里来,一个“开”字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中,细微的动作表现出了主人的豪迈。窗外群山环抱绿树成阴,窗内朋友之间推杯换盏。这幅场景,就是无与伦比的古人诗酒田园画,真是好美好美呀!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诗眼是诗词之眼,是点睛之笔,是指一句中或一篇中最有灵气的一笔。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一字传神,能使全篇达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好友们:您认为呢?请发表高见。欢迎一起分享、讨论和转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6426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