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如何面对逆境(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对我的启示)

很多人都喜爱苏东坡,视其为精神偶像。他一生遭遇多次贬谪,从黄州、惠州,再到海南,大半生都漂泊在外。

有的人遭遇贬谪后,就一蹶不振,甚至命丧他方。而苏东坡在漂泊无定的人生旅途中,却达到了许多人倾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都做到了顶尖,成为当之无愧的旷世文星,千古奇才。

此外,他还是悲天悯人的士大夫、发明60余道菜的美食家、临终却道“着力即差”的佛教徒……他以儒学的准绳为人子、为父兄、为丈夫,骨子里却又是纯然道家。

苏东坡如何面对逆境(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对我的启示)

1056年,意气风发的青年苏东坡,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路从眉山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在欧阳修推荐下,以著书22篇迅速名满京城。

当初有多么壮志踌躇,后来就有多么心灰意冷。乌台诗案,他命悬一线,多亏太后遗命才得以保全,太后去世,天下大赦,他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一呆四年,从此,有了一个别号“东坡居士”,原因是他在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开垦种田,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耕之家。

苏东坡生性正直,从不因私人关系而随波逐流。朝堂上他总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意见,这与当时的党派斗争显得格格不入。后来回京做翰林学士,依然遭到各种排挤。

小人“易进如蛆蝇,腥膻所在,瞬息千万”。为了保全自身,他只好自请出京,可即使这样,也逃不脱被视为旧党核心人物的命运,身处漩涡中心的他,再一次被贬,这次更是远到海南儋州,成为这时期被贬得最远的一个官员。

苏东坡如何面对逆境(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对我的启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和磨难。不同的人在身处逆境时总有不同的人生态度,有的郁郁寡欢,怨天尤人,有的却能够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从经历痛苦,再到从痛苦中解脱,苏东坡经历了漫长的心理过程。他的诗词,虽有向往田间归隐的乐趣,但从不会让人觉得消极,反而更像是一种精神蓄力,以获得更大的能量。他坚定洞达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在他的诗词文赋中自然流露,带来不可言喻的精神共鸣。

读他的词,可以疗心;品他的故事,可以让人奋发。就现实生活来看,苏东坡在身处逆境时的五种做法,倒是值得一学的。

这五种做法分别是:耕种自济、养生自保、著书自见、文学自适、韬晦自存

苏东坡如何面对逆境(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对我的启示)

初到黄州时,他寄居于僧舍,基本生活还靠苏辙接济。到了第二年,他却有了一块地,开荒播种,虽然十分辛劳,但可以指望收入,生活算有了着落。为求取生存,他小心谨慎,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惧祸自晦。

这些日子里,他修道养气,参悟佛理,闲暇之余著书立说,为“苏氏蜀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远离旋涡中心后,他真正成了身心俱闲的江山主人,文学创作上突飞猛进,写出名满天下的“三咏赤壁”。

综合来看,这五种做法实在是一套系统的逆境成长指南,缺一不可。

苏东坡如何面对逆境(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对我的启示)

一、耕种自济

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首要,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持一种平衡状态,就像一张网,破掉一片,总要找方法,拉伸、织补、转移,去获得新的平衡点。

许多名人都曾有过艰苦自济的日子。莎士比亚,成名前替人看管马匹,在剧院中打杂;道尔顿,15岁离家自谋生路,给学校校长做助理12年,半工半读。他们付出劳动,让自己免于生存问题的困扰,进而更专注于对自我梦想的追求。

二、养生自保

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熬过一切苦难的前提。

武则天之所以能称帝,首先是活到了80多岁,熬过了两代皇帝。五代时期梁灏,于82岁中状元,许多人佩服他坚毅求学,但必备条件是他比普通人更长寿。假设古代人平均寿命为60岁,那他们已经比平常人多奋斗了22年。

苏东坡如何面对逆境(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对我的启示)

古人在追逐功名利禄的人生路上,总是容易忽视身体健康,所谓“文弱书生”,显然是缺乏运动锻炼的形象。然而很多课题的研究,往往需要倾尽半生积累。最遗憾是稍有眉目时,生命却宣布终止了。

再看古代西方艺术,不是埋头思考,便是肌肉线条,他们欣赏的智慧与体格,两者同等重要。这必须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毕竟当生命终止时,追梦的路也不得不戛然而止了。

三、著书自见

为了对抗王安石的“新学”,苏轼兄弟二人分工合作,重注经典,自申其说。谪居黄州的日子里,苏轼就完成了《易传》九卷、《论语说》五卷的初稿。而著书立说背后的实质是,苏轼在加速提升自己的专业影响力。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注解和深入学习,苏轼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更加完善系统的学术思想,此后,“蜀学”在宋代学术界中有了一席之地。贬谪异地,反倒成为“蜀学”崛起的机缘。

苏东坡如何面对逆境(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对我的启示)

四、文学自适

黄州时期的苏轼,除了学术研究外,也同时达到文学创作的一个高潮。人身的苦难成为一种命运的馈赠,他寄情于山水之间,思考着宇宙万物的希夷之理,写下许多意境深远的诗词。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杰出的感知力,是能让人超越外在物质生活的一种精神力,可让人在两个世界中自由穿梭,这一点,我们在经典的“三咏赤壁”中,亦可窥见一二。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梅兰竹菊可养性,琴棋书画皆陶情。无论何种方式,都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环境中,获得内心的平衡。人生,闲愁最苦!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绝不至于岑寂,也绝不至于烦闷。

苏东坡如何面对逆境(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对我的启示)

五、韬晦自存

许多人都明白这一点,在危险的处境中,提高警惕,谨慎行事。苏东坡也不例外,经乌台诗案后,才高气盛的他,也不得不低头为自己的诗词做过辩解。黄州时期,为了避免再度被害,即使是谪居,他也小心防范,绝不让政敌再次有机可乘。

身处逆境并不可怕,回顾苏东坡的漫漫贬谪路,其实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做好三点:

保重自己、持续学习、调节心态

世间有许多奥妙,人心有许多领悟,都非言语可以传达,在苏东坡谪居起伏的各种故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领悟。

人生要有苦难才完整,每个人都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低谷时期,身处逆境之时,不妨学学东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66135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