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
主题:《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一、字音字形: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汉字注音:
biàn ( ) ( ) cāng cāng
( )斗 盘 盂 初 出 ( )( )凉凉
shú ( )( )
( )为 汝多 知
2、形近字组词:
辩( ) 盖( ) 凉( ) 孰( ) 沧( )
辨( ) 孟( ) 晾( ) 熟( ) 沦( )
辫( ) 盂( ) 谅( ) 塾( ) 呛( )
二、词语:
1、解释单音节词:
辩:________; 故:________;
及:________; 则:________;
汤:________; 决:________;
孰:________; 汝:________。
2、一词多义:
其:问其故 (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
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
孰为汝多知乎 ( )
3、仿写词语:
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考察句子:
1、翻译句子: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译: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译:________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________________
4)孰为汝多知乎?译:________________
2、1)找出文中的判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四、填空:
1、《两小儿辩日》选自战国时期( )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 )、( )、( )的精神;同时阐述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它采用了( )的方法,通过两小儿争辩( )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 )、说话( )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阅读理解: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句子。
2、找出文中的三对反义词。
3、解释词语:
游:_______; 辩斗:_______;
以:_______;去:_______;
决:_______; 孰:_______。
4、通假字:
为:同_______,意思是_______;
知:同_______,意思是_______。
5、改为转述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6、翻译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译: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 译:_______
7、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8、“孔子不能决也”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用自己的话回答)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回答,用那一句?
9、从两小儿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从孔子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全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