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这两句诗是贾岛与从弟无可上人的约定,那年无可天台问道,贾岛与其相约,等他回来后就一同归隐。
可贾岛终究算不上一个真正的隐士,因为他这颗游离不定的心,始终有一半在尘世间流连。
论起古代文人雅士的归隐,宋人魏野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隐士。
据《宋史》记载,宋真宗因赏识其才华,曾遣使召他入朝为官,魏野闻讯关门越墙而逃。
魏野这个才情颇高的平民诗人,隐居田园,一生耕种为生,甘愿清贫,也不随波逐流,深得世人敬重。
诗酒田园,琴棋书画,他享受自己的隐居生活,也写隐士的诗作,其诗风清丽朴实,余韵悠长,今天就分享他两首写隐者的古诗,与您共赏。
01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之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宋 魏野《寻隐者不遇》
赏析:作者去寻访学道的隐士朋友,一路走来,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这个如蓬莱仙岛一般的地方。
这真是一个清幽恬静的好地方,香风弥漫,松花飘落,就像进入了仙境似的。
朋友到底去了哪里呢,作者伫足良久,还是不见他归来,四周寂然无声,只有悠闲的白云独自飘来飘去。
赏析 :初一打眼,魏野的这首《寻隐者不遇》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深山访友,虽未谋其面,但见到了小童子,有对话和交流,这简单的一问一答,让作者知道了寻访不见的原因。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虽然知道了原因,但恐怕还是希望而来失望而归,因为深山幽深,小童子也不知道师父的具体位置。
虽然贾岛空跑一遭,但总算知道原因和结果,人虽没见到,但这空山寂寂,白云悠悠,也足以令人陶醉和神往,也算不虚此行矣。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魏野寻访隐者,就恍如闯入了一个无人的仙境一般,香风不动,松花自落,这里只有恬淡和幽静,并不见人的影踪。
“采之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而他要拜访的隐者朋友却漂泊不定,无迹可寻,亦无人可问,再看看隐者的居处,他好像许久未归了。
寻无所踪,更不知道前因后果,真真是访了个寂寞,眼前只有松花坠落,白云悠悠,还有满腹的怅惘。
两首《寻隐者不遇》有不同之处,也有其相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是余韵悠悠,留给人许多的想象空间,有余音绕梁之感。
02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吐墨,烹茶鹤避烟。
娴歌唯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宋 魏野《书逸人俞太中屋壁》
赏析 :依林傍泉,俞太中隐居的地方环境清幽,作者的隐士朋友通达知命,对于功名利禄更是视若鸿毛不屑一顾。
朋友治学勤奋,因为每天都要去流泉旁清洗砚台,以致于池水都变成了墨汁一般的颜色,使得那里的鱼儿总是像在吞咽黑黑的墨水似的。
同时,他还是一个高雅的人,钟情茶艺,讲究茶道,每当他要煎水烹茶时,跟在他身边的仙鹤就赶紧溜开了,它是怕炉烟熏黑了自己的羽毛。
彼时,宋朝的皇帝重视这些隐居的文人雅士,常派使者捎来问候,朋友心生感激,每有闲暇就写些美好的诗词来歌颂这个时代。
有事做,不空虚,并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就算鬓染秋霜年华渐老,也不觉得遗憾。
静着的时候,想想那些有闲暇而来的人,应当还属作者的心境最偏僻,因为他也和朋友一样不好名利、喜欢过脱离俗世的隐逸生活。
这是多么悠闲自适的隐逸生活,远离尘嚣,抛却功名,寄情山水,鱼鹤随行,诗书相伴,闲来烹茶,兴来作诗。
魏野的这首诗空灵飘逸,充满诗情画意,语言虽然浅显,意境却极其深远,写尽了幽居之趣。
特别是颔联“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这两句,形神兼备,令人好似进入了人间仙境一般,绝对是诗中的佳对。
写在后面 :
魏野这一生隐居不仕,诗酒自娱,自带隐士风韵,和当时名臣寇准亦有酬唱往来,且寇准对其极为欣赏。
因“梅妻鹤子”,隐居孤山的林逋得以被世人所熟知,但在彼时,魏野与其同被世人誉为隐逸高士,甚至,魏野的声望还要略高于林逋。
宋真宗没有诏动魏野,但也没有放弃他,常遣使对其安抚照料,甚至,在其死后还特赠他为秘书省著作郎。
魏野诗学贾岛,注重推敲,苦力求工,但又不拘泥于此,他更注重诗风的平朴闲远,极力摒弃贾岛诗艰涩苦瘦之不足。
诗品如人品,读其诗见其人,魏野的飘逸淡雅,体现在他的诗中,令人见之忘俗,就像以上分享给您的这两首描写的隐逸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