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大诗人,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那些事

大家好!今天是2022年3月4日星期五,农历壬寅虎年二月初二。二月二,龙抬头,阳气生发,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寒冬已经过去,春天正在来临。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飞龙在天;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回归正常生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将围绕温州历史文化名人做一个系列节目。温州地处东南形胜,自古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无比灿烂而特殊瓯文化,值得我们细细说道。

南朝大诗人,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那些事

今天我们先来说一说鼎鼎大名的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和温州的关系相信不用我多说,每一位温州人对他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谢灵运在公元422年到公元423年间做过一年时间的永嘉太守。当时的永嘉郡相当于现在整个温州市的管辖范围,其办公地点就在现在的鹿城区府前街一带,积谷山下有池上楼,有谢灵运纪念馆,有康乐坊,有谢池巷,这些都与1600多年前的康乐公谢灵运有关。

谢灵运的家族“陈郡谢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可是如雷贯耳,鼎鼎大名。中学时背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中的谢就是谢灵运他们家。谢氏祖籍河南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谢家的发家史可以追溯到曹魏时期的典农中郎将谢缵和其子谢衡。但真正走上巅峰成为与“琅琊王氏”齐名的“当轴世族”却要到近100后的东晋中后期。可见一个家族的发展并非易事,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关于“琅琊王氏”我们以后再找机会讲。

先说回谢家,真正让谢家一步登天的时机在公元383年到来了。那一年发生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淝水之战”!这场在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以“以少胜多”彪炳人类战争史的著名战役就是由“谢安、谢玄、谢石、谢琰”这谢家叔侄4人联合导演完成的。当时宰相谢安也就是谢灵运的叔祖坐镇京师建康任总指挥,谢安的弟弟谢石任征讨大都督,谢玄也就是谢灵运的爷爷任前锋都督,谢安的次子谢琰任辅国将军,领兵八万,在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淝水”对阵前秦苻坚率领的80余万大军。关于淝水之战的具体细节我们这里不展开讲,以后有机会可以再做一期节目。总之就是谢氏叔侄统领的八万北府兵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得前秦苻坚“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狼狈逃窜”。此战之后,貌似强大俾睨天下的前秦分崩离析,北方重归混乱,秦帝苻坚逃回两年后被杀,前秦国灭,后来拓跋氏建立北魏是为北朝那是后话不提。东晋这边呢,此战之后趁机收付失地将国境线推到黄河沿岸,总算是在东南一隅站稳脚跟,开始过起没羞没臊的生活,也算是保全了中华文明的火种,为以后的隋唐大一统盛世繁华埋下伏笔。谢家叔侄呢?那可了不得,一家四人同日封“公”,一时荣光无限,门楣都快着火了都!谢家全面掌控东晋朝廷的军政大权,说与司马家“共天下”一点不为过。

南朝大诗人,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那些事

貌似扯得有点远,说回我们的主人公谢灵运。“淝水之战”2年后,公元385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谢灵运在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三界镇)谢家深宅大院内呱呱坠地。取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当时的士族有将孩子送到道观寺庙寄养的习俗。谢灵运这一支从爷爷谢玄,父亲谢瑍,再到谢灵运三代单传,估计是怕出什么意外,于是就送到钱塘道士杜炅的道观中寄养,一直到十五岁才回到建康,所以小名叫客儿。

谢灵运从小就聪慧过人,才思敏捷,要命的是还酷爱读书,博览经史,一手好文章“江左莫逮”也就是说整个江南无敌手,字还写得好,还画得一手好画,妥妥一个全面发展的学霸,还是个出身豪门的学霸,你说气人不。堂叔谢混(前文提到的谢琰的第三子)非常喜欢这个侄儿,常带在身边逢人就夸。谢混能文能武,尤其擅长写山水诗,后来谢灵运能成为山水诗鼻祖受这位堂叔的影响颇深。爷爷谢玄更是视其为“谢家之宝树”,还酸溜溜地说“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我这么英明神武却生了谢瑍,谢瑍木讷平庸怎么就生出谢灵运这么个乖孙?吃起了儿子的醋来,也是没谁了。谢灵运的母亲是“右将军”王羲之的外甥女刘氏,估计是母系基因强大也未可知。说笑了。

公元388年祖父谢玄去世年四十六,谢灵运3岁,父亲谢瑍承袭康乐公爵位。公元393年父谢瑍去世,年二十五。八岁的谢灵运成为康乐公,食邑两千户,世称谢康乐。谢灵运长到十五岁回到京都乌衣巷,虽然祖父父亲均已去世,但爵位俸禄还在,加上堂叔谢混的赏识,在都城那是鲜衣怒马,特立独行。家世显赫,才华出众,人长得又帅,那是引领金陵之风气,成为万千少男少女崇拜的偶像,这其中应该就包括文学青年后来的宋文帝刘义隆,不然也不会三番五次地包容谢大诗人任性妄为。

南朝大诗人,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那些事

东晋末年的天下风雨飘摇,各地军阀风起云涌,公元420年北府军将领刘裕代晋自立建立宋朝史称刘宋。也就是说这哥们是在谢家叔侄的部队里混起来的。其实谢混、谢灵运叔侄俩看好的是另一个刘将军——刘毅,此人也是北府军将领。因为什么呢?因为刘毅好诗文,有文化,出身比刘裕高,在那个看门阀看出身的时代,像刘裕这样草莽出身的人是不受人待见的。公元413年刘毅起兵反刘裕,兵败被杀的时候,我们的谢大诗人正在刘毅军中担任记室参军,同时被杀的还有谢灵运的堂叔谢混。谢灵运呢没有死,也许是因为他的才华太过出众,也许是刘裕念及老上级的旧情,也许是对谢家的权势还有忌惮。总之是没有杀他,还给了个太尉参军之职。之后谢灵运历任这个参军,那个侍郎,总是些参谋秘书之类的官职,以谢大才子恃才傲物的个性没有一个是做得长久的。他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就是这样的狂傲,当时的天下也确实没有人能和他比,还好有个作古不久的曹子建,不然还不知道狂到哪里去!

公元420年,刘宋永初元年,刘裕接受晋帝禅让登基称帝,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第一次吃了瘪。爷爷传下来的康乐县公降成了康乐县侯,食邑两千户也变成了五百户。出任散骑常侍,又任太子左卫率,都是些闲散官职,谈谈文学,写写书法,装点门面而已。谢大公子看不起刘裕这个草莽,草莽刘裕却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给官不给权。谢大诗人觉得自己才高八斗,有治国平天下之才,刘寄奴觉得他夸夸其谈,书生误国。这让谢灵运很不爽,常常愤愤不平,郁郁不得志。只能是干些出格的事,写些郁闷的诗。

转眼到了永初三年,公元422年,武帝刘裕一命呜呼,少帝刘义符继位。朝廷大权落到了辅政大臣谢晦、徐羡之等人手里,这个少帝刘义符呢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估计想理也不成。新君继位朝政混乱谢灵运感觉自己机会来了,就和宗室刘义真走得很近,对几个辅政大臣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从中挑拨,因为他的出身,徐羡之之流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于是就大笔一挥送“瘟神”。把谢灵运贬出京师,外放永嘉太守。

就是这次外放,成就了谢灵运“山水诗鼻祖”的美名,也成就了永嘉山水东南形胜的赞誉。公元422年,宋永初三年七月,心灰意冷,郁郁寡欢的谢灵运离开建康出守永嘉。经过钱塘的时候绕道回老家始宁小住了几日(今绍兴上虞嵊州一带),这是谢灵运出生后第一次返回故乡,年三十八岁。随后返回钱塘,经富春、桐庐、七里濑,折而向南,经东阳郡长山(今金华),陆行到达清田溪,然后乘船延瓯江溯流而下,到永嘉已是八月十二日。他在行程留下的多篇诗作,可以佐证。比如《过白岸亭诗》据考证这白岸亭就在今永嘉县桥头镇林福村一带,谢灵运乘船东下,到达永嘉境内,见此处瓯江两岸白沙滩登岸小憩而作。

南朝大诗人,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那些事

到了永嘉之后,谢灵运被永嘉奇绝的山水田园风光所折服。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失意,全身心地寄情山水之间。在太守任上一年,足迹几乎踏遍了永嘉的山山水水。常常一出去就是十几天,太守该干的事那是一件没干。这可不是我说的啊,《宋书谢灵运传》有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理人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在这一年里政客谢灵运死去了,诗人谢灵运的光辉照耀在永嘉的山山水水之间。是谢灵运成就了永嘉山水,还是永嘉山水成就了谢灵运,实在难以断言。我只知道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骚客午夜梦回轻声吟唱谢公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时候,那种感动是幸福的。金代诗人元好问对此句的评价:“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高,实在是高。此句出自《登池上楼》,池上楼而今仍在,虽已不是谢公当年所登临的那座,那又如何?诗句不朽,精神永存!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可惜年代久远,天灾人祸,谢大诗人寄情永嘉山水留下的诗篇并不多。《登江中孤屿》篇有云“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四百年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是否异曲同工?“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临川,既谢大公子是也。可见王勃也是谢灵运的粉丝。《登永嘉绿嶂山诗》“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绿嶂山在今永嘉县城上塘镇东北,蜿蜒而下的楠溪江流经此处被山峦阻挡,拐了一个九十度的湾折而向南。当年谢公登临此山,因山高林密,遮天蔽日,人在其间不辨西东。看到西边的月亮,以为是初月东升,看到东边的太阳,以为是夕阳西下。天然而传神,实乃神来之笔!如今再难看到这样的景色,所幸还有谢公的诗句留存。说到永嘉的山水不得不提一提我们谢大公子的奇思妙想,不但诗文写得好,还是个发明家。经过长期的旅游实践,为了解决登山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谢大才子发明了一种独特的登山鞋。这种木屐有前后两个齿,上山的时候拔掉前齿,下山的时候拔掉后齿,非常适合野外登山只用。300年后诗仙李白有诗云“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说的就是谢大才子发明的“谢公屐”。这种鞋的复原样本据说温州知名企业红蜻蜓创办的鞋文化博物馆里有珍藏,不知道长成什么样,是否谢公当年的样子呢?据说谢旅行家还对雨伞进行了改进,他改进的雨伞不用手拿,具体是背在背上,别在腰间还是咋样?年代久远已不可考。总之我们的谢大公子除了在政治上不如意,就是个天纵奇才。放到现在那就是乔布斯,埃隆马斯克之类的人物!

由于时间的关系,有关永嘉的诗,我们简略说一下,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出来看一看,仔细研读。据《永嘉县志》可稽查的,有《过白岸亭》、《登石门最高顶》、《夜宿石门》、《登永嘉绿嶂山》,以及公元423年秋离开永嘉时写的《北亭与吏民别》等五首。这里的石门据考证应该在距离旧时永嘉衙署十五里的今黄田街道东联村附近。瓯水即楠溪江在此处缓缓汇入瓯江,山林幽深,水面开阔,景色宜人。当年谢公还曾扬帆顺瓯江而下,至入海口,回程登临乌牛东蒙山之巅,看山海壮阔,七都岛如碧玉罗盘随波逐浪,留有诗篇。《北亭与吏民别》之北亭应该在今瓯北清水埠一带,此处有古渡口。当年谢灵运托病辞官归隐,在此乘舟北上回乡,诗中嘱托大家多穿衣服,小心风寒,此一别就是千年!而今沧海桑田,大桥飞跨瓯江,天堑变通途,谢公塑像伫立江畔,当为瓯民感到骄傲。

谢灵运离开温州之后,就回会稽(绍兴嵊州)老家归隐去了。会稽是谢家的大本营,从他爷爷谢玄那一辈开始,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山林,田产,庄园,别墅应有尽有,颇具规模。谢灵运回到老家,非常高兴,因为会稽这个地方的山水也是绝美的,还有一帮密友亲朋陪伴。永嘉山水虽好,却也难免寂寞。于是他把自己的籍贯改成了会稽郡,打算常住了。谢灵运在这里出生,却并没有在这里呆过多少时日,小时候在钱塘道观长大,15岁去了建康。1年前往永嘉赴任,绕道回来过一次,也是形色匆匆。这一回不一样了,无官一身轻,优哉游哉,好不畅快。对谢大公子来说,当官并不是为了俸禄,只是为了理想,如今理想破灭了,那就寄情山水丹青会友,那就大兴土木修缮祖屋。谢家的祖屋前有秀水环绕,后有青山巍峨,非常适合文人雅士聚会闲谈。谢大公子把祖屋修缮一新,顺手作赋一首,名叫《山居赋》,辞藻华丽,文笔典雅,又是千古名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出来读一读,这里就不念了。

谢大公子在会稽和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逍遥放纵,每每踏山水而来,挥毫泼墨,瞬为佳作。他的每一首诗就像长了翅膀,“歘”一下就传到京城,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头百姓,大家竞相传抄,一夜之间,人人会背,相互之间谈论的也都是谢大公子的诗作。人虽然不在京城,却似乎比他在的时候还出名,仰慕之情,如滔滔江水。

南朝大诗人,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那些事

永嘉绿嶂山谢灵运主题公园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一年过去了,公元424年景平二年权臣徐羡之等人密谋废除了少帝刘义符,杀了老二刘义真,迎立老三刘义隆为帝,是为宋文帝,改年号元嘉。在这场政治风暴中,谢灵运的族弟谢晦迎立刘义隆居功甚伟,这对谢家来说是件好事。不过好景不长,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宋文帝站稳脚跟,就开始觉得这帮当初拉他上位的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徐羡之,傅亮等人在朝中以功臣自居,谢晦领兵坐镇荆州,自己这个皇帝当得不安心,不顺心。纵观历史,做臣子的一旦让皇帝觉得不安心,那就离死期不远了。更何况是刘义隆这样算得上颇有才干的皇帝。宋文帝杀心一动,徐羡之,傅亮等旦夕覆灭。随后以北伐为名,兵锋直指荆州。谢晦以清君侧举兵反叛,兵败伏诛,年三十七岁。

谢晦的覆亡对谢氏家族来说可谓不可承受之重。至此,谢家赖以发家的军权丧失殆尽,南朝第一氏族的辉煌也渐渐熄灭,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扯远了,咱们说回谢灵运。

谢晦死后,文帝也许是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了,谢家毕竟树大根深,实力不容小觑。当然作为刘宋皇族中的文学青年,对谢灵运才华那是深深仰慕。于是下旨招谢灵运回朝担任秘书监,也算是对谢家的拉拢。又打又拉,帝王心术也。

这样,在家乡游山玩水,开创“山水诗”一派的隐居才俊谢灵运,时隔四年奉召回到了京城,来到了宋文帝的身边。对于这一次的回朝,谢大公子的心中应该是充满期待的。在他的心目中一直有个梦想,想要成为祖父那样出将入相的人物,上阵杀敌,下马治国,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与才学。可惜宋文帝不觉得他有,文学青年刘义隆只是把谢大公子当成文学青年,以及拉拢谢家的工具。闲暇时找来谈谈诗词歌赋,讨教讨教书法,对于政务治国方略则从来不提。只是让他负责整理秘书省的文档书籍。当时晋朝灭亡没多久,为前朝修史是每一个继任者的责任,也是一件大事,宋文帝的意思是把这件事交给谢灵运主持。但我们的谢大公子志在治国平天下,怎么可能埋首繁杂的前朝史料中去,只是粗略得写了个提纲就扔一边不管了。《晋书》终究没有写成。这一放,就放到了三百年后的唐朝,由房玄龄等人负责编撰完成,那是后话。

南朝大诗人,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那些事

谢公屐复原图

不多久谢灵运又升任侍中。所谓侍中,侍就是服侍,中就是皇帝,这个职位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主任,历史上在这个职位上有所作为的人不在少数。可惜谢灵运又一次失望了,皇帝倒是成天召见,陪酒,吟诗,作画而已。什么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人,名声和爵位一直在他之下,却能得到实权,能干实事。自己官再大也是个文学侍从而已,太让人生气了。谢大才子很不爽,牛脾气又犯了,干脆皇帝召见也不去,说自己有病,整天呆在家里养花种草挖池塘。宋文帝虽然仰慕谢大公子的才学,但毕竟皇帝的尊严不容侵犯,发现自己居然叫不动谢灵运也很不爽。皇帝不爽的后果……其实也不算严重。皇帝给谢大才子留了颜面,没有直接开除,而是委婉地叫他打辞职报告,专心回家养病。

于是乎元嘉五年公元428年,谢灵运再次托病归隐。回老家之前还给宋文帝上书建议北伐夺取河北,文帝笑笑没有理会。时机未到,国力有限,何以轻开战端,书生之见。再说谢灵运,回到绍兴,依然故我,胡天海地,会友饮酒写诗弄得是热闹非凡。结果被御史参了一本,一撸到底撤了所有官职。我们前边说过,谢灵运并不在乎什么官职,也不缺钱。撤就撤了吧,无所谓。与族弟谢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不知道为什么,什么东西国人都能给凑成四个——四大美人,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四大金刚……这是巧合吗?还是有什么别的深意,值得研究研究。嗯……言归正传,说回我们的谢大公子,如果只是诗文会友也就罢了,可我们的谢公注定不是消停的主。游山玩水还玩出了花样,家乡始宁一带的山水几乎被踏遍,谢大公子绝不能向无趣妥协,要向更高的山,更险的峰进发。有一次谢灵运带了四五百人的旅行团,前有开山斧,后有施工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浩浩荡荡在始宁与临海的交界山区折腾。临海太守王琇吓坏了,以为是山贼盗匪来袭,匆匆带人前往查看,才知道是谢氏旅游团过境。看看一脸兴奋的康乐伯居然还邀请自己一起玩,只能强颜欢笑婉言拒绝,表面上不说,心底里肯定在骂娘。没有办法,谢家门楣太高,得罪不起啊。

在家乡会稽,谢灵运也从不把太守孟顗放在眼里,成群结队招摇过市驱使衙役为自己办事那是家常便饭。会稽太守孟顗信奉佛教,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谢灵运对此却嗤之以鼻,当面对他说:“成佛得道的应该是有灵气的文人,你升天一定在我谢灵运之前,成佛一定在我谢灵运之后。” ——“得道应须慧业文人,尔升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这话说的,太狂了,太不把太守当人看了,等同与骂街了不是。你谢家虽然有钱有势,但你还在我管辖的地方生活不是?我还是会稽的父母官不是?欺负人也不能欺负到这个地步。但这个孟顗也是真能忍,当时并没有发作。

南朝大诗人,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那些事

池上楼

此后不久,谢大公子又突发奇想,要把会稽城外的回踵湖填了改种水稻,上书给宋文帝请求批准,宋文帝不明就里,居然答应了。自己的偶像要个湖而已嘛,给他。但孟顗坚决不同意,上书朝廷拒绝执行。解释说回踵湖距离会稽城很近,旱时灌溉,涝时蓄水,既能搞旅游开发,水里的出产还能养活一大帮人,改成稻田,怎么想的这是!宋文帝一听有道理,就收回了成命。可见书生误国所言非虚,我们的谢大才子果然不是治理国家的料。但谢灵运并未就此罢手,会稽的回踵湖不行,那就填始宁的岯崲湖。孟顗依然反对,不行!这就没意思了,太不给面子了。谢灵运就到处说孟顗反对填湖是因为怕杀生,影响自己修佛,并不是表面上说的为了百姓!孟顗这回是真火了,想了个办法要把谢灵运往死里整!眼看谢灵运整天大旅游团招摇过市,手里又是刀又是棒,干脆来个顺水推舟,弄假成真。一边上书朝廷告谢灵运聚众谋反,一边调动军队严密防范谢氏旅游团。这一招果然奏效,谢灵运一听说这事,什么?谋反!这可是杀头的重罪,自己虽然只是旅游团规模大了点,但聚众和舞刀弄棒却是事实,朝廷要是当真,那是有口难言,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忙连夜飞驰返回京城,并上书向宋文帝解释,自己只是资深旅友,并无谋反之意。

宋文帝当然知道谢灵运是什么情况,并没有为难他,却也不愿让他再回会稽。安慰了谢灵运一番,让他去临川当内史(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还把他的俸禄增加到了两千石,算是恢复到了他还是康乐公时的俸禄,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好好治理临川。

元嘉八年公元431年。谢灵运赴任临川,一路山水好风光,写诗是少不了的,依然是句句精华,流芳百世。可惜这次谋反事件的教训并没有拉回倔强妄为的谢灵运。在临川任上依然是游山玩水,花天酒地,政事从不过问。如此这般,加上谢大公子目空一切得罪得人自然不少。不久就被人弹劾。司徒彭城王刘义康早就看谢灵运不顺眼,只是哥哥护着他,隐忍不发。这回抓住把柄再也不想放过。就派了临川王从事郑望生前去抓铺谢灵运。结果大跌眼镜,我们的书生谢灵运这回居然雄起了,把上门抓捕的钦差郑望生来了个五花大绑,然后起兵叛逃了!每每读到这里,我就觉得匪夷所思,不应该啊,要反叛的话在家乡会稽应该更合适,怎么刚到临川不久就因为来个人抓捕就反叛了呢?各中缘由也许永远埋藏在历史的尘埃里,不为后人知了。

南朝大诗人,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那些事

总之,我们的谢大才子终于还是反了。他有诗写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毛主席说谢灵运确实是反了,他把自己比做报国仇的张子房,耻为秦人的鲁仲连,意思就是说自己是晋朝人,要为晋国报仇,以成为宋国人为耻!这就是反叛的檄文!诗是好诗,慷慨也是真慷慨,可惜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用不了三年,几个月都不用,谢灵运就被擒获了!自古叛逆就是死罪,绝不能活,但我们的宋文帝还是不忍心杀他,只是想免职了事,可见偶像的力量是多么巨大!但彭城王不同意,叛逆者死,绝不可恕!最终宋文帝顶住了压力,折中判了个流放广州!对外宣称是看在他爷爷谢玄曾对国家有功的份上,可免一死。

广州在当时那可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瘴气疫疠流行,流放广州基本也就算活受罪了。谢灵运在广州流放地呆了2年,转眼到了元嘉十年。就在他以为大家都已经把他遗忘的时候。秦郡地方官上报一件大事,就是这件是直接导致了谢灵运被处死。这个秦郡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京城健康的附近,现南京市六合区,在当时可以说是京畿重地。说是秦郡的一个叫宗奇的府将经过涂口的时候,发现一帮农夫在桃花墟这个地方鬼鬼祟祟,行事诡异不像好人。于是就抓起来一番审讯。这不一审着实吓了一跳。据疑犯交代,这帮人是山阴县人,说是有个叫薛道双的人以前是谢灵运的同事,通过中间人找到他们。让他找一帮人装备好弓箭刀枪盾牌,前往三江口解救一个原来做过临川内史,后来获罪发配广州的谢某。事成之后必有重酬!然后他们就纠集一帮人出发了,结果没有成功。我估计都没走到广州,甚至没走多远,古时候交通不发达,要从南京去趟广州,那是九死一生!回来的时候,盘缠用尽,腹中饥饿,于是就干些打家劫舍的事情!事情呢就是这样的事情,很简单。越是简单的事情,背后往往越不简单!这也太扯可嘛,一帮农夫,几把菜刀,几条破木棍,一个不知道哪冒出来的人几句话,就屁颠屁颠从南京跑广州去救一个劳改犯?!说出来鬼也不信!但宋文帝信了,一纸诏书,将谢灵运以谋逆罪在广州就地正法!!再也没有之前的犹豫,再也没有之前的不忍!再也没有之前的尽量保护!咔嚓一刀,谢灵运就此殒命!随之陨落的是一个时代,谢公之后那狂飙而灿烂的魏晋风度也溘然隐去不复存在。

反过来看这件莫名其妙的所谓武装营救谢灵运事件。我相信谢大公子一定是冤枉的。几个农夫打家劫舍相信是确有其事,但三江口解救谢某云云必定有人授意或是强加!目的只有一个——要谢灵运的命!我相信宋文帝也知道谢灵运是被冤枉的,但朝中太多的人希望他死,谢家当时的境况也无力为谢灵运出头,自己呢也累了,心累。顺水推舟,结束了谢灵运狂放不羁的一生,一了百了。

公元433年,南朝刘宋元嘉十年!一代大才子,中国“山水诗派”创始人,著名佛学家,诗人,学者,旅行家,社会活动家——谢灵运以谋逆罪在广州正法,年四十九岁!

谢灵运临死时写诗说:“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淩霜叶,网网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愍。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这首诗有好几个版本,此处选用的是《宋书》所载,毕竟是正史,可信度高一些。诗中谈到了龚胜,李业,嵇康,霍原都是宁死不肯侍奉新主的历代名人,谢灵运在临死前控诉了刘宋王朝对他的迫害,隐隐流露出对司马晋室的怀恋。可惜啊可惜,可悲啊可叹!回不去了,空有满腔报国志不能施展,而今就连老死山林间也不可得了!生命就像秋天的霜叶,风中的朝菌一样脆弱易逝。

最后用毛主席对谢灵运的评价结束吧。“此人一辈子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进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晚节造反,矛盾达于极点。‘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是造反的檄文。”毛主席的话让我想到谢公仙逝300年后的唐朝,也有这样一位诗人,诗才近乎谪仙,狂傲不输谢客,洒脱隐隐有魏晋之风,一辈子想治国平天下,结果也就是个文学侍从李拾遗。是的,说的就是诗仙——李太白。李白同学对谢灵运的崇拜那是全方位的,他曾说,你们都来崇拜我吧,我去崇拜谢灵运!好比是谢灵运说:你们都来崇拜我吧,我去崇拜曹子建!狂傲到了可爱!所以一直流传这一种说法,李白是谢灵运转世。谁知道呢?也许是李太白穿越去了南朝谢家也未可知!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再见!

南朝大诗人,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那些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70046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