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作品的美学探析:时空瞬息抒发情怀,多舛命运感受短暂永恒

无意间翻开一本名叫《林徽因经典文集》的粉色书籍,林徽因暖暖的文字萦绕在我的心间。曾几何时,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唱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家诗篇。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林徽因一生创造了无数作品,有小说、戏剧、散文……而《林徽因经典文集》中则收录了她的六种类型作品。数量最多的当属诗歌了。据悉,林徽因创作的第一篇作品亦是诗歌。然而,无论是她所创作的诗歌,还是小说,都隐藏着一种无比细腻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她的情感、经历。如果,你阅读林徽因的诗作,就能从中感受到她那淡淡的哀愁。

林徽因作品的美学探析:时空瞬息抒发情怀,多舛命运感受短暂永恒

01. 短暂与永恒,命运多舛的一生

林徽因的创作灵感多源于她多舛的一生。她家世复杂,母亲是父亲娶过的三个太太里,最不受宠的。自从父亲娶妾,母亲就被赶入后院,从此对父亲满腹怨言。

林徽因的小说《模影零篇》描写了4个生活中的真实片段。这4组片段没有太多情节,却将某种感觉真实地刻画出来。而其中的《绣绣》则有着她童年时候的凄惨经历颇为相似。

绣绣的父亲虽然阔绰,却将一切精力都给了新姨娘,只留下了软弱的母亲和绣绣寄住在亲戚家简陋的小屋里。即使绣绣生了一场大病,软弱的母亲却没办法给她看病。对待父亲,绣绣的母亲永远是满腹怨言,绣绣永远是他们的出气筒。即使生活艰难,绣绣的父亲依然想尽办法拿走母女俩的任何东西,包括唯一的地契。丝毫不顾及二人死活。

和绣绣一样,林徽因的母亲也是正房太太,却因为小妾而被感到后院。父亲偶尔经过后院,母亲就会和他争吵。在饱受父亲冷落之后,林徽因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伤痕。

与绣绣不同的是,林徽因自幼得到父亲的疼爱。在父亲的疼爱下,林徽因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甚至父亲还带着她去欧洲游学。

林徽因作品的美学探析:时空瞬息抒发情怀,多舛命运感受短暂永恒

她在与梁思成结婚之前,曾经爱过徐志摩、金岳霖两位男人。她的感情经历可谓丰富。却在年纪轻轻就经历了生死离别。21岁时,她的父亲中弹身亡,死于非命。她的心爱的徐志摩也意外地离她而去……

林徽因一生短暂,在这个世间仅仅51年光景。她体弱多病,早在1948年,她44岁的时候就发表了《病中杂诗(九首)》。肺病长期困扰着林徽因,对待生死,她看得比一般人更加深刻。

也许,她的才华恰恰源于她的体弱多病,与长期情感需要宣泄。她才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读书、写作之中。

在《激昂》一诗中:“思想的利剑”和“时间的缠绵”恰恰形成了鲜明对比。感受着一种坚韧与缠绵。

林徽因作品的美学探析:时空瞬息抒发情怀,多舛命运感受短暂永恒

02. 今昔对比,感慨颇深的人生

如果,仔细阅读林徽因的诗,你总能从中寻找到独特的时间感。你能感觉到从对比中感触到的淡淡忧伤。

从《一首桃花》中,前一秒钟,桃花光彩绽放,后一秒钟却在微风中飘落,最终只留下了淡淡的痕迹。

刚开始的时候,林徽因描写桃树上桃花盛开,朵朵娇艳,瓣瓣光致,含着笑。却在后半段描写一颤动飘落在微风里,留下淡淡的一瞥多情的痕迹。

这首诗从树开始,引出桃花绽放,止于微风。尽管没有用一丝直白的语言,也能感受到桃花的凋零。

这种时间描写十分神奇,似乎可以在同一刻完成,却又能使读者感觉到一种独特的时间跨度。

《一首桃花》

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朵朵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

玲珑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

在有意无意间

生资的顾盼。

看,——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

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迹!

林徽因作品的美学探析:时空瞬息抒发情怀,多舛命运感受短暂永恒

如果仔细阅读林徽因的诗,你会发现她的许多诗都是贯穿着时间与空间。就像她的另一首诗《那一晚》。这首诗分为三段,按时间顺序述说着怀念、此刻、憧憬。

曾经,我们牵着彼此的手,分离在即,却依依不舍。

此刻,我漂泊在海上,与风浪斗争的同时怀念着曾经与你相处的点点滴滴。那是一段好时光,曾经的天空总是很蓝。

将来,我一定要努力奋斗到顶层的位置,静静等候着你的赞赏。而此刻的奋斗,都将成为可以述说的历史。

《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林徽因作品的美学探析:时空瞬息抒发情怀,多舛命运感受短暂永恒

从林徽因的许多诗作中,你都能感觉到这种时间的推进。从具体、此刻的情境中逐渐走向虚幻与未来。她在开头会营造某种场景,详实的描写会将你代入进去。随后,她就会发出某种感慨,思绪也会将你代入到某种想象与意境中去。

看到盛开的桃花,却终究短暂一瞬,桃花终将飘零于风中。而此刻的相聚终究也会分手,最终只留我一人独自拼搏。

从这些诗里,我们能感受到以时间展开的情感。时间能起到叙事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情感也随着情节展开变得无比丰富。

林徽因作品的美学探析:时空瞬息抒发情怀,多舛命运感受短暂永恒

03.时空结合,尽显古建筑之美

除了时间以外,林徽因的作品也拥有强烈的空间感。众人皆知,林徽因的主业是建筑,她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之妻,夫妻俩一生致力研究古建筑。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林徽因也会将建筑的美学灵活自如地运用于她的作品中,无论小说还是诗词,皆是如此。

林徽因的许多诗作都是以古建筑的形态排版、布局。比如:《深笑》这首诗,她就用了“飞檐式”的排版,乍看上去就像是古建筑的飞檐。而《一首桃花》,则用了池边小亭的排版,从字面布局中,你就能感受到建筑的格局。

林徽因作品的美学探析:时空瞬息抒发情怀,多舛命运感受短暂永恒

在许多诗作的描写中,林徽因也从字里行间寥寥几笔就表现出了建筑的纵深。像《古城黄昏》就能从只言片语感受到空间的立体感。

林徽因作品的美学探析:时空瞬息抒发情怀,多舛命运感受短暂永恒

城楼、殿顶、十条街、坛庙、僧寺,就仿佛在行走一般。随着视角的转变,也从现代感受着古老、久远的历史。

林徽因的每一篇小说也如同建筑一般依照独特的骨架去写。像《九十九度中》林徽因使用了“打散重构”的艺术手法。而《模影零篇》则是将每个人物像独立的小楼房一样,通过一篇篇独立的篇幅,创造出了许多独立的故事。

在文字创作中,林徽因不愧是建筑师。诗歌、小说都被她的建筑审美,创作的错落有致,符合建筑美学原理。

很显然,林徽因的作品皆是富有美感。从分析中,无论时间、空间还是境遇、情感,我们都能感受到她作品中独特的情感与美感。都说“文如其人”,也的确如此。就像不同作家总拥有不同文风,而林徽因也通过自己的经历与创作思路,创作出属于她独一无二的作品,我们通过拆解与学习,也能细细体会她那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70159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