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嗟来之食原文及翻译注释)

每次查阅“嗟来之食”的文字和解释,总是觉得怪怪的,一个乞丐还要什么面子。这次又查了一下。发现传统的解释也未必就是对的。

《礼记·檀弓下》 “嗟来之食”的原文如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下》是若干个小故事组成,上面的这些就已经是这个故事的完整信息了。一般解释:

齐国出现了严重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眼目昏花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快来吃呀!”(饥饿的人)扬眉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得这个地步!”听了后,(黔敖)向他道歉,(饥饿的人)仍然不吃,活活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评价说:“恐怕不该这样吧! (黔敖)无礼呼唤时,拒绝是对的,(但他)道歉之后,则去吃也是对的。”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翻译的时候需要填补大量主语及宾语,并且补得并不自然。按照这种填补方法,完全可以理解为:

齐国出现了严重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眼目昏花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准备迎接饥饿的人),(饥饿的人)说道:“喂!快给我供饭!”(黔敖)扬眉抬眼看着(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愿提供‘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方(施舍的)!”(饥饿的人)听了后道了歉,(黔敖)最终没给(饥饿的人)吃,(饥饿的人)活活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饥饿的人)无礼呼唤时,应该拒绝,但(饥饿的人)道歉之后,则应该提供食物。”

 

这后面的解释也未必不对。再查查黔敖的资料,还算是个正面人物。

黔敖,齐国临淄人。他生活于春秋齐庄公时代,官职为大夫,因乐善好施,重义气,为历代齐人所称颂。史书有载,齐庄公与右卿崔杼之妻棠姜私通,公元前548年,崔杼诛杀齐庄公,作为齐庄公最为宠信的八勇士之一、对齐庄公忠心耿耿的黔敖,也一同被害。死后葬于齐故城郊外。

有学者认为,黔敖的真名叫“公孙敖”,“黔”是“脸黑”的意思,“黔敖”可能是公孙敖的外号,意思是“黑脸的公孙敖”。相传,黔敖墓周围民不樵采,凡路过此墓者,皆驻足而叩,以示敬仰之意。黔敖官职并不显赫,但死后有如此高大的墓冢,由此可以窥见乐善好施的黔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载称:“黔敖墓在县东刘家营西”。即临淄区齐陵镇刘家营村西,前李官庄村东60米处,墓高12米,直径16米,西坡陡峭。

1988年11月,黔敖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嗟来之食原文及翻译注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71485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