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这是论语先进篇第十一中的首句,我这个没啥文学功底的老母亲乍一看,有“野人”两个字,脑子里立马画出一串儿问号[what]
理智告诉我,孔夫子一定不会是我想象中的那么浅薄。所以,我立马正襟危坐,翻开手边三个不同版本的《论语》,开始搜索其中的意义[奋斗]
什么叫“先进”?
我开始想,这最常见的用法不就是“先进工作者”吗?这有啥好讲的[偷笑]
我还真错了,《论语》里说的先进,指的是最古老、最早的才能称为“先进”,那么想来那时候说的“先进的武器”,是不是应该就是指原始人的投石器啦[得意]
在这句话里,“先进”指代的,大概是早先的文化。
“君子”这个说法大家都不陌生(但这里的含义和我们理解的也不同),那么这里的“野人”又作何讲呢?难不成真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吗?
当然不是,我查了一下,这里的“君子”和“野人”说的是人的出身问题。在孔子那个年代,人们是非常看重出身的,这里的“君子”多指贵族学生,天生继承家族的荣誉和地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而“野人”大多指的就是出身寒门的学生了。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这么讲来,上面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出身高贵的人“后进于礼乐,君子也”,他们是先做事(也可以理解为先当官),再慢慢学习礼乐;而寒门弟子,往往只能是“先进于礼乐,野人也”,他们则只能先学礼乐,逐步积累争取机会,才有可能出来做事(或说当官)。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那么对于这两种人,如果让孔子来选,他会怎么做呢?
这句话就是说,他老人家会更愿意用那些从底层慢慢成长起来的人,或者说是那些愿意选择从底层开始慢慢学习,再出来做事的人,也就是这里说的“野人”。
想一想道理也很简单:
1、从底层慢慢打拼起来的人,依靠着自己的学习和积累逐步成长,当然更懂得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这种学习意识,会让他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进步;
2、这种肯从底层做起的人,一定更有实践经验,更加了解民间疾苦,处理问题具备常识,更接地气。
我们现如今的领导人就是典型代表!如果当初他没有吃过在农村工作的苦,怎么可能有今天带领全国人民脱贫的伟大壮举,那是从底层走出来的领导胸怀天下苍生的底气造就的。
相反的,那个历史上留下恶名的“晋惠帝”,在老百姓都快饿死的时候,却问道“何不食肉糜?”(没有饭,怎么不吃肉粥啊?)这样昏庸无度,从来不曾了解底层老百姓生活疾苦的皇帝,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没有,何谈治国?
今天和孩子一起学习这句经典,让我自己感触颇深。新中国成立几十年了,一代一代的孩子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很多家庭的物质环境已经相当优越,别说不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就连山珍海味也不觉得稀罕,还有甚者一生下来就有大把大把的财产傍身。这就属于典型的“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这种情况下的孩子该如何培养呢?
又有多少家长真的能有远见,去为孩子创造一些“先进于礼乐,野人也”的环境,让他们从小活得接地气,懂生活呢?
感恩今天有机会可以陪着孩子读《论语》,古代先贤的经典真是博大精深,值得反复的研读。如果阅读时间有限,那么陪孩子读经典这条道是个不错的选择。索性,我这个没啥文化的老母亲就从今天起,开始陪娃读书,偷偷撬开自我长进的门缝吧[憨笑]
有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