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1年高考越来越近了!2021年6月,是高三考生拼搏的最后阶段,在此之前,考生除了紧张备考,还需要清晰每一时间段大事件,以便更好地安排好学习计划,结合自己未来的规划,把握好时机,为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备战高考,小晓样儿整理了与2021年高考相关的大事件,包括模考、强基计划报名、高考、录取等等,建议收藏和转发。
一、2021年4月,各大省份招生简章、计划陆续公布
经过了3月份的高考体检、一模或二模联考的组织开展,以及体育类专业的网上确认信息、付报名考试费、打印确认表等等手续,4月上旬,各大高校会陆陆续续公布农村专项招生计划,符合条件的学生需要登录阳光高考网报名。4月中旬开始体育类专业的考试。
除此之外,由于一系列高考政策陆续开始公布,因此,4月还有以下几个重大事件:
1.综合评价《招生简章》的公布和报名:以往都是在4月初公布,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这一环节推迟了一个月,即5月。今年的综评简章发布时间应该是在4月。
2.高校专项《计划简章》的公布和报名。
3.高考招生政策公布:一般来说,4月各大高校会发布与高考相关政策,因此4月初开始,考生和家长不仅要密切关注这些招生政策,还可以搜集一些志愿信息,以便报考志愿时找准方向。
3.高职单招:4月,有些省份的高职单招报名,也陆续启动了。
5.高校专项计划:根据往年经验,4月上旬,此一项计划会完成报名申请。这是针对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定向招生的一项计划,学生需要在高中时保持优良的成绩。招生的高校多半是教育部直属、或属于其他自主招生的试点大学。因此,如果有考生理想的高校公布了招生简章,不要错过时机,赶紧去心仪大学的专项计划报名系统报名申请,符合条件的学生,此时要多关注和查看阳光高考线上平台。
4.强基计划:2020年的强基计划如上图所示,2021年4月,各大省份都在官方发布了自己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比如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等。因此,随着4月的来临,2021年的强基计划申请也开始了,而今年的强基申请条件,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入围考试倍数大大提高、增加了考试的确认环节、体育测试项目有了不同以往的变化、综合能力测试可能只运用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没有实践操作部分……而以今年的综合成绩计算公式来看,高考分数高的考生、有奥赛奖项的高考生,机会多多。
二、2021年5月:三轮复习
三轮复习对于起着梳理知识点的重要作用,三轮复习也是高考备考最后的冲刺阶段,需要重回基础,再复习已经复习过的内容,以便加深记忆。同时,考生还要把身心调节到最佳状态,准备迎战高考!此时,如果考生依然无法清楚自己的知识脉络,可以跟随学校老师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样有利于提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5月份,各大省份的高三还会组织开始三模、四模的摸底考试,一般来说,三模的考试会难一些,四模相对简单一点,如果成绩有起伏也很正常,考生别因此影响自己备考的心情和节奏,因为在高三的所有考试中,分数真的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排名,重要的是考试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
三、2021年6月:高考
进入6月,就要开始迎战高考了。考生需要带齐各种证件,走对考场,放松心情迎接这最后的大考。
同时,还有强基计划的考试,一般会安排在高考过后,具体时间需要仔细查看各大高校的简章说明,6月份的下旬,此一项计划就会公布确认录取考生的名单。
高考过后,就是坐等高考成绩及省控线的公布了,一般是在6月22日之后。
此外,公安类院校信息采集、面试、体测、体检;军事院校政审、心理检测、面试、体测,会在6月中旬-下旬进行,要密切关注。
还有,6月也是各大高校进行网上咨询的高峰期。很多大学都会安排在线回答问题。包括“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院校。
最重要的是,高考之后的志愿填报。考生需要在高考之后,做好志愿填报的各项准备,以便合理填报到自己心仪的志愿。
四、2021年7月-8月:等待结果
进入7月,各省市高校招生录取陆续开始,考生填报完志愿,在等结果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等待录取通知书:由于有不少人借由上大学的名义,给没有被正规大学录取的学生寄通知书,让学生浪费时间,最后取得的大学毕业证不被认可,所以要学会辨别真假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避免浪费时间和金钱。
2.关注高职录取及征集志愿:7月,也是各省市高职录取全面开始的时间,所以有愿意的考生要及时关注各省考试院网站发布的征集志愿信息。
3.了解各大学相关资助政策:尤其是对于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资助政策正好可以解决眼前的困难,可帮助学生在求学的全过程渡过难关,因此符合条件申领的考生,要多了解之方面的政策。
4.入学的准备工作:对于被理想大学录取的学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行李和必备物品了。
五、2021年9-10月:补录
时间进入9月,高职(专科)补录陆续开始了,这也是还没有被录取考生进入计划内统招高校的最后机会了。但同时,也要小心“补录”陷阱,以免上当受骗,因此,对于“补录”信息,务必通过各省招办(考试院)官方网站进行确认、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