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八章原文和翻译及感悟(论语十八章原文及评析)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的道,讲求人要奔赴自己内心高尚的志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如果自己很努力也没取得成功,那么要懂得认命,这里引用刘备的话说叫“君子屈身守节,以待天命,不可与命争。”君子除了追求志向,平时为人还要修身养德,保持仁德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完成那志向的事功,其实也是为了达成这仁德的状态。

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我们学习圣贤之道,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避免陷于偏科,还沾沾自喜为特长的邪道上。

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这段话,对于当今时代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当今时代技术进步空前快,技术为了生活便捷而改变本无可厚非,但人心不能因为时代的变化就懈怠,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以“现代人都这样”来掩盖自己堕落的内心,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臆测与自我是相联系的,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认为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别人和我不一样就接受不了,这是一种不“不知”(通不智)的行为。《论语》中孔子多次要人避免“不知”的行为,无论是对待鬼神,还是居地处事,都要秉持冷静客观的态度。我们今天所谓的冷静客观,在儒家思想中就叫做“去人欲”,那些臆想,那些自我,其实统统都是阻碍我们正确处理问题的杂念而已,弃之也没什么可惜。

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在遭遇这种生命危险时,孔子始终是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去面对。为什么孔子能做到这样呢?
因为孔子清晰的知道自身的使命,孔子的使命正是传播古代圣贤文化,开创后世人文精神。之前讲《论语》就说到,人生首要即为觉察天命,明确自身使命,知晓自身的意义。

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故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人们常讲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却很少提孔子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其实孔子更加伟大,更值得学习。虽然曾经卑贱,但是成名之后也绝不放纵自己,不为那权势财富为目标,始终致力于高尚的理想,从这点上看,孔子才是底层人要追寻的正道,而陈胜就差远了。

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我们要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呢?还是刘备的那句话,“君子屈身守节,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我得不到重用也无需抱怨,更不可自暴自弃,专心从事些力所能及的事,至于还有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就交给命运的安排吧!

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人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同时也不要有藏技之心,坦诚竭力相助别人,儒家就是修心,修德行的学问,提生自身内心品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万事以政治为首,如果政治清明,天下大治,则往往也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人类见识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所以,要想获得社会发展的重大突破,政治清明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现在有一种观点说战争刺激人类进步,这其实是一种邪理。真实的情况是战争之后的安定,才是技术进步的关键。

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这也正印证了儒家修习内心品质的学习本质。学儒家学什么呢?就是学习修心,修德,修思想品质。
那怎么算是修成了呢,就是将对人、对物应有的态度,练成生活自然,而不是遇到什么情况都先动脑筋权衡利弊,今天孔子就很生动地演绎了这修成后的状态。
即使对面是盲人,他也一样对他尊敬,因为孔子只对自己的心负责,而不是像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那样只对自己的私欲负责。

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生而知之的颜回,都发出了仰之弥高的感叹。我们读《论语》有什么理由轻轻带过呢!

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孔子虽然在政治事业上没能成功,但在生活做人中确实非常成功的人,即使到了最落魄的时候,他也知道,他的众多弟子不会离开他的,这就是孔子魅力的体现,也是儒家学问的魅力体现。

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我们自己的价值,不是自己推销出来了的,而是别人认识出来的,真是美玉不怕别人不识货,若硬要推销,则价值要大打折扣了。君子修身务本,就像玉一样,即使没有人买,也绝不影响它高贵的品质。

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的无奈是深沉的,像今天这样的想法在《论语》中还有许多,他觉得这乱世已经无法规正,只能寻求另一片天地才有可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们口口声声说我们是儒家文化圈,可是又有几个人了解儒家,按照儒家的理念修身修己呢?

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这些做法,都是在为恢复周礼做力所能及的努力。孔子的恢复周礼,有些像我们今天的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孔子一生都在为此做着努力,虽然也知道成功希望渺茫,可依然乐此不疲,这正是明确使命,使命使然的结果。
我们今天,拥有更加科学严密的方法,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比孔子更加轻松。这也是我们如今中国人的一项使命。

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儒家大多数修身道理,都是讲一些平常小事,可是几千年来又有几人做好做到了呢?没有几个,包括我自己,我也做不好。能做好就是圣人了。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有意思的地方正在于,它并非是死道理。同一句话看你从哪个角度看,角度不同,得出的意思也不同。今天这句话当然可以讲是节约时间,可也可以看成是自强不息的表现,人生奋斗正如这川流一样,不容懈怠,不容停止。
同时也可以将这川流不息的水,比喻君子的内心品格,向着志向坚定前行,遇阻则绕,不硬碰,常时平静安稳,不躁动,细微之处亦往,象征君子认真谨慎的做事态度。此外,孔子也曾将水比喻成源源不断的知识,“知者乐水”。

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我们学习儒学,正是要将自己的心,自己的知觉处,锻炼的对饯行德行自主自然,不假思索地去做好事,遇到好事就开心,就不由自主地去行动,那你也就学成儒学了,心也就修成了。

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儒家告诫我们,人追求不是那外物的成功,外物再宏伟再辉煌,它终不过是死物,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人心。

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我们平常人往往会觉得,这道理平淡无奇,便不会认真对待,可正是这样的心态导致我们办事出错。能在这些平常的道理上做到毫不懈怠,那你也算是当代颜回了,也是一位厉害的人了。

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世界上最快的进步方式大概就是只进不退了。从古到今又有几人做到只进不退呢,鲜有。
儒家的学问是指向内心品质,从这个方面上找只进不退的人就更少了。人往往在有所成就后,便飘飘然,忘了本,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品质修养只进不退者,也近乎圣贤了。

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颜回过早的离世,是孔子一生最为悲痛的事情之一,因为孔子最为得意的继承人没有了,孔子的真传难以传下。孔子去世后,儒家果然分裂了,子夏与曾子各自独立传承儒家,我们今天所认可的儒家学说解释,通常是遵从曾子一脉。可子夏一脉的学问又不时的出世,人们难以明确真道,后世儒家更是产生了理学与心学之争,这是中国人在思想上绕不过去的一道难题。

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要想理解这句话,还是要先看儒家是讲什么的学说,之前已经说过很多了,儒家主要讲的是修身之道,也就是修炼我们自己的内心。要修心,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认识自己,通过了解自己,来明确自己的生命意义,从而知晓自己这一生的使命。知晓了自己的使命,才能立志向,去人欲,存天理,在行动上一往无前。
而恰恰就在这认识自己的第一步,许多人却没能做到,浑浑噩噩活到老,从不曾认真审视自己,那这人自然没有根基,因为他的一生内心都摇摆不定,自然也就难有积累,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可怕呢!他虽然活得年头多,但心灵积累与年轻人无异。

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可是完全没有情绪也不太现实,这就要修炼了,修炼我们应该有什么情绪。要修炼情绪就要改变心态,遇到批评时,要秉持虚心,内省,向内求,向心看的态度,久而久之自身在遇到别人直言规劝时,情绪就会改善,这也就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常讲的“事上炼”。

2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在生活中呢!人的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他若是个天生商人,则处处行事都像是做买卖。他若是个天生学者,则处处行事都像是在搞研究。细细品味周围的人,凡是别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他的行为,那这人就可能是在行驶他的使命了。

26.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学习者呢,往往只察表面,不探深意,强行不卑不亢,其实内心还是卑还是亢,这就是没有学成。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一心放在那志向上,君子务本,而不是务在那表象,根本明确,形态外观自然改善。

2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人如果要立志向,绝不能随便立,要注意检视自己,先做一段时间考验下自己,看能否将主要精力都放在这志向上,如果不能,那就要反思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就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了。

2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仁者无忧,仁德的人就没有忧愁吗?很多人可能也难认同,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仁人”等同于“好人”,但是孔子所讲的仁人不是这个意思,之前我们说过,儒家的仁其内核是爱心+智慧,是一种修行的终极状态,所以达到了终极状态,成为了学成之人,那他当然就可以无忧了。

29.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今天这段话,总结而言是讲一个人学习之不断精进的阶段。日本人有所谓的“守、破、离”,其实我们的孔子早就明白了这些道理,与其天天去学习外国文化,我们是不是反过来思考一下,我们自己的文化学习明白了吗?

30.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你若真觉得那件事更重要,更符合本心,那就直接去做,又有什么可忧叹的呢?之前孔子就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今天这段话就很生动说明了这一点。

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探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论语》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论语第八章原文和翻译及感悟(论语十八章原文及评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7346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