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说:“喜柔条于芳春,悲落叶于静秋。”自古以来,秋天大多给人一种凄凉落寞之感。西晋文学家潘岳有《秋兴赋》中引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憀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的悲秋名句,抒发了“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的感慨。

从此之后,历代文人墨客每逢秋日,登高望远,寄情于天地之间,或感怀身世,或忧思慨叹,写了许多咏秋名句。鲍照的秋天是:“秋兰徒晚绿,流风渐不亲。飙我垂思幕,惊此梁上尘”;王维的秋天是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刘禹锡的秋天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代大历元年,也就是765年的秋天,正是秋风萧瑟的季节,寄居夔州的杜甫,已经是五十五岁的老迈之躯,他触景生情,感发诗兴,创作了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秋兴八首》。杜甫这一组诗的诗名大概源于潘岳的《秋兴赋》。

 

诗中涉及的白露降、波浪涌、秋菊开、枫叶红、燕子飞、菰米沉、莲花坠等丰富的秋天物候现象,不仅是客观秋景的描写,而且寄托了诗人远赴他乡的故国之思和悲愁之情,深刻的生命意识蕴含在秋之物候的描写中。

杜甫的这一组《秋兴八首》,从意象、意境及精神境界对宋玉的《九辩》都有全面的承继与发展,由此成为唐诗悲秋主题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唐诗悲秋主题的最高成就。一方面体现了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兼容并包的好学精神,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文学发展的自然规律。

尤其是第一首诗,词句虽平易,但意象新警,语言精纯圆熟,起、承、转、合衔接自如,遣词造句诡谲奇异,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秋兴八首其一》,全诗如下: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题解:

诗题为《秋兴八首》,是诗人留寓夔州,恰逢秋季,随物感兴,即景寄怀,浓墨重彩写出的一组诗。全诗共八首,这一组诗将巴山蜀水与长安之思结合起来,形式精炼,结构独特,内蕴丰厚。诗与诗之间互为映衬、彼此深化、前呼后应,或忧思家国,或感怀身世,就像秋天的乐章。

如果说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那么第二首诗则以三峡壮阔开启了第一幕,然后是紧扣主题写了第二幕夔州秋景、第三幕“长安弈棋”、第四幕“昔日早朝”、第五幕“曲江游宴”、第六幕“昆明池景”,并在以及“畅游渼陂”的美好回忆中谢幕。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注释:

1. 凋伤:指秋天冰冷的白露降落于树木,使树木凋零枯萎。

2. 巫山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奉节县。

3. 塞上:之夔州的山。

4. 刀尺:量裁衣服的工具。

5.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县。

赏析: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秋天洁白的露珠,使枫树林越来越凋敝,巫山巫峡呈现出肃穆萧条的景象。诗人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深秋景色,奠定了全篇冷寂哀伤的基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西晋李密在感秋中说:“”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杜甫只将其中的“晚林”改换成了“枫树林”,并“凋”字后加一“伤”字,但是诗意效果完全不一样。似乎晚秋的枫林红叶,是由于寒露“凋伤”而流血。秋色越深,枫林颜色越深,秋意就更浓烈。如火的枫叶和晶莹的白露形成强烈对照,色彩对比鲜明,给人带来非常大的视觉冲击。

《诗经》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句。肃杀的秋气使得树叶凋零枯萎。杜牧《山行》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处的“霜叶”就是秋天变红的枫叶。热烈的红枫似乎在替秋天做最后的挣扎,当秋风吹走最后一片落叶,冬天就来了。

“巫山巫峡气萧森”写出了深秋的萧瑟阴森。从“巫山”到“巫峡”,视野拉开,但极目之处,山水苍茫,秋气弥漫,让人有透不过气来的沉郁凝重。首联层层扩展,从枫林到巫山巫峡,基本保持在平视的角度,为下联视角的转换打下基础。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颔联变换了写秋天的视角,俯仰于天地之间,秋风肆虐,江水翻涌,惊涛骇浪,水天相接。夔州的山上阴云密布,云压得很低,天地浑然,一片阴暗。

诗人以水墨重彩暗喻当时时局的动荡不安和诗人心潮翻卷起伏。阴云遍地,喻指国家命运前途黯淡,当然在此种阴郁的氛围下,诗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一定也是阴郁愁闷。此联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忧连成一片,读起来感觉到天上风云翻滚,地下惊涛骇浪,晦暗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诗人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真实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诗人明明在巴蜀,却用了“塞上”,这里即指夔州的山,也指通往北方战事不断,诗人一词双翼,一步一步烘托出悲秋的气氛,一方面伤时感怀,一方面心怀国家,以安史之乱以来国家的动荡不安渲染了秋天的苍凉气象。首联儿写景之后,诗人在颔联儿写心中情感,为颈联埋下伏笔。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此联堪称千古名句,秋菊两度盛开,诗人两度落泪。孤舟靠岸,绳索紧系,却始终牵动着诗人浓烈的思乡衷肠,作者思乡之情深沉浓烈。

这一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诗人从菊花盛开的秋天引发回归家园的愁思,怀乡情绪顿起。“开”一语双关,既指菊花开放,也指诗人看到菊花,思乡的泪水像打开了开关,一发而不可收。诗人因何对菊落泪?因为“孤舟一系”,故园难回。“系”字也是一语双关,即系住了舟船,也系住了诗人。

在章法上,“丛菊”承接着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的季节特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而来,惊涛险恶,巨浪阻碍,诗人不能乘舟东下回归故园,写作手法可谓针线绵密。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这一联把诗人生命漂泊感与国家的动荡不安写得淋漓尽致,而且有同频共振的效果。至此联,诗人从巫峡秋景开始,推及江间塞上,带出孤独之感,牵出故园忧思后,又回视线聚焦白帝城,感情之跌宕,结构之紧密,尽在笔端。

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诗人清晰地听到,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捣衣的砧声越来越急促,女子们正拿着彩纸和剪刀给家人赶制御寒的衣服。

尾句紧承上句的“故园心”,因为家家都在赶制新衣,而作为异乡人的杜甫,却依然远离故乡,在外漂泊,急促的捣衣声让诗人归心似箭。这一联十分具有画面感,在画面中有声音,但是诗人没有写人,却让读者感觉到了捣衣人的忙碌,诗人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语言极尽锤炼,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对于刚刚平定了安史之乱的唐王朝,依然在政治混乱、军阀割据的危险局面中。杜甫在这场战乱中颠沛流离,他先是到四川成都投靠老朋友严武,严武死后又几经辗转来到夔州,始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诗人在此地度过了两个秋天。

秋日大风起兮,草木摇落,本就令人心生悲凉,在诗人笔下,这个秋天更加惊心动魄。巫峡汹涌的水势,深秋阴森的天气,白帝城中一阵紧似一阵的捣衣声,营造出萧森悲凉的气氛,国家局势阴晴不定,个人命运前途不明。诗人想要回家,却无路可走,无舟可渡,无端被困,只能在凄风苦雨中等待机会。

这首诗为《秋兴八首》的组曲谱下了一段低沉的序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27523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