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书的时候,常被一个叫做“佚名”的人震惊,因为经常可以在不同类型的书上看到他的名字,当时觉得,“这个叫‘佚名’的作者怎么这么厉害,各种的作品都是他写的,这不就是大文豪吗?”后来才知道,“佚名”不是一个人名,而是指身份不明或尚未了解姓名的人。事实证明,好的作品就算没有作者,一样也能流传千古啊!
《杂曲歌辞》其一
(唐)无名氏
昨见春条绿,那知秋叶黄。
蝉声犹未断,寒雁已成行。
译文
刚刚看见绿树抽出了新枝,谁知道一转眼已是秋天,绿叶已经枯黄;夏天聒噪的蝉声还声声在耳,抬头看天,大雁已经成行南飞。
《祓禊曲》,为乐府曲名。祓褉,古代民俗。三月上巳日 (上旬巳日)到水滨洗濯,洗其宿垢,以除不祥,称祓禊。《后汉书·礼仪志》云:“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自三国魏后,但用三月三日。本篇为 《祓禊曲》三首其一,写对春光年华速逝的感慨。
诗前两句中,“春条”,春季树木之枝条。“秋叶”,秋季之树叶。风和日暖,在郊外园林中,春草嫩绿,百花怒放,大地一片生机,正是春光明媚的季节。可是春光转瞬而逝,转眼间已是凉风袭人,郊外园林中,树叶黄落,百花凋谢,大地一片萧瑟,已经是秋色凄怆的季节。
古人常以“春条”和“秋叶”来咏春和咏秋,如李商隐《柳枝诗》:“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王昌龄的《长信怨》”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诗中在“春条”之后加一“绿”字,“秋叶”之后加一“黄”字。更能表现春季的生机和秋季的凄凉。用 “春条绿”变为 “秋叶黄”以示季节转移之飞速。
“蝉声犹未断,寒雁已成行。”,秋蝉鸣声尚未断,大雁已成行南飞。”此二句以 “秋蝉哀鸣”、“北雁南飞”(雁从秋分以后南飞)以表现凄凉的仲秋季节。用“蝉声犹未断”,“寒雁已成行”表示季节变化之迅速。
诗中以“春条”蝉声”“秋叶”“寒雁”的四季四景,犹如四格漫画,又犹如四组电影镜头。一闪而逝,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春柳发芽恍然就在昨日,一转眼已是黄叶摇落。深秋的蝉声尚没有断,转眼间却看到寒雁南飞。如果时间能够快进或者迟缓,那该有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