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没想到今年南方的秋天在连场秋雨的助攻下不到十月就悄然而至了。
换了在往年,一丝丝秋意能让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欢呼雀跃,一年中最舒服的日子要来了。
但是今年身边已经很少为天气变化而感动躁动的朋友了,因为比起舒不舒适,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问题更严重。
2020年无论走到哪话题都离不开新冠肺炎病毒,全球疫情决堤式爆发已经确诊超过3千3百万了,据不完全统计,像印度这些医疗设施较落后的国家,排不上检测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实际确诊远不止我们看到的数字。
自从我八月中旬失业以后,身边也越来越多的朋友失业了。
记得去年大热的美剧《致命女人》女主西蒙妮说过一句:“一起比惨,痛苦减半。”当时还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但当我们这些失业阵线同盟的人坐在一起讨论起失业及再就业的形势时,只是越说越心寒,并没有减少任何痛苦。
因为这场疫情带来的影响太惨烈了。
有位老师跟我说过:“人生的痛苦是必经阶段,因为没有经过痛苦的历炼,你也不会感知幸福的生活。”
读了西班牙职业规划专家、个人成长教练阿兰.珀西老师总结了德国哲学大师尼采的99条处世箴言,写成的《人是带有偏见的动物》,不仅让我瞬间拨开眼前的迷雾,更对遭遇的各种历炼有了新的理解。
01| 只有知道生命意义的人才懂得如何面对
“当我们迷失人生的方向时,压力和迷惘也随之而来,终日忙碌的我们被’不知为何而战’的感觉鲸吞蚕食了能量,而唯一的应对之道便是为自己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我们高兴的时候,也在我们难过的时候,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赋予意义。”—《人是带有偏见的动物》
失业对于每个人来说的意义不一样,像我一位好友,她自己租房子住,加上房租和基本生活费,再省吃俭用,每月至少要三千块的基本开支,所以她失业不到半个月找不到工作就开始抓狂了,没多久就到附近的便利店上班了。
而同样是失业,我的表弟每天就躺在家里睡到自然醒,睡醒以后一般就继续躺在床上刷手机,一直刷到快中午才勉强爬起床吃午饭。退休不久的姑姑看到她儿子这样快气死了,但又不忍心表弟中午没饭吃,还每天做好午饭请他起来吃。
我问表弟,“你没打算找工作吗?”
表弟就说,“现在疫情很难找啊,你也不是一样失业吗?”
那我继续说,“失业与否你也应该每天像要上班那样正常作息啊,即使失业我们也是要过正常生活的,也可以趁失业的时候多学点东西,不然以后上班很难适应。”
表弟笑着拍了拍我,说:“工作的时候已经够累了,难得不用上班干嘛不享受一下以前没有的光阴呢?那么累干嘛?反正又不会饿死。”
我很无语,看着表弟那副满不在乎的态度,我有点替姑姑难受,也有点觉得自己紧张过头了。
维克多.弗兰克认为:“只要我们能发掘自己生命的意义,就足以让我们渡过绝大多数的苦难。”
其实我知道失业并非我生命中的苦难,失业以后我最痛苦的并不是暂时没有新的工作方向,而是我找不到一份能让自己很充实很兴奋的工作。
甚至很多朋友泼我的冷水说有份工作能解决生活所需已经不错了,你还想着找一份自己很喜欢的工作,是不是太天真了?
但生命的意义是这样的吗?就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求,然后完全忽视自己的感受吗?
如果真是这样,我不需要去上班也不会饿死啊,那我的人生方向应该是什么呢?
珀西老师在《人是带有偏见的动物》中说到,“对自己的存在无法感到满足的人,他们的问题往往在于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要解决这个困境的第一步,便是至少让自己知道自己到底往哪个方向走。”
珀西老师还说:“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每天都有个理由从床上爬起来。”
看到这个我有点释然了,最近能让我每天早起的理由就是晨跑,坚持了晨跑以后,每天都开始得很准时,而且失业以后不需要赶车去上班,早上我可以先晨跑、吃早餐然后再开始阅读和写作,在找到早起的理由并且不上班的优点之后,我开始没那么焦虑,并且喜欢上现在的生活了。
尼采早在18世纪就提出“生命的意义”的重要性,当我们的生命有了意义,所有付出的努力都将不再是单纯的劳动,而是迈向我们既定目标必要的步伐。
02| 人为什么都喜欢抱怨?
“不幸才能让人感觉高人一筹(难道幸福是俗气缺乏野心的象征吗),所以当你称赞别人’你真是幸福’的同时,他们往往还是在抱怨着。”–尼采
说起抱怨,记得闺蜜跟我说过,她发现两个人能长久有共同话题并保持良好亲密关系的要素是,他们有共同可以抱怨的人。
以前我最讨厌的就是家里长短,每次长辈们的聚会,当他们共同诉说某人的不是,这个时候我通常会走开,因为觉得这些事情很无聊。
但细心的朋友也会发现,为什么宫廷剧总能吸引吃瓜群众的眼球呢?还不是因为剧中的角色让勾起大众的共鸣,看着戏中人的招摇,让人联想起自己身边的某人,于是乎又可以聚集几个共同认识的人议论一番。
尼采曾指出:“会不是这些抱怨就是在文明社会中区分你我的标记?”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像老一辈短衣缺食的年代,每人每月拿着同样的工资、分配到同样的粮食购买配额,在那仅能裹腹的年代,反而幸福感比现在什么物资都不缺幸福感要强烈得多。
可能就是因为以前大家面对的处境和待遇都是一致的,找不到太多抱怨的理由。
但现在选择太多了,贫富悬殊了,不患贫而患不公的心态滋长了。
像珀西老师在《人是带有偏见的动物》书中提到的:“我们仿佛是把抱怨当成一种休闲运动,却从来不试着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种种的怨言总会在最后转变为焦虑或压力。”
重点是,压力并非来自我们所处的环境,而是来自我们对于环境的解读。在职场的时候我们会抱怨领导的无能、同事的懒散,还是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等等。
但当你失业了,暂时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时,你会发现之前还拥有可以抱怨的场景,原来也是一种幸福。
所以抱怨就是一种情绪没法宣泄的排解,但确实说多无益。
03| 当你感觉生活很累的时候,适当回归自然吧
“我们能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是因为她对我们不带偏见。”—尼采
前几天跟刚生了二胎的表姐谈起“偏心”这个词,表姐很强调她对自己的两个宝宝一点都没有偏心。
我说:“那是你自己的感觉,你有没有问过大宝是不是这样想呢?”
说起这话题,是因为表姐的大宝自从弟弟出生以后就变得很喜欢闹,而且还动不动就伸手去打弟弟。
但其实表姐的大宝也只有两岁,跟只比自己小一岁半的弟弟相处,不见得他就懂事很多,所以每次当他妈妈或者其他家人为了他欺负弟弟而打骂他,他就会变得更暴躁。
所以我跟表姐分析,人都是偏心的,这是很正常的,而且如果像大宝欺负弟弟,其实是感觉自己没有弟弟那么受到你们的重视了,他想引起大家的关注。但他只有两岁,他想到的表现方式就是打弟弟,当他这样做了,被你们打骂被惩罚,在他的心里更种下自己是不被偏爱的那一个,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叛逆。
表姐想了想,感觉我说得有点道理。
我们细心去考究一下自己成长的过程认识的老师、长辈甚至领导,其实不难发现,人都是偏心的。
像尼采说的,我们能找到唯一不带偏见的,就只有大自然了。
珀西老师也非常赞同尼采这个观点,他说:“诚如尼采所说,我们由于在乎别人的想法而不得不在城市中扮演着某个角色,但当重回大自然的怀抱时,我们可以重新做回自己,卸下不必要的粉饰,抛去所谓的说话、行为方式,只要让自己随着她的指引,走进我们的内心深处,就将在那里发现一泓宁静的泉。”
张爱玲说过:“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人之所以会觉得现实生活很累,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对理想之物求而不得所致的,所以当你感觉生活很累的时候,那就去看看大自然吧。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生来平等的。
结语: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有人说这是一个鸡汤泛滥的时代,心灵鸡汤喝了那么多,我们生为凡人的烦恼并没有得到多少消退。
但哲言与之鸡汤不一样,能说出哲言并流传几个世纪之久的,也是前人印证过这些话语是对于抚慰我们那为现实感到焦躁不安的心颇有裨益的箴言。
很喜欢阿兰.珀西老师汇集了99句尼采哲言写成的这本《人是带有偏见的动物》,生命力就是我们面对生活中各种难题都要有的迎难而上的勇气,尼采大师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哲言加上阿兰.珀西老师的解读,给秋意渐浓的日子点亮了一盏明灯。
参考书目:《人是带有偏见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