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间小路(优美散文)
作者 崔洪国
这是收录在笔者2010年出版的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的一篇散文,乡路连着乡愁,乡间每一条走过的小路,都深留着自己童年的痕,岁月安好,愿那些乡路和乡路上的亲人们安好。
——题记
每次回老家,都要走过那些熟悉的乡路!那些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一直让我魂梦牵萦,牵惹的我茶饭难思的乡路。笔直的,平坦的在故乡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延展着!在一年四季的三个时节里,那些疏密相间的、绿的树,在一条条、一段段乡路的两旁齐齐整整地排列着,如婷婷玉立的少女,伸展着婀娜的身姿,枝纵叶横的缠绕着,把一条一段的乡路织成绿色的长廊,铺过坦荡的平原,绕过宁静的村庄,纵横着,交织着,延展着……
乡路是乡亲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在我记忆的深处,乡路是没有今天这般南北贯通,东西畅达的,那是一条条通过田间的,通往邻村的田埂小道。田野在村庄不远的地方,村庄在树的掩映里,田野在翠绿的环抱里,田野里每一块零散的地块都有着很乡土的名字:台田、北洼、六亩地、柳湾、兔子岭、槐树坡。于是,出了村庄,便非常通达地有了通往这些地块的乡路,乡亲们一年年,一天天,一步步,就把脚下的泥土一步一步踩成了台田路,北洼路,柳湾路……路的一头连着村庄,一头连着田野,一条路一天天地连着乡亲们行色匆匆的步履。于是,便有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无数个晨光熹微的清晨迎着残星,踏着沉实的步伐沿着乡路走向日日耕作的田畴,傍晚了,在夕阳的余辉里,从自家的田野顺着那来时的乡路,回望着村子的上升缓缓地升腾起的袅袅的炊烟。
时光如春水般静静地流淌着,那些纵横交织的乡路,如横亘在故乡平原上的脉博,富有灵性和节奏地跃动着,见证着故乡沧海桑田的变迁。路的两旁那些秀颀挺拔的白杨和直韧张扬的刺槐绿成一道风景,在春风里微拂着,在夏夜里娆娆着,在秋冬里飘零着,蕴蓄着。乡路,自是永远那样无言,沉凝地连着村庄和田野。乡路上走的人越来越多了,乡路越来越宽了。还是那些熟悉的身影和车马,开始欢快地在宽荡的乡路上来回的奔忙着了。人们依旧是扛着锨,提着锄,依旧是肩拉人抬,乡路上除了小推车,陆陆续续开始有了马车,拖拉车和汽车来往的穿行着。生活的变迁,乡亲们的达观和自信,人们的语笑喧闹开始年复一年的在变得越来越坦荡、宽广的乡路上投下五彩斑斓的影。
乡路连着乡愁。工作的地方离着故乡虽说仅有几百里的路途,但我的心思无时无刻不和老家那些宁静的乡路连系着,和那些醉人的乡音乡情连系着,以致于夜阑人静,月色撩人的时刻,我总能在无边的怀想中感受到乡路的脉动,在浮动的暗香中看到那些熟悉的乡亲的影子,身着朴素的衣装,非常憨厚地在我的眼前恍惚着。还有那些听惯了的乡音,说着东家长,里家短,说着柳湾和槐树坡的趣事,渐渐地在我的脑海里汇聚成一股不可遏抑的激情,带着我回到那些乡路上,把那已逝的光和影慢慢地找寻。
乡路,真是让人心痛的两个字眼呢。每个人,回望自己步履匆匆的路,总是免不了从蹒跚学步的时候,就从那些乡路上一路走来。后来,顶着很蓝的天在很宽敞的路上看到了外面的山,外面的海,外面的世界。“鸿迹偶曾留雪渚,鹤情原只在芝田”,踏遍了外面的山水,用手抚摸一下额头的皱纹,当脚迹滞重沉凝的时候,才知道灵魂深处始终有一双故乡的眼睛在散发着芬芳泥土气息的乡路上久久地注目着。
于是,每次回老家,穿行在那些熟悉的乡路上,当故乡的一切风物和人情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我便让车行的慢一些,路走的多一些,每每见到那些熟悉的身影,我都要快步的迎上去,靠的近一些,乡音听得真一些,回来后,把心里装得满满的,如醇香的酒酿,慢慢地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