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都是六便士,他看到的却是月亮”。很多人知道这本小说,可能都是因为这句广为流传的金句。至少我是这样知道的。后来通过听书和阅读英文简写本了解了这个故事。
斯特里克兰,本来是富裕中产,生活在英国,他有漂亮得体的妻子、可爱的孩子,结婚十几年后,忽然放弃原有的事业,抛妻弃子,离家去了法国,四十多岁又从新开始追逐一个在世人眼中不那么靠谱的梦想——成为画家。
斯特里克兰来到巴黎,卖不出一幅画,没有经济来源,很快陷入困顿,贫病交加几乎die掉,成为令人憎恶的渣男。他四处漂泊,蕞后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娶了当地土著女人。继续画画,染上麻风病,病die前完成巨型壁画,又留下遗言让老婆在他die后焚毁画满壁画的房子……
众所周知,这本书是以画家高更为原型的传记小说,高更从事证券交易、中年学画、抛妻弃子、到小岛隐居,斯特里克兰的生凭确实和高更有八成的相似。而毛姆自己则谦称写这部小说只是“自娱自乐”,没有“什么别的指望”(毛姆关于写作和作品,云里雾里的话还是挺多的……)。
在现代语境下,把这本书解读成斯特里克兰为了理想和精神的奋斗史,并因此感动、激励了一代代读者,是这本书的价值体现。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毛姆也一直秉持着“文以载道”的特点。毛姆本人一直坚持精神优于物质、个体大于社会,这种反世俗判断标准、反传统的立场。
“去做你蕞想做的事,在你喜欢的环境里生活,自己宁静致远,就是把生活糟蹋了吗?做一个闻名遐迩的外科医生,一年一万镑收入,娶一个漂亮的妻子,这就是成功吗?我看这取决于你怎样去看待生活的意义。”功成名就,不一定就是成功,更不代表生活的意义。
这段话令多少读者心潮澎湃,潸然泪下。
不过这本书的内涵不止于此。
本书从第壹章到第十七章,作为讲述者的“我”在伦敦生活,都是从别人口中了解到的斯特里克兰;“我”于斯特里克兰本人的交集在第十八章到第四十四章;而从第四十五章到蕞后,关于斯特里克兰die前几年的情况,又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有意思的是这“三个”斯特里克兰,是有区别的。
类似的情景,也出现在了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书的后半段插入了亚伯拉罕的医生的故事。他本来具有过人天赋,年纪轻轻成为主治医生,进入医院高层,就在大家都认为他前途无量时,他却辞去了令人垂涎的医院职务,跑到港口小城度过平凡的一生。
而亚伯拉罕的继任者卡迈克尔,原本各方面都不如亚伯拉罕,利用亚伯拉罕离去的机会,平步青云,拥有了豪宅美妻,晋升爵士,这位“成功人士”这样描述亚伯拉罕:“我看亚伯拉罕是脑子进水了。可怜的人哪,他彻底没救了。他在亚历山大的医疗部门找了一份工作——检疫员之类的差事,挣仨核俩枣的。我听说他和一个丑陋的希腊老女人一起生活,生养了六七个长脓包的孩子。”
你看,同样的事情,在不同人的眼中,完成呈现不同的状态。对斯特里克兰如此,对亚伯拉罕如此。对毛姆本人也是如此。
毛姆本人在现实主义文学式微,现代主义崛起的时期,依然坚持着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他本人早期的作品也一度无人问津,对于热爱文学的创作者而言,心血无人认可恐怕比经济的困窘更会造成信心的动摇。哪怕后来他出版的《人性的枷锁》也备受攻讦,销量伐善可陈。那些故作高深的评论家的恶意抨击,给毛姆造成了持久的困扰,在写《月亮和六便士》时,也没有释怀。这本书的前三章,和很多细节之处,既是毛姆有意无意的回击;也是他为小说蕞后揭示寓意的铺垫。
在小说结尾处,毛姆写道:有句《圣经》上的话来到我嘴边,但我没说出来……
这句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