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遇崂山”崂山区诵读活动推荐朗诵作品

现代诗

九月青岛

邱华栋

 

青岛的蓝天白云大海

互相映照:蓝,白,蓝

这纯净的颜色,就像是

青岛人的眼眸所映现的:

天地之间,一座人的城市

满载千万人的梦

在涛声中安稳航行

将欧亚大陆的触须

深入到太平洋。在东部亚洲

青岛已张开翅膀,

奋力向东,向北,向南

也挂念着西部

在飞翔。是的,青岛是飞翔的大鸟

也是大陆的一只脚

伸向大海。而海水和城市

互相问候

以飞鸟的行迹,把每一个音符

写在大船掀起的浪花中

驶向时间的深处。

九月的风和五月的云会合

浮山湾和汇泉湾在交谈

那未来的大海中央

青岛,在远景中生长和浮现。

 

这是青岛的九月。秋天里

莫奈花园的睡莲

在墙壁上盛开

房间里的静谧

呼应着窗外树叶的喧哗

合奏着灵动的玛祖卡

让诗人停下脚步,在太平角驻足

瞭望台风止息的消息。

八大关的红房子、白墙和绿窗

还有海鸥与青鸟,构成了

这个诗歌节日里的

调色板。穿五色衣服的人们

将秋天绘制得一片斑斓

让诗人们的诗句

变成激越的浪花,到处奔腾

却绝不破碎,被瞬间的记忆

永远地定格。

这就是九月青岛

远方的纷乱衬托出

青岛此刻的诗意与安宁

祝福青岛,就像祈愿一只神鸟

牵引着身后的辽阔大地

在彩虹里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老青岛

欧阳江河

 

二十年前的天机神遁

哪是量子男孩掐指可算的

幽灵的眼,输入计算机也是闭上的

有手,也摸不着一灵万身的鸟群

手的茫然心事,将身外世界

变得沾染,像是灵中所见

 

鹤止步,这追风人的落叶纷纷啊

二十年的省略,所能企及的是谁呢?

莫奈花园:谁是你的良友和远人?

谁会在万古的天边外等着

只为看一眼一百年后的眼前人

与老青岛,是不是处在同一个此刻?

 

纸上的此刻,要是叠起来摞起来

会比肉身更多虚掩,也更快地变老

会交代一些从未发生的悬搁

重新改写信件,时隔多少年了啊

神不在乎量子男孩进门时是谁

只在乎他出门的时候不是谁

 

敲门声如盐如铁,门后面的声音

拖长了影子说:抱歉,查无此人

退信人的原址几经拆迁,落座处

原貌已非原神,一脸大海

从鱼腹深处、从空镜子往外涌出

海鸥是轻盈的,但波浪变成铁打的

崂山日记

臧棣

 

第三波感叹悄悄袭来,

挺拔的绿松比绽放的玉兰

更守时;永恒想刺激我们的偏见时,

也未必能找到比它们

更好的例子。美丽的召唤

私有在山水的灵气里,

季节很关键,灵契也很任性。

山樱花依偎在山势中,

将异香叠放在异乡的尽头。

几乎没有人能忽略

这样的视角:峥嵘的苍石

一点也不亚于试金石

在海蓝的衬托下,同样很好使。

大海永远都在下面,

大海的守时毫无破绽,

很完美,直接打破了你的记录。

安静的波浪,并不仅仅

因为距离有点远,才显得很安静。

纯粹的视野,也很守时。

流泉非常清澈,一点也不害怕

见底时,你的快乐

和鱼的快乐,是否矛盾于

风景很幻象。或许非常圣地

尚不足以统一人的情绪

来自不同的南和北,但可以保证:

即使离登顶还有六十米,

深呼吸时,缭绕的云雾

早已落后于崂山很深意。

秋日下午,崂山行

胡弦

 

雕像很高,五十多米,

似乎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我想的,不是他高不高,而是他像不像。

 

荒山改为景区,

海边,有人垂钓,有人发呆。

有人在古槐下问道,大海在他心中远去。

有人在山上盖房子,只要开一扇窗,

窗子里的大海就跑不掉。

 

拾级而上,在石栏那儿

看见了路上

多次谈到的那只流浪猫。

有人在照相,小西却蹲下来向它说:对不起,仿佛

她没带食物给它是有罪的。

 

回城的路上,王华一直在问我:哪些人的诗写得好?

我胡乱地说着一些名字。其实,

我在看海,和悬崖上不断闪退的树。

 

突然有人尖叫:看,夕阳!

我们抬头。那是即将落回人间的夕阳,在山顶上

发着刺目的光。

我们的车子仿佛在向它奔去。

其实,再过一会儿天就会黑下来。夕阳

将落到山的那一边,

——我们从未去过的另一边。我们

仍将停在这一侧,停在

渐渐隐入黑夜的大海边。

 

致青岛

蓝蓝

 

高铁在海面上奔驰

在崂山陡峭的石头小径奔驰

沙子聚拢成鸟,而阻隔就是道路

——高铁开上良友书坊

1901年铺来的台阶——

 

困在梦里的那架飞机还在滑翔

在蓝色大海的腹下藏匿

在夜半无人的码头,跃上海岸

 

很多人在这里留下签名:

房屋、街道、骄傲或耻辱

我留下了我的——但不是第一次

也不是第二次

 

我请教的是大海褶皱里的深渊

被一群瞎子带走的孔明灯

也许我能找到它,在某天拂晓

星星燃烧后的灰烬中

 

至于太平角,莫奈花园深夜的楼顶

诗人们举杯又停,倾听香港西路

一头毛驴从不知悲喜的肺叶里

对海风发出的嘶鸣

 

直到它的四蹄踏进这行诗

直到万吨轮试图卸下所有的台风

远海上,千里岩岛孤零零的灯塔

依旧在浓雾中寂寞地转动——

 

失眠的旅人倒出鞋里的沙子

祈祷一场新梦把所有礁石带出

没顶的恐惧,在晨光的真实里俯身端详

青岛那惊人秀丽的面容——

 

从两座遥不可知的高铁站之间

在一张机票尚未化作

泛着泡沫的星云之前…..

 

云游

徐志摩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思量

冯至

我要静静地静静地思量,

像那深潭里的冷水一样。

既不是源泉滚滚的江河,

不要妄想啊去灌溉田野的花朵;

又没有大海的浩波,

也不必埋怨这里没有海鸥飞过。

我要静静地静静地思量,

像那深潭里的冷水一样。

如果天气转变得十分阴凉,

自然会有些雨点儿滴在水上,

如果天上现出来一轮太阳,

水面也不难沾惹上一点阳光。

我要静静地静静地思量,

像那深潭里的冷水一样。

尤其当那人寂夜阑,

只有三星两星的微茫落入深潭:

我知道我的一切是这样地有限,

不要去渴望吧那些豪华的盛筵!

我要静静地静静地思量,

像那深潭里的冷水一样。

 

奇迹

谢颐城

 

好像仅仅是针对我此刻的疑惑

——难道每天早上出来

只是为了身体

一阵风穿过邃密的林荫道

掀动树冠

掀动叶丛的舞蹈

就在我的右手旁

抟扶摇而上

我的疑惑尚未出口

你就回答了我的疑问

生活中有平常

像这些平常的林阴道

也有奇迹

如风跌宕起伏

在身边高耸的树冠间振响

抓住这一刹那平常

你就抓住了奇迹

 

山月

席慕容

 

我曾踏月而来

只因你在山中

山风拂发 拂颈 拂裸露的肩膀

而月光衣我以华裳

月光衣我以华裳

林间有新绿似我青春模样

青春透明如醇酒 可饮 可尽 可别离

但终我俩多少物换星移的韶华

却总不能将它忘记

更不能忘记的是那一轮月

照了长城 照了洞庭 而又在那夜 照进山林

从此 悲哀粉碎

化做无数的音容笑貌

在四月的夜里 袭我以郁香

袭我以次次春回的怅惘

 

散文

秋天的枫叶

林清玄

 

记得那一日,在某处山林。枫树牵着枫树,几乎毫无间隙地染满了整个山岭,绿的、黄的、橙的、橘的、红的,我仿佛走入一个梦境,完全被温暖的红色系所包围。静静的枫树已经够美了,风来的时候,就像远方寄来的许多信件,飘洒在空中,旋转、飞舞、回荡,轻轻地落在脚边。

林中的地上,枫叶已堆高到半尺,人只好踩着繁美的枫叶前行,每一步,碎去的枫叶都用沙哑的声音唱着秋天的歌。就让我一直沉醉在这样的梦里吧!我漫步枫树林,有一颗童话的心。

突然,从枫树林边飘来一阵浓郁的香气,把我从梦境与童话中唤醒,寻着香气与飞烟的所在,原来是路边小店在油炸着食物。上前相认,炸的不是别的,正是一片一片枫叶,有绿、有黄、有红。

枫叶被裹上了鸡蛋白与面粉调匀的作料,放入油锅中炸,称作“扬物”或“甜不辣”。一下子,丢入的枫叶就浮出锅面,每一片,都是整整齐齐的五角星,面粉中还隐隐透出色彩。

我万万没想到,油炸过的枫叶还这么美;我更没想到的是,枫叶竟然可以吃,还可以在路边贩售。我买了一盘枫叶炸成的饼,走到枫树下的石椅,静静地品尝,真正没想到的是枫叶竟然如此美味!

其实,枫叶本身是没有味道的,但是坐在千株万株枫树间,看着枫红层层,枫叶飘飘,枫叶饼就好像饱含了秋天的味道,盈满了童话与梦、歌声与诗。

原来是用眼睛去看的,此刻却用鼻子闻嗅,用舌尖品尝,用所有的细胞与意识去亲近秋天。我在秋天里,秋天也在我的腹中;我在枫叶里,枫叶也在我的胸中。

苏东坡有一句话:“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我想,生命需要减法,要有觉察地放下许多东西,要更从容、更慢、更有空间。轻轻地走路,用心地过活,温和地呼吸,柔软地关怀,如此,我们便可寻得内心的宁静。

人人都想要浪漫的人生、浪漫的情感,却很少人知道“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地走,浪费时间慢慢地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地相爱,浪费时间慢慢地一起变老”!或者只是单纯地坐在枫树下品尝枫叶,很单纯,也可以有很深刻的幸福。

据说:那不同颜色的枫叶,味道都不一样,艳红的最好吃!好吃的枫叶一定是树上采来。落到地上,就不能吃了。我看着盘中的枫叶饼,那么微细的不同,几乎是难以分辨的,就像要分辨树上的枫叶一样艰难。

呀!这整山的枫叶与盘中的枫叶一样,它的美、它的味道并不在枫叶本身,而是美的心对秋日梦境的寻索,是一个色彩旅程的探知。我千里而来,不只是为了枫叶,而是隐藏在枫叶背后那浪漫的心情,正如我吃了枫叶饼,是想寻找那未知的感动。

人要超脱一切是很艰难的,但是如果完全地被美所包围,在那幽静的时空,我们会忘忧无虑,放下一切的烦恼。人如果静下来,就会被波动的意念所扰乱;如果有好奇的追索,意念就会专注,就像吃第一口的枫叶饼,接下来,又喝了枫叶煮的苦茶。

走出枫叶满满的山林,我想在这波动纷扰的人生,使我们超脱的是专注,特别是专注在比尘俗生活更多的美境。

生命的实质是空无的,串起这空无的,只是一个个有感有悟的刹那,刹那就是生命的本身。某年某月某日,我曾在林间感受到那一刹那,我就有一刹那真实地活过。

人生的美丽的确短暂,好好地活在现前的这一刹那,这是人最真实的生活。一刹那实存于心,每在秋天,必会浮现。其他的日子,就像空中随风飘落的枫叶,风吹过,就消失了。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金秋时节(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诗集(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

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诗遇崂山”崂山区诵读活动推荐朗诵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11337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