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除夕因为没有农历十二月三十,所以提前了一天,也就是说十二月二十九将成为除夕夜。除夕由来已久,“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所以几千年来,文人关于除夕的优秀诗文有很多,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
《于西京守岁》
唐代:骆宾王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在这个新年时,骆宾王也旅居在外,此时的情形好不狼狈。独自对坐,满身风尘。严冬已尽,才知春天马上就要到了。在这样一个没有家人陪伴的夜晚,骆宾王的心里想念亲人,却没办法与亲友相见,因此辗转反侧。在这样一个日子,你是否也在思念无法团聚的亲人呢?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代: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
唐代: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除夜》
唐代: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诗人在这一刻思念一个他喜欢的人,但是相隔万里不得相见,就这样一个从晚上愁到天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之间已经是除夕之夜了,明天又将憔悴着迎接新的一年了。
《除夜有怀》
唐代: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古代五更在寅时,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除夕夜过了五更就是新的一年。所以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诗是作为新年的一首经典诗作,孩童时就会背诵,千百年来一直是被传颂。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除夕口占》
明代:唐伯虎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现实里的唐伯虎绝对不是周星驰演绎得潇洒,他的一生凄凉,所以除夕之夜,他都没有钱购买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物品,潦倒不堪,但是即使这样,诗人仍保持不屈的气节。
《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除夕之夜,给远离家乡的人们说几句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为此而不堪苦闷呢?春天不久就要来到了,春风就在屋子的东头。
《癸巳除夕偶成其一》
清代: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癸巳除夕偶成其二》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清代还是有几位诗人的作品值得玩味的,虽然不及唐宋的文化造诣,但是足以让我们拜读。诗人除夕归乡有感而发撰写了这两首诗篇。用贴近生活、朴实自然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心中对现实的忧虑和感愤。
除夕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之夜,亿万家庭欢聚在一起,共同守岁,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的愿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古人和今天的人们一样,在特殊的节日里,都会倍加思念亲人。穿过千年,我们也能够透过诗词,感受古人那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