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最新版)
三峡
郦道元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毫无)阙(同“缺”,缺口)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水升到高处)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认为)疾(快)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春冬之时,则素(白色的)湍绿潭,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绝巘(极高的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激流冲荡)其间。清(水清)荣(茂盛)峻(山高)茂(草茂),良(很)多趣味。2-1-c-n-j-y
每至晴初霜(下霜)旦,林寒涧肃(肃杀,凄寒),常有高猿长啸,属(连接)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断,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选自《水经注》,是北魏(朝代)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
四、简答。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2.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来源:21cnj*y.co*m】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的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
原句: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四季)俱备。晓雾将歇(消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争着)跃。实(确实,实在)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欣赏)其奇者。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陶弘景,著有《陶隐居集》,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四、简答。
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
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高兴的样子)起行。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遂(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也)未寝,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水中藻荇交横,盖(大概是)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是)少闲人(清闲的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记承天诗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苏门三学士”。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简答。
1.文章描写月下景色的句子是那句,请赏析这一描写景物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写出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慨?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也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这心境包括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3.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
即清闲的人,首先指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也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跟,随)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表示约数)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21·cn·jy·com
水皆缥碧(青白色),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急流)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凭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拟声词,形容水的清越)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穷尽),猿则百叫无绝(停)。鸢飞戾(至、到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筹划,治理)世务者,窥谷忘反(同“返”,返回)。横柯(树木的枝干)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吴均,南朝(朝代)文学家。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四、简答。
1.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什么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用自已的话概括)。
抓住了水的清,深,和急。描绘奇山时,紧扣山的高,多,险,远四种特征.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侧面写出富春江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的情感。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难道)不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停息)。”www.21-cn-jy.com
孟子曰:“是焉(怎么,哪里)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行冠礼)也,父命(教导,训诲)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告诫)之曰: ‘往之女(同“汝”,你)家,必敬必戒(谨慎),无违夫子(指丈夫)!’以顺为正(准则,标准)者,妾妇之道也。居(居住)天下之广居(喻指“仁”),立天下之正位(喻指“礼”),行天下之大道(喻指“义”)。得志,与民由(遵循)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道路)。富贵不能淫(使……惑乱,迷惑),贫贱不能移(使……改变,动摇),威武不能屈(使……屈服),此之谓(叫作)大丈夫。”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礼吗?
2.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四、简答。
1.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人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举两例)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3.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请结合文中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1)心怀仁德,践行礼仪。(2)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3)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被任用)于畎亩之中,傅说举(被选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集市)。故(所以)天将降大任(责任,使命)于是(这,这些)人也,必先苦(使……困苦)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其体肤,空乏(使……穷困)其身,行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曾(同“增”,增加)益(增加)其所不能。
人恒(常常,总是)过(犯错)然后能改,困于心衡(同“横”,梗塞,不顺)于虑而后作(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了解,明白)。入(在国内)则无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同“弼”,辅佐)士,出(在国外)则无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外患者,国恒亡(灭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并称为“四书”。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四、简答。
1.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后,终于成就了不凡事业。
2.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有不同的见解,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有的时候,有些过错是没有机会来改正的,所以,我们不能老是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尽量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3.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方圆)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将近)九十,面山而居。惩(苦于)山北之塞(阻塞),出入之迂(绕远,曲折)也。聚室(家)而谋曰:“吾与汝(你,你们)毕(尽,全)力平险,指(直)通豫南,达于汉阴(南岸),可乎?”杂然(纷纷地)相许(赞同)。其妻献(提出)疑曰:“以(凭借)君之力,曾不能损(削减)魁父之(这样)丘,如太行、王屋何?且(况且)焉(哪里)置土石?”杂曰:“投诸(相当于“之于”)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肩负,扛)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用箕畚装土石)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才,刚)龀(换牙),跳往助之。寒暑易(更替)节,始一反(同“返”,往返)焉。
河曲智叟(老头)笑而止之曰:“甚(严重)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以(凭借)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长叹)曰:“汝心之固(顽固),固不可彻(改变),曾不若(不如,比不上)孀妻弱子(幼儿,小孩)。虽(即使)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穷尽)也,而山不加增,何苦(担心)而不平?”河曲智叟亡(同“无”,没有)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停止)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诚心),命夸娥氏二子负(背)二山,一厝(放置,安放)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高地)断(隔绝)焉。
二、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并称为“四书”。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四、简答。
1.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后,终于成就了不凡事业。
2.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有不同的见解,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有的时候,有些过错是没有机会来改正的,所以,我们不能老是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尽量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3.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慰问)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不久)之(到,往)细柳军,军士吏被(同“披”,穿着)甲,锐兵刃,彀(张开)弓弩,持满(把弓拉满)。天子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将要)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皇帝发布的命令)。’”居(经过)无何(不久),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符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营垒)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拱手行礼)曰:“介胄(披甲戴盔)之士(将领)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被感动),改容式(同“轼”,扶轼)车。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先前)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必,一定)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3.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以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
四、简答。
1.阅读课文,说说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戒备森严,军纪严明;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但是文章还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对比之中突现了细柳营军纪严明和周亚夫 “真将军”的风范。
3.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三点)
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