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现存500多首。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孟郊从小家境清贫,父亲也只是一名小吏,加上他生性孤僻,很少与人来往,所以青年时代一直隐居于河南的嵩山。
就这样,一直到他三十岁的时候,才离开中原到江南游历。很快又是十年,公元791年,孟郊已经四十一岁了,这时候,他才想起来要考取个功名,说实话他真是有点后知后觉。
孟郊五年内考了三次进士,都是母亲的劝说他才来的,第三次如愿进士登第。在这期间,他结识了韩愈,被其推崇,从此他的诗名声大振。到五十一岁的时候,他又奉母命到洛阳参加选才授官,被选为溧阳县尉,等他赴任的时候,已经五十二岁了。
赴任前,韩愈写了一封信给他,在《送孟东野序》中说道:“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意思是,去做县尉是与你的愿望相违背的,因此你也就不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
果然,孟郊去了就喜欢旅游作诗,导致政务荒废。他的上司县令大人只好另外请来了人代他处理县尉的事,俸禄还被分走了一半,生活过得穷困潦倒。又过了三年,他辞去县尉一职。
到公元806年,孟郊被任命为水陆运从事,从此定居洛阳,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
能看出,孟郊是一个比较洒脱的人,并不沉醉于仕途,就算他做了官,也是不务正业,只会游玩写诗度日。
而且,能看出,从他考进士,再到选才授官,都是听从母亲的话。体现了孟郊对母亲的孝顺,即便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会按照母亲的意愿去办。
其中最出名的《游子吟》就是他对母爱的歌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孟郊在溧阳当县尉生活稳定后,将母亲接来同住的信中写的一首感人至深的诗。
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之前,一针一针密密麻麻地缝着,不敢有半点的马虎,怕的时候儿子回来的晚,衣服会出现破损。有谁敢说,子女那像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一样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们的深厚恩情呢?
整首诗语言简单浅显,通过对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这样一个细节的描写,凸显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尤其最后一句,诗人通过小草和春晖这样悬殊的事物作对比,寄托了作者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