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内,勤劳善良;对外,坚韧不屈。勤劳善良,使得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长期处在世界前列;而坚韧不屈,使得中华民族无论遇到多少磨难,到现在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至此“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我们仍要用我们民族之坚韧不屈的精神,战胜前所未有之挑战。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让我们重温长城诗词的方方面面。
1. 歌颂长城的雄伟悲壮
万叠燕山冰雪劲,万里长城风雨横
因为长城即边塞,在诗词中,向来是雄伟悲壮的代名词。诗人一想到长城,便是边境战争,一种悲壮之情油然而生。宋代诗人黄慧真在《送水云归吴》中写到:
万叠燕山冰雪劲,万里长城风雨横。
君衣云锦勒花骢,此酒一杯何日更。
古代燕山乃北方边境,而长城则是重要边塞。所以有“万叠燕山冰雪劲,万里长城风雨横”,燕山弯弯曲曲,像重重叠叠,一叠万重;而万里长城,则横跨风雨,屹立不倒。
一句话,把长城的豪迈和悲壮描写得淋漓尽致。
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也高度赞扬长城,林则徐在南方镇守居多,见到北方长城及大漠风景,也是赞叹不已。他在《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二》中写到: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庐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在长城饮马,头上是宵月,寒气逼人;古代戍关、大漠雄风。在林则徐眼里,除了庐龙山海关天险,东南再也没有任何关隘能比长城嘉峪关的雄风。
2. 赞扬长城的军事作用
峻阻将长城,高标吞巨舫
应用于防守,长城当然有其军事作用。每当国有良将,人们爱将他们比作国之长城,长城的军事作用,可见一斑。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在《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效曹刘体》中写到:
国难倚长城,庙谋资大贤。
清损休汝骑,仁留述职篇。
“国难倚长城”,有双重含义,即肯定了长城的军事作用;同时,也把良将比作长城。国家有难,必须倚靠关防长城和良将雄兵。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在《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钟阳驿》中写到:
峻阻将长城,高标吞巨舫。
联翩事羁靮,辛苦劳疲恙。
卢照邻高度评价了长城峻阻的军事作用,将其比作“高标吞巨舫”,海上的巨浪吞没了巨大的战船。
长城的存在,表明中华民族对面困难,勇敢面对,积极防守,坚韧不屈!
3. 宣扬中华民族的军事成就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中华民族也不是一味死守,也会北出长城,主动出击。而去中华民族数次的主动出击,都取得了不朽的成绩。唐代诗人李益的《统汉烽下》就描写了这一场景: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汉军在长城附近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战役,长城脚下尽是黄沙埋白骨。到今天,已经取得胜利,就像当年“燕然石勒功”一样;现在,北地已经没有了敌军,只空余月明照大地。
唐太宗李世民在《饮马长城窟行》中写到: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旆旌飘卷,我们饮马后,出了长城。“饮马长城”就代表了汉族的主动出击,在李世民眼里,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
每一次的北出长城,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次主动出击!
4. 强调军人的重要性更胜
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
虽然中华民族主动建设了长城,保卫自己的建设成果;但中华民族从来不视有长城便万事大吉,相反,我们更强调军人的作用,军人的作用更胜于长城。汉代诗人陈琳在《饮马长城窟行》中写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男儿就应该战斗至死,而不是忧郁地建筑长城。这就说明了,战斗的胜利更胜于修筑长城的防卫。
唐代诗人崔湜也是强调军人的作用更胜,他在《大漠行》中写到:
火绝烟沈右西极,谷静山空左北平。
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
“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如果将军能够百战百胜的话,那么就不需要中华民族修建长城了。这里强调了军人的作用,特别是人才的作用。
唐代诗人李涉也在《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中写到: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
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如果有百战百胜的将军,那么他们马到之处就是长城,即他们就是长城,而且更胜于长城,不但可以固守,而且可以主动出击。
5. 宣扬政治的作用更胜于长城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俗话说,“上战伐谋,下战伐兵”,其实,上上战是政治。中华民族也早就看到政治的重要性。唐代诗人汪遵在《长城》中写到: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秦朝修筑长城,虽然长城比铁要坚硬、牢固,虽然长城万里一直到云上。但是,秦朝修建长城的功绩,比不上尧帝政治的功绩。
唐代诗人李益也在《登长城》中写到: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当今的天子,政治贤明,以不战而平四夷。“不战四夷平”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当朝政治贤明,兵强马壮,一战而定四夷。
唐代政治家姚合在《送邢郎中赴太原》中写到: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
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有上将,有良策,有恩威,这些作为长城。才能使得今天的并州,再也不见有胡兵侵扰。
6. 赞颂战士的英勇
敕散万金收猛士,身骑匹马出长城
如果要描写战争的场面,要歌颂战士的英勇,把战场设在长城是一个常用的手法。明代诗人唐顺之在《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中写到:
敕散万金收猛士,身骑匹马出长城。
雁行暗结辽西阵,鱼贯晴开海上营。
这里的战争场景让人血脉喷张:身骑战马,北出长城;军队像雁阵一样,结集到辽西;同时,他们在海上也铺开了战场,各种战场鱼贯而来。
初唐四大家之一的卢照邻在《紫骝马》中写到: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一样的让人神往:我们骑的是骝马,配的是金鞍;我们转战入皋兰。当时,边塞风正急,长城脚下的河水正寒冷刺骨。
李行中在《读颜鲁公碑》中写到:
平生肝胆卫长城,至死图回色不惊。
世俗不知忠义大,百年空有好书名。
这首诗歌颂了颜真卿的伟大,“平生肝胆卫长城”,这里长城只是一个借指,指的是颜真卿战斗过的边境城市。说了,世人只知道颜真卿书法的盛名,殊不知他的忠义相较于书法更值得让我们纪念!
总之,诗词中的长城,涉及到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永世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