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装句定语后置的例子(状语后置句特点)

本文曾发表在《语文世界·2006年高考备战攻略》(2006年1——2期)上,现补充了2020人教版初中新增文言文中的大部分状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大多放在动词后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都要提到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因此称它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有以下六种情况。

(一)“动词+于+宾语”格式。翻译时,“于”可译为“在、向”等,并提到动词(动词短语)前作[状语],少数可仍作〈补语〉。例如:
(1)求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

(2)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宋国国君【向丁家】询问情况
(4)告之于帝(《愚公移山》)——(操蛇之神)【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内心】受到困扰,【在 思虑中】遭到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6)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

(7)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形作动。增广、扩充)

(8)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赏赐。
(10)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庄公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 齐军交战

(二)“形+补”或“形+于+补”格式。形容词后的“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1)意暇甚(《狼》)——神情【很】悠闲(或“神情悠闲得〈很〉”)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更青
(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谏厉王弭谤》)——堵塞民众的嘴,危害[比堵塞河 流]更严重。

例(2)中的“于蓝”,分别在动词、形容词后
(三)“动词(形容词)+乎+宾语”格式。介词“乎”同“于”,可译为“在、向”,并提到动词(动词短语)前作[状语],少数可仍作〈补语〉。例如: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或意译为“……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动词“参省”之前的时间名词“日”活用为状语)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前赤壁赋》)——相互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道东方已经亮了。

(四)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翻译时,要在表所处的词前补充介词“于”,并把“(于)××”提到动词之前作状语。例如:
(1)撒盐<空中>差可拟(《咏雪》)——【(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文言文中的“河”,均指黄河)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我从十五岁起就在项脊轩内读书(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例(1)(2)(3)表所在的“空中”“河北”“河南”“轩中”前均省略介词“于”,也属于省略句。
(五)“动词+以+宾语”格式。翻译时,多提到动词(或动词短语)前作状语。例如:

(1)屠惧,投<以骨>。(《狼》——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投以骨,又是省略句,应为“投之以骨”,之,指狼)
(2)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筑起高台盟誓,【用尉官的头】作祭品。
(4)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先帝)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六)“动词(动词短语)+如xx”格式。翻译时,“如”可译为“像xx一(那)样”,并提到动词(或动词短语)前作状语。例如: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2)细<若蚊足>(《刻舟记》)——(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若:如,像)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前赤壁赋》)——尾声婉转、悠长【像细丝一样】绵绵不绝。
(4)给贡职<如郡县>(《荆轲刺秦王》)——【像(秦国)的郡县那样>】交纳贡赋和听人差遣(或:交纳贡赋、听人差遣如同秦国的郡县一样

(1)(2)(3)(4)的翻译顺序,应分别为“而两狼如故并驱”、“若蚊足细”、“如缕不绝”“如郡县给贡职”

 

状语后置句基础练习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河中石兽》)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4、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

6、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愚溪诗序》)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8、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张衡传》)

9、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10、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勾践灭吴》)

 

状语后置句真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001年上海春季卷)

A、死生,昼夜事也 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刑戮是甘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2004年上海春季卷)

2、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许逖传》)(2004年浙江卷)

3、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苏轼《放鹤亭记》)(2004年湖南卷)

4、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苏轼《放鹤亭记》)(2004年湖南卷)

5、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国语·晋语九》)(2004年福建卷)

6、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新唐书·阳城传》)(2005年江苏卷)

7、奇之,立许字以女。(清·张惠言《周维成传》)(2005年山东卷)

8、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元史·列传第六十二》)(2006年重庆卷)

9、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人名,指刘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郑日奎《醉书斋记》)(2006年江西卷)

10、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传》)(2006年天津卷)

1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明·江盈科《催科》)(2007年江西卷)

12、欲潜师就尚(人名,指刘尚)于江南,并兵御之。(《后汉书·吴汉传》)(2008年江苏卷)

 

状语后置句的特点和翻译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寻找他们。

2、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介词结构“于师”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译时提到 “学”之前作状语。耻,形容词意动用法)

3、使承担栋梁的大柱子,比田地上的农夫还多。(介词结构“于南亩之农夫”放在形容词“多”后作补语,译时提到“多”之前作状语)

4、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

5、从前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受到羞辱。(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昔者夫差于诸侯之国耻吾君”。耻,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羞辱)

6、根据它的性能命名,所以称它染溪。(状语后置句,译时把“以其能”提到“名”之前。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7、—人总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或“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8、用(地震发生的)实际情况来检验仪器,彼此符合,灵验如神。(“以事”,介词结构后置,译时提到动词“验”之前作状语)

9、不如派遣最亲信的人主动跟东边(吴国)结盟,以共同成就传世的大业。(“于东”,状语后置,译时提到动词“结”之前作状语。莫如,固定结构,可译为“不如,比不上)
10、一定像埋葬自己的儿子一样(那样)哭泣着埋葬他(“如其子”,状语后置,译时提到动词短语“哭泣埋葬”之前作状语)

 

状语后置句真题训练

 

(一)1、A(A项是判断句。题干中的句子与B、C、D三项均为倒装句)

(二)1、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星都环绕着它。(“以德”,状语后置,译时提到动词“为”之前作状语。共,同“拱”,环绕)

2、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于其族”“于其友”,状语后置,今译时分别提到动词“闻”“著”前作状语)

3、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于斯亭”,介词结构后置,译时提到动词“饮”前作状语)

4、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介词结构“于涧谷之间”在原句中作状语,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今译时仍作状语)

5、范献子把董叔抓来并把他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动词“执”和“纺”后省略宾语“之”,即“董叔”。“于庭之槐”,状语后置,今译时可仍作补语)

6、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缣(绢)都送给了他。(“贷于人无得”中的“于人”属状语后置,今译时应将“于人”提到动词“贷”的前面)

7、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以女”属介词结构后置,今译时提到动词“字”之前作状语。字,动词,女子许嫁。如《周易·屯》:“十年乃字”。奇,形容词作动词用,意动用法,“以之为奇”之意)

8、既然已经用刑罚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是断绝他们悔(改)过自新的道路啊。(“以刑”为介词结构后置,译时提到动词“加”之前作状语。目,名词活用作动词,看待。末分句用“也”表示判断。是,代词,这)

9、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介词结构“于书”翻译时位置不变,“于酒”为状语后置,译时提到“不异”之前。“于书”“于酒”后省略“痴迷”,翻译时应补出。畔,通“叛”,违背)

10、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于邓禹”为状语后置,翻译时提到动词“问”之前。末句用疑问代词“谁”表示疑问)

11、与其从能够提升我、能够罢免我的君王(那里)获罪,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样的百姓(那里)忍受怨恨。(“于……之君王”和“于……之百姓”为介词结构后置,译时分别提到动词短语“得罪”“忍怨”之前作状语;固定结构“与其……不如”表选择,不译)

12、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于江南”为状语后置,翻译时需前置。就,动词,靠拢)

 

文言文倒装句定语后置的例子(状语后置句特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3246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