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东斋,号栖真子。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举进士,后被钦点为状元,也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生于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今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唐朝时属分水管辖,后从分水县划出。民国时复属分水。
施肩吾早年读书分水五云山、龙门等地。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举进士,知贡举太常少卿李建试之《太羹不和赋》《早春茂雪诗》,以第13人及第。然淡于名利,不待授官,即东归。临行,张籍等著名文士为之赋诗饯行,传为韵事,既归,心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为古十二真仙羽化之地,筑室隐居,潜心修道炼丹。
施肩吾虽然才华横溢,可是却因为出身不高,朝中无人以至于仕宦受阻。在唐代中举不代表能做官,比如中了进士还需要经过吏部铨选,若是无人很难得到实授。韩愈就是如此,韩愈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数次参加科举,直到贞元八年(792年)才中举,然而连续三年参加吏部的铨选均失败。
“四举于礼部才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三次上书宰相斗没有得到回音,直到最后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才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可谓艰辛。而施肩吾相比韩愈,更为艰难,四十一岁中举,朝中无人,虽然其间也曾上书《上礼部侍郎陈情》,说明自己的境遇:
上礼部侍郎陈情
作者:施肩吾
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
弱羽飞时攒箭险,蹇驴行处薄冰危。
晴天欲照盆难反,贫女如花镜不知。
却向从来受恩地,再求青律变寒枝。
然而,正如韩愈一样,在没有赏识的官员推荐下,上书是没有用的,于是施肩吾不得不东归,诗人张籍和施肩吾交好,在韩愈不断推荐下,长庆二年(821年)仅仅是国子监博士,也帮不上忙,于是临别之际,赋诗宽慰,《赠施肩吾》:“世间渐觉无多事,虽得空名未著身。合取药成相待吃,不须先作上天人。”
施肩吾回归故乡后,应该是看破红尘,于是崇尚道教,隐居到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修道,期间著有《西山集》《闲居诗》《养生辨疑诀》等著作,成为当时著名的道人。《唐摭言》评价:“以洪州之两山,乃十二真君羽化之地,灵迹具存,慕其真风,高蹈于此。”
虽然施肩吾一心修道,然而当时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施肩吾修仙成道自然难得清静,于是带领族人前往东南,寻找理想中的仙境,这就是现在的澎湖列岛。面对陌生而又新奇的土地,施肩吾激动之余,写下了《迁澎湖诗二首》,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牛犀照盐水。”
施肩吾和当地居民一起捕鱼开荒,开发澎湖,并把他家乡先进的耕作、养蚕、纺织、建筑等技术等带到了澎湖列岛,而且以自己的知识和才学为澎湖的文化发展埋下了坚实的种子,于是,他在著名诗人、道家之外,又获得了一个同样了不起的称号——开发澎湖第一人。清代的《台湾通史》《澎湖厅志》以及近现代很多历史资料都有关于施肩吾的事迹记载。
施肩吾的诗现存2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比比皆是。由于他身具双重身份,致使他的诗有深度思想。整体来讲,施肩吾的诗以“奇丽”著称,语言华丽,读起来清爽,情感丰富,朗朗上口。下面介绍状元诗人的一首绝句《春霁》,一起感悟诗人在山中修炼时的境界!
春霁
唐代:施肩吾
煎茶水里花千片,候客亭中酒一樽。
独对春光还寂寞,罗浮道士忽敲门。
道士平时喜欢喝茶饮酒,山中却很少有人来访,让他有时也觉得非常寂寞。前两句“煎茶水里花千片,候客亭中酒一樽”,展现了山中的闲适氛围,煎茶的锅里漂浮着茶叶,就像千万片可爱的花朵。亭中还放着一只酒杯,诗人一边饮茶一边喝酒。春光绚烂、景色美好,诗人独自饮酒,正觉得有些孤单,忽然听得有人敲门。
后两句“独对春光还寂寞,罗浮道士忽敲门”,非常耐人寻味,“独对春光还寂寞,罗浮道士忽敲门。”原来是从罗浮山远道而来的客人,诗人心中大喜,赶紧邀他入座,一起痛饮美酒、畅叙友情。罗浮山被道教列为第七洞天,来者与诗人一定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其惊喜之情不言自喻。
作者在这后两句中没有续写他们的谈话内容,也没有提及自己的心情,只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通过对比,表现出孤寂和欣喜这两种情绪的转换,很富有新意。突然来了罗浮山的客人,原先的空寂氛围被打破,诗人的心情陡然转变,诗思也好像升腾而起,让人感到意外欣喜,可见作者构思新巧。
“花千片”与“酒一樽”,以茶叶之多对比酒杯之少,表现出诗人在孤樽独对时的空虚和无奈。而“春光”与“寂寞”,也形成了一种对比,雨后新晴、春光无限,却要独对空盏,心中的寂寞也就非常显然。道家崇尚无为和自然,主张优游旷达、随缘任运,诗歌境界也较多地关注人生现实和生活情趣。这首诗就非常生动地表现了朋友间的热情交往,也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诗仙李白年轻时也曾信奉道家思想,经常游仙访道,希望长生不老,并曾豪放地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纵览施肩吾的这首绝句,语言朴实,却构思新奇。首联对仗工整,并对比鲜明,同时“候客亭”也照应尾句的“罗浮道士”。诗人独对春光,倍感寂寞,恰好有人敲门,其又惊又喜的情态呼之欲出。
全诗没有一个典故,毫不矫揉造作。通过喝茶、饮酒、爱惜春光这些细节,读者可以得知,道士一定非常热爱生活,更喜欢结交朋友。他才华横溢,堪为柱国之才,却不慕虚名,醉心于修心悟道。诗人也像李白那样降入凡尘,却终其一生都在履行谪仙的使命,既放荡不羁,又天生异禀,令人赞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