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阅读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阅读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

《资治通鉴》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才。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 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的是( )

A.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权谓.吕蒙曰

B.况天下之.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朕以.弓矢定四方|自以.为大有所益

D.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乃.悟前狼假寐

【小题2】用“/”给划线句子断句,限段两处。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

【小题4】结合文本内容,说说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王。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案解析

【答案】

【小题1】A

【小题2】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虽劲而发矢不直。

【小题3】(唐太宗)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进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

【小题4】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需要结合文本分析,至少需要回答两点)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项加点词语意义相同。都是“对……说”之意。B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用在主谓之间的助词。C前者“凭借”,后者“认为”。D前者“于是”,后者“才”。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虽劲而发矢不直。译为: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数”“延”“见”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问以民间疾苦”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小题4】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等句即可分析出、唐太宗是一位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翻译:

皇上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璃说:“我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我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我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坏。我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况且天下事物,岂能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政治上的得与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3390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