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经查考,宋初三朝有词作传世的词人共13位,词作54首。史籍中,学士有广、中、狭三种定义,因之对学士词的界定也有三种标准。就宋初三朝的词坛而言,广义的学士词有4首,狭义的学士词仅有1首。因而,尽管从翰林学士或者馆阁的角度来研究宋词确有新见,但就宋初三朝而言学士填词还未成风气。
作者简介:张骁飞,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近日拜读《文学评论》2014年第5期刊发昌庆志先生《宋初三朝学士词创作考论》一文,深受教益。但是,文章对宋初三朝的词人词作没有细作统计,存在失收和误收现象;对学士与学士词没有给出明确界定,行文间颇有指示不清之处,因而试作此文,略述浅见,敬请方家惠赐教正。
一 《全宋词》中宋初三朝的词人词作
学界对宋初词坛一直颇为关注,但限定“宋初”这一时段和统计此间词人词作数量时,却尚无定论。①董希平、刘尊明二先生认为“宋初50余年的时间里,仅有15位词人,存词46首”②;刘扬忠先生认为宋初指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计词人17位,词作45首③;邓乔彬先生赞同刘说,又指出“其中的聂冠卿、范仲淹等四人都出生在柳永之后,又主要活动于仁宗朝”④;诸葛忆兵先生亦以宋仁宗亲政为限,统计词人11位、词作34首⑤;沈松勤先生则考察宋初百年词坛,统计词人36位、词作839首⑥。昌庆志先生没有明言宋初三朝词人词作的确切数目,从其谈论宋初词坛沉寂的原因时引用刘扬忠先生所作论断来看,或是认同刘先生所作统计。
基本上,诸家讨论宋初三朝词坛时,是以柳永为限的。然则,《全宋词》所收213首柳永词中,据刘天文《柳永年谱稿》,计有《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等20首作于真宗朝。⑦对稍晚于柳永的晏殊,夏承焘先生指出其在真宗朝“多祝祷之作”⑧,惜其《二晏年谱》未对晏词系年;刘扬忠《晏殊词新释辑评》考出《浣溪沙·绿叶红花媚晓烟》等6首词作的大致年份⑨;张草纫《二晏词笺注》增考出《山亭柳·赠歌者》等10首词的创作年月,其中《迎春乐·长安紫陌春归早》《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作于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任职史馆之际⑩。又,著名词人张先,《全宋词》收词作165首,宋仁宗即位时虽已33岁,但据吴熊和先生考证,最早者为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所作《偷声木兰花·曾居别乘康吴俗》。(11)
而《全宋词》中列在柳永前面的17位词人46首词作,也有作于仁宗朝乃至更晚时期者。
杨适《长相思·题丈亭馆》1首,经钟振振先生考证,其作者实为“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至理宗宝庆年间在世之刘叔温”。(12)
钱惟演词作2首。其《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辑自《湘山野录》(13),据所述而参证以《宋史·钱惟演传》《续资治通鉴长编》(14),核之以《钱惟演年谱》(15),当作于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九月至景祐元年(1034)七月之间。至于《玉楼春·锦箨参差朱槛曲》(16),昌庆志先生认为作于咸平四年(1001)“直秘阁为学士”时,恐非是。按,此词咏竹,是《全宋词》中最早的咏物词,末尾“劝君速吃莫踯蹰,看被南风吹作竹”句暗含劝人把握时机寻求上进、莫待年华老去徒叹追悔之意,词人所处立场,颇似师长或主人翁。钱惟演于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五月进献《咸平圣政录》而入仕,整个真宗朝是他仕途的上升期,期间最引人瞩目的文学活动是西昆酬唱,诗作多集中于景德三年(1006),题材以咏史、咏物为主,兼有感时述怀之作,在整个唱和活动中,钱惟演的主要角色是酬和,对杨亿、刘筠二人始终保持“跟随”的姿态。(17)《西昆酬唱集》所录17位诗人中,仅杨亿、钱惟演与丁谓有词作传世,可见这一群体当时甚少作词,力求仕进而在酬唱诗作中甚少吐露心迹的钱惟演,在诗人群中又处从属酬和之位置,由当时风尚、社会角色、创作心态三方面来看,《玉楼春·锦箨参差朱槛曲》不大可能作于其初入仕途之际。个人以为,这首词当作于钱惟演任西京留守(1031-1033)时期,时在仁宗朝。当时,钱惟演幕府中有谢绛、尹洙、张先、欧阳修、梅尧臣等大批文士,而钱氏待之甚厚,成就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以钱惟演为首的洛阳文人群体颇喜填词,某次宴集中,欧阳修因“亲一伎”而与伎双双迟到,钱惟演令其作词而由妓“满酌觞歌”,因《临江仙》成而唱作俱佳,遂“令公库偿钗”,即为显证。(18)而钱惟演在洛阳时亦颇为爱竹,《能改斋漫录》即载其当时曾寄李遵勖《竹诗》。(19)合而言之,闲居洛阳的钱惟演作此词以相乐,兼附勉励众属官积极求进之意,更有可能。
陈尧佐《踏莎行》1首,辑自《湘山野录》,据云乃答谢吕夷简荐其代任宰相而作。(20)按,陈尧佐《宋史》卷二八四有传,言其仁宗朝“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而不详年月。《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在景祐四年(1037)四月,并载吕夷简曾荐其“可用”。(21)《宋宰辅编年录》亦著录宋仁宗景祐四年四月甲子“吕夷简、王曾并罢相……同日,王随、陈尧佐并拜相”。(22)正史与笔记相合,陈尧佐此词当作于宋仁宗朝。
陈亚的4首《生查子》均辑自《青箱杂记》。据所云,《生查子·朝廷数擢贤》乃其因仕途失意,遂以药名为词,向同年章得象陈情而作,时章得象官居宰辅。(23)查检可知,章得象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十二月以翰林学士承旨、侍读学士拜同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1038)三月拜相,庆历五年(1045)四月罢相。(24)因而,此词作于仁宗朝。另外三阙《生查子》也以药名为词,吴处厚云“虽一时俳谐之词,然所寄兴,亦有深意”,亦当非早年所作,今因无从考证,仍从旧例,归之于真宗朝。
夏竦《喜迁莺令》与《鹧鸪天》2首,前者作于宋真宗景德年间“初任馆职”之时,后者唐圭璋先生云:“案,此词末二句,《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五引作无名氏词。《词林万选》所引,时有不可信者,此词殆非夏竦作。”(25)洵为定论。
聂冠卿《多丽》1首。(26)据《能改斋漫录》,此词作于李端懿举办的宴席之上,聂冠卿时任翰林学士,而时任知泉州的蔡襄读到此词后大为感慨,特修书一封寄李端懿,并附诗一首回忆往事。(27)按,聂冠卿,仁宗朝曾任翰林学士,《宋史》卷二九四有传,据《学士年表》,时在庆历元年(1041)四月至庆历二年(1042)九月,卒于任。(28)李端懿,宋真宗外甥,字元伯,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卒,谥良定,年四十八岁,事迹附《宋史》卷四六四《李遵勖传》,言其“能自刻厉,闻善士,倾身下之,以故士大夫与之游,甚得名誉”。(29)蔡襄,《宋史》卷三二○有传,刘琳先生为作年谱,系知泉州事在嘉祐三年(1058)。(30)综上,《能改斋漫录》所云聂冠卿赋词之际蔡襄知泉州似误。宋真宗驾崩时李端懿年仅10岁,聂与李二人交往只能在仁宗朝。蔡襄诗云“清游胜事传都下,《多丽》新词到海边”,与《蔡襄年谱》载其庆历元年“四月,告假归觐父母……襄之至家,已在七月”相合,盖蔡襄“兴化军仙游人,移居莆田”,距离泉州不远,《能改斋漫录》或因此致误。
范仲淹词作5首。《渔家傲·秋思》作于陕西戍边时期,即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八月至庆历三年(1043)四月之间,学界已有公认;《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作于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抵达京城至庆历五年(1045)正月再次贬官离京之间(31);《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作于知邓州时期,即庆历五年(1045)十一月至庆历八年(1048)正月之间;《苏幕遮·怀旧》《御街行·秋日怀旧》二首,既云“怀旧”,当非少作,且范仲淹27岁中进士,仁宗即位之年35岁、官为“监泰州西溪镇盐官”,远未显达,志气正硬,此前不可能写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等句。(32)因而,此5首词均作于仁宗朝。
沈邈《剔银灯·途次南京忆营妓张温卿》2首,辑自《能改斋漫录》,云沈邈时甫罢狱掾之职,“途次南京,念之不忘”而作。(33)按,沈邈《宋史》卷三○二有传,但不详生卒年与及第年月,查《宋登科记考》,其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及第,又有一说在庆历年间。(34)据此,时在仁宗朝。
总上,宋真宗朝已经成年或入仕的词人,虽然过往归之于仁宗朝,词作实有写于真宗朝的可能;而过往归入宋初三朝的词人,如其去世时在仁宗朝,词作也存在写于仁宗朝的情况。经细作考察,宋初三朝有词作传世的词人共13位,词作计54首,分别为:和岘3首、王禹偁1首、苏易简1首、寇准4首、潘阆11首、丁谓2首、林逋3首、杨亿1首、陈亚3首、夏竦1首、李遵勖2首、柳永20首、晏殊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