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对滕文公文言文翻译和寓意(孟子对滕文公注释)

孟子对滕文公文言文翻译和寓意(孟子对滕文公注释)

原文

滕文公①问曰:“滕,小国也,间于②齐、楚。事③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④谋⑤非吾所能及⑥也。无已⑦,则有一焉:凿斯⑧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⑨而民弗去⑩,则是可为也。”

注释

  1. 滕文公:战国时滕国的国君。
  2. 间于:在……之间。
  3. 事:侍奉,文中指投靠。
  4. 是:这。
  5. 谋:策略。
  6. 及:达到,做到。
  7. 无已:没有休止,没有穷尽。这里引申为“一定要问”。
  8. 斯:这。
  9. 效死:拼死。
  10. 去:离开。

译文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投靠齐国呢,还是投靠楚国呢?”

孟子回答道:“这个谋略不是我所能考虑得出的。如果您一定要问,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的话还是可行的。”

孟子对滕文公文言文翻译和寓意(孟子对滕文公注释)

人物介绍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对滕文公文言文翻译和寓意(孟子对滕文公注释)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出处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启发与借鉴

孟子对滕文公文言文翻译和寓意(孟子对滕文公注释)

孟子在回答滕文公时,首先提出:你们这些权贵谁要依附谁,我管不了。但是他立刻把话锋一转——“与民守之”这四个字充分体现出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不被别国欺负,就必须凝聚民众,精诚团结,全国上下一心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想“效死而民弗去”,就需要一心想着人民,时时关心人民的冷暖,让人民安居乐业,这样才能获得民心,凝聚民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3412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