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教材语文(上册)第81页,《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句,脚注“致远”释为“达到远大目标”,《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释句意为“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远大目标”这个解释不准确。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句,是出自《淮南子·主术训》。原句是“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引用来教育自己的儿子。理解本句的意思,关键在“致远”一词。“致远”,是思接高远之意,就是古人讲的“穷高极远”。在这句话当中的意思是说人在内心寂静的状态下,意念思绪才能达到极高极远的境界。“宁静”,是内心寂静。《尔雅·释诂上》:“宁,静也。”《庄子·大宗师》:“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成玄英疏:“撄,扰动也。宁,寂静也。”《吕氏春秋·仲冬纪》:“君子斋戒,处必弇,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高诱注:“宁,静也。”“宁静以致远”,就是内心寂静,思接高远。我们从《淮南子》原文中,就可以找到“致远”的含义:“守而勿失,上通太一”,“抱质效诚,感动天地”,“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易•系辞》有一句话:“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宁静致远,就是保持内心寂然不动,从而与天地万物沟通,而知物之终始。因此,“致远”一词,译为“远大目标”是不准确的。本句应翻译为:内心不寂静,就不能做到思接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