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武宗昌二年,71岁的刘禹锡病逝于洛阳,白居易悲痛不已,写下《哭刘尚书梦得》二首,在诗中这样描述彼此真挚不渝的友情。
如果说元稹是白居易年轻时的挚交,那么刘禹锡则是他老年时的知己,二人志趣相投,同退同隐,惺惺相惜,在洛阳度过了桑榆未晚霞光满天的晚年生活。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诗酒唱和,流连山水,人生暮年,只愿彼此身强体健,能够常常相见,这是白居易最朴素的愿望。
人生的后半场,二人写了很多唱和之作,据不完全统计,有百首之多,下面这两首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七律,闲淡恬适,温暖惬意,写出了千帆历尽后的豁然开朗。
01
少年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唐 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赏析:
公元829年春天,白居易由刑部侍郎改授太子宾客,期间虽然有过几次外任,但时间都很短,他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洛阳履道里度过的。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也来到了洛阳,与白居易比邻而居,从此,这一对好友开始了长达六年诗酒流连的快意时光。
这首《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作于开成二年(837年),也就是刘禹锡来到洛阳的次年,彼时二人都是67岁的花甲老者,解囊沽酒,闲话诗词。
前两联写聚会时的欢乐氛围,是沽酒时慷慨解囊的豪爽,和闲饮时心意相通的愉悦。
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志向高远之人,奈何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宦海浮沉,壮志难酬,人生际遇何其相似。
岁月蹉跎,回首往昔,恍如隔世,少年时豪情万丈,老年时云淡风轻,年近古稀,还有什么想不开放不下的呢?
颈联详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引经据史,闲征雅令,醉听清吟,此联是对诗题的扩展和补充。
尾联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虽年华老矣人生耄耋,但却不惧时光匆匆,因为还有来日方长岁月如歌。
白居易这首诗超脱豪迈,无论往昔有过多少坎坷和不如意,都已经成为过去,人生最重要的还是过好当下,心里有憧憬,生活才有奔头。
02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唐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赏析:
冬天的雪夜,适合煮酒烹茶,邀上三五知己,或品茗酌酒,或吟诗作对,只要是心意相通之人,就足够美好。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千年前那个雨雪霏霏的夜晚,因为围炉夜话的白居易和刘禹锡,就显得如此的温馨美好。
知己对坐,小酌慢饮,长夜漫漫,促膝长谈,生活不止诗和远方,偶尔也会有一地鸡毛,说到开心处,就开怀大笑,竟然消磨了一整夜的时间。
人生走到最后,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千帆历尽,你还陪在我的身边,一生的朋友,一辈子的幸福。
以开阔的胸襟容纳过往的人生种种,以旷达积极的态度面对当下的风雨流年,这就是白居易独善其身的老年生活,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历尽风雨沧桑,归来仍是少年,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只珍惜与友共聚的当下,不仅自己内心安然,也给世人以温暖,白居易的人生醒悟,令人顿感豁然开朗。
写在后面: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贬谪二十三年之久的刘禹锡奉召回朝,与白居易扬州初相逢,宴席之上互相唱和,“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其鸣不平。
刘禹锡回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有句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感怅然,却也达观,既是慰藉好友也是勉励自己,却其襟怀之豁达通透更甚白居易。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白居易诗朴素平实,刘禹锡诗婉而多讽,在彼时的诗坛上,二人不仅诗名不相上下,还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成为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千帆历尽,归来后的白居易达观豁朗,恬淡悠闲,珍惜挚友情深,坦然面对当下,流淌在笔端的亦是暖意满满。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两首小诗,写出了白居易的豁达开朗,既是对友谊的珍惜,也是对生命的热爱,纵使华发盈巅,也要对未来充满憧憬,因为总有来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