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茶花古诗词集锦(山茶花的诗词鉴赏)

咏山茶花古诗词集锦(山茶花的诗词鉴赏)

山茶独殿众花丛

——咏山茶花古诗词赏析(四)

王传学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浣溪沙·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坠地,戏作》,借赏花寄托忧国情怀:

酒面低迷翠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坠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

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抗金将领,著名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此词是词人闲退时期的作品。虽然写的是赏花的闲情,但其中也隐含着词人对国事的殷忧。

词的首句“酒面低迷翠被重”,描写山茶花色和花叶。山茶花以红色为主,其粉红的颜色很像人们酒醉后脸上的红晕,因此词人称之为“酒面”。后边“翠被”二字是写花叶的颜色,“重”字点出它茂密繁盛的状态。那“酒面”后的“低迷”两字从何说起呢?词的第二句是最好的注脚:“黄昏院落月朦胧。”因为时间是黄昏之后,月色朦胧之时,所以院中的山茶自然要“低迷”,看起来有点模糊了。这第二句描写,不仅明确交待了词人赏花的具体时间,同时又使首句对山茶花的描写有了着落,实在是一举两得。

此后三、四两句,词人使事用典,以古代美人为喻,极言山茶花之美:“坠鬓啼妆孙寿醉,泥秦宫。”孙寿是后汉梁冀之妻。《后汉书梁冀传》载:“(朝廷)封冀妻孙寿为襄城君,……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唬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冀爱监奴秦宫,官至太仓令,得出入寿所。寿在宫辄屏御者,托以言事,因与私焉。”这里词人以孙寿之艳冶多媚来形容山茶花之美,而“孙寿醉”三字又正好与开头“酒面”二字相照应。后边又用了“泥秦宫”三字,由秦宫为孙寿美色所迷来进一步表现山茶花的美艳动人,形象鲜明,引人入胜。

词的下片,词人笔锋一转,由上片描写山茶之美转而描写它凋落时的情状。开头两句“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含义颇深。从字面上看,词人是在为花感慨:花期总是有限的,它的妙龄能有几日呢?它带给人们的春色能存多久呢?不过现在已没有多少人关心这可贵的花期了,没有人理会风风雨雨摧残这美丽的春色了。实际上,词人这是借山茶花来感慨现实,词人常以风雨落花象征国家时局,如在《摸鱼儿》一词中,词人就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这样的词句,表现自己对国事的忧虑。本词也是如此,词人借山茶在风雨中凋谢而无人理会的现象,感慨、影射当时南宋朝野没有多少人关心国家时局,没有多少人关心国家的命运。

结尾两句“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接着前面的描写,更具体地展现出花落春残之状。“绿珠”是晋代石崇之妓。《晋书 ·石崇传》载:“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楼下而死。”后世之人大都对绿珠之死深感惋惜,唐代诗人杜牧就曾有诗说:“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题桃花夫人庙》)。词人在这里借绿珠坠楼来形容山茶花凋落的情状,表现出他深深的惜花之情。其实,这是词人忧国之情的曲折表现,在辛词中,借风雨落花寄托自己的忧国情怀是比较常见的,此处不再赘举。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含蓄委婉,与辛词常见的豪放风格有所不同,如写山茶花色,词人不直写“红”字,而用“酒面”二字来表现。感慨南宋朝野没有多少人关心国家时局用“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来显示,委曲婉转,含蓄有味,令人百读不厌。

咏山茶花古诗词集锦(山茶花的诗词鉴赏)

南宋诗人刘克庄的《山茶》,在对山茶形象的描绘中融进了个人的际遇情怀:

青女行霜下晓空,山茶独殿众花丛。

不知户外千林缟,且看盆中一本红。

性晚每经寒始拆,色深却爱日微烘。

人言此树尤难养,暮灌晨浇自课童。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官至龙图阁学士。南宋诗人、诗评家。诗属豪放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著有《后村长短句》。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

这首《山茶》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七律诗作。

开篇“青女行霜下晓空”,状写霜雪女神“青女行霜”施雪,点明节令处于冬季,“下晓空”,具体指出时间是在早晨,同时渲染了山茶花盛开的特定环境和特有气氛。“山茶独殿众花丛”,山茶花独自开放,殿守在百花争妍之后,更加神采飘逸,光采照人。盛赞山茶花固有的艳美形象和独秀品格。一般咏花诗作,常是赞其花事早发,领异标新。此《山茶》诗,偏却赞赏“后发”之美,倍加可爱。诗人运用写实手法,挥动饱蘸感情之笔,赞颂山茶这种不争先艳,独甘后荣的高贵品格,令人叹服,耐人寻味。

颔联“不知户外千林缟,且看盆中一本红”,以“户外”与“盆中”、“千林”与“一本”、“缟”与“红”对举,状写了一种内外各异、远近不同的错络层次,描绘了千林万木的整体和一本独株的个体间的数量反差,强调了霜雪缟素与山茶花红的颜色对比,创造了一个富有个性特征的明快艳丽的图画,给人以“犹有花枝俏”的具体生动的视觉形象,令人心旷神怡。“户外”是远见,“盆中”是近观;“千林”是泛写浩茫旷远,“一本”是特写独株挺立;“缟”是状写漫天遍野银装素裹,“红”是状写山茶花怒放似火如血。加上“不知”与“且看”的有意侧重,既紧扣了诗题,又突出了山茶花的红艳笑貌。“不知”,实为已知,乃故作耳。“且看”,实为偏爱,乃由衷也。“不知”而“知”,犹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春眠不觉晓”(《春晓》)句中的“不觉”,是“不觉”而“觉”,因为已闻啼鸟处处了。“且看”之“看”,令人注目,一经强调和侧重,便将山茶花凌霜傲雪的盎然兴致和欺霜压雪的无畏气概,豪爽地表现了出来。对仗工稳,抒发了诗人深厚的赞誉之情。

颈联“性晚每经寒始拆,色深却爱日微烘”,山茶花性爱晚,开在岁末寒冷之时,想其品格,犹胜“岁寒后凋”之“松柏”吧!山茶花色深重,且喜微烘暖照之光,观其性情,恰如葵藿向日之特点吧!“每经”句,道出喜寒之意,“却爱”句,道出逐暖之好。这种冷暖感觉对举,将事理辩证法与艺术辩证法和谐地统一起来。组对工巧,赞赏了山茶本性不改、芳香如故的特有风貌。花,尚且如此;人,亦当这样。

结尾二句“人言此树尤难养,暮灌晨浇自课童”,写山茶如此艳美坚贞,却有人说它尤为难以栽养,认为此不足取;而诗人却简明地回告:只要自己别忘了指使童仆早晚浇灌些水肥就行了。如此反驳“难养”之说,饶有情趣。“尤难养”的“尤”字,可见责难之重,而“自课童”的“自”字,足见栽养之易,深切地表明了诗人对山茶的特殊喜爱和坚定维护,蕴含深邃。

通览全诗,首联起势凛然,概括赞赏山茶秀标众花的气质;颔联对比承接,具体赞赏山茶艳丽从容的姿态;颈联深入探幽,极力赞赏山茶耐寒喜阳的本性;尾联问答作结,深情赞赏山茶简朴易养的品格。对工情切,首尾圆合。诗人巧妙地将对山茶的形容描绘和性格刻画,融进了个人的际遇情怀,寄托了自己的雅洁情思,别具兴味。对山茶,似孕含着一种孤芳自赏、与世无求的赞誉;于个人,似透露出一种洁身自好、与人无争的慨叹。

咏山茶花古诗词集锦(山茶花的诗词鉴赏)

南宋诗人俞国宝的《山茶》,通过赏花写人,抒发诗人孤高淡泊的情怀:

花近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

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俞国宝是南宋江西诗派著名诗人之一。号醒庵。性豪放,嗜诗酒,曾游览全国名山大川,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锦词佳篇。著有《醒庵遗珠集》10卷。

这首《山茶》,字面似极平淡,但稍加吟味,便觉“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南宋洪迈《容斋随笔》)这“味”,即在诗人别有一种反常合道的“奇趣”。

此诗取材便与一般赏花诗大不相同。赏花者中爱山茶者颇多,因它经冬耐寒又繁茂浓艳。高品如寒梅,而花容不似梅花的清瘦疏淡。绚丽如牡丹,又不像牡丹的不堪风雨。可谓劲节芳姿,丽质高韵。因山茶品色俱佳,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和寄托。常见者大体两路,一是赞其不避霜雪,一是绘其花之形色。这首小诗却别有情味地写诗人欲携酒携茶,往东溪赏花的优游而又专注的情状,从侧面赞美山茶。

首句写前往赏花,先点出山茶生长之地。这一笔,大有深意。诗人出于自己的奇趣,深解山茶的高韵。这株山茶不依雕栏,不伴亭榭,又不与群芳众卉为伍,而是“花近东溪居士家”。东溪,不确指某处,但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极僻远清幽的山明水秀之地,这里没有尘世的喧杂,而有居士隐此以避世。山茶正是临清流而伴幽人。这是写山茶的生长环境,以“东溪”、“居士”点染离凡出俗的超尘之境,突出山茶的不涉尘界,为下文张本。

既然是这样的一株奇花,怎不让人心向往之?于是诗人要前去观赏了。赏花这原是极普通之事,无须细说。而此诗诗人却津津乐道,细写了欲往赏花时的不寻常的举动:“好携樽酒款携茶”,携樽带酒地专往他处赏花,已足见其爱花情意之盛,而他另外还要携茶,看来是要在花前流连多时了。对山茶百般赏爱的奇趣不可自抑,而“好”与“款”两个形容词,更写出对观赏山茶特有的殷切、钟情之状。至此,诗人为我们绘出了一个人物小象,他喜事将临,不禁悠然陶然,简直要手舞足蹈了。

但这毕竟是外在情状,他那样的殷切钟情,想来还别有奥秘吧?是的,他正想着,“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这又是出于奇趣的奇特想象,极写这株山茶的奇异非凡。山茶确为人间奇花。它有常花的袅娜婆娑,又高大丰腴,“孤根拔地”,“威仪特整”。它可从暮秋开至早春,伴雪怒放,而其花朵又烂熳如火,所以人们赞它“禀金天之正气,非木果之匹亚”(北宋黄庭坚),“不是寻常儿女花”(南宋王十朋)。山茶有这许多奇特,一首绝句如何写得出?诗人非常高明,以虚笔暗点,让读者以自己的想象把它补足。诗只在奇字上用笔,只强调自己为何酷爱这茶花,原来,它本是天国之物,偶到人间,得以一览芳容,实为万幸。再则,仙界奇花,怎能久留人间,一旦玉皇收还天上,人间便永无此花。一个仙凡之别,道尽了山茶迥于众花的特质。玉皇天上的种种奇想,把诗人赏爱山茶的情感推向高潮,也把对山茶的盛赞推至极点,“反常合道”,新颖自然,不落凡近。

这首七绝作为咏花诗,它通篇不及花姿花色,只写赏花。而赏花,又全从赏花人着笔,写赏花人,又只写赏花时携酒携茶的举动及当时的心理意念,用笔非常简约。但“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清·方东树《续昭味詹言》),所以包蕴多重。“好携樽酒款携茶”是主句,逼真欲现地写出赏花者殷勤、钟情之状,而首句、三四句又从不同角度把这一行动的原因补足,于是,全诗都写诗人对山茶的赏爱之情,这一重表现是非常有力的。

除此,小诗还有隐含的第二重意蕴,这恰是诗旨所在。这第二重意蕴又有两层:一是赞山茶的高格,塑造了山茶弃俗离尘、超凡若仙的形象,通过写别具奇趣的赏花人的厚爱激赏,侧写山茶的奇姿高格。这即所谓咏花。第二层是通过赏花写人。描绘其优游恬淡之状和偏爱东溪山茶之高韵的奇情异趣,审美追求,写诗人孤高淡泊的情怀。此诗实是咏花以言志。

前人评王维诗说:“王右丞如秋水芙蓉,依风自笑。”(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这里的东溪山茶,不正是流连溪山、翘首出尘的诗人的比照么?

俞国宝赏花归来后还写有一首《山茶花》,抒发自己赏花的感受:

玉洁冰寒自一家,地偏惊此对山花。

归来不负西游眼,曾识人间未见花。

诗中赞美山茶开花于玉洁冰寒之时,生长于偏远绝尘之地。自己西游赏花大开眼界,认识了人间从未见过的花。赏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357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