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篇。货殖,就是靠贸易来生财求富的意思。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详细介绍了有关货殖的各种情况,以及各地货物、人民生活和社会风气等,是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社会重要文献。

文章开篇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闭关锁国的治国思想,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桎梏,是没办法行得通的。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即“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这也是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合理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即“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因此,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文章以姜太公吕望治齐为例,讲姜太公被封在营丘,土地盐碱,人口稀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女子纺织,极力提倡工艺技巧,把鱼、盐运到别处去销售。这样,其他地方的人民归附于他,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来了,像钱串一般,络绎不绝,又如车辐一般,向齐国集中。而后管仲治齐,设立调整物价的九个官府,而齐桓公因此能够称霸天下,多次以霸主的雄姿盟会诸侯,匡正了整个天下的政治人的道德行为。即“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这是经济多么繁荣的景向。司马迁提出了一个人是否知礼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即“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见任何社会制度中“经济基础”都决定了“上层建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是必然。

文章以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和范蠡、计然谋划怎样搞好经济建设富国殷民强兵为例,讲述了做经济工作的方法和路径。他说:“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战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即“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之”。他还讲了水旱丰欠的时序、涨跌买进卖出的时机,以及货币流通的规律,真是经营谋利的完整教科书。文中还列举了范蠡善于经营累积巨万家财,子贡用卖贵买贱的方法名显诸候使孔子得以名扬天下,以及当时国内贤能者致富的情况,同时对不同地域物产人文经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科学严谨,自成体系,充分体现了全局观和系统观念,对我们今天分析和认识问题仍有很大的启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35828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