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注释及译文(汉江临泛解析)

黛玉教导香菱如何学诗:“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汉江临泛注释及译文(汉江临泛解析)

 

汉江临泛

盛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地处楚地关塞与湘水相连,汉江自古就是通往长江流域的水域要道

江水流向天地间的远方,山色在有无之间模糊隐现

岸边的城镇好像漂浮在江水上,波涛向远处的天空波动

现在正是襄阳的好天气,我与喜欢喝酒的朋友一起大醉流连

【整体就是在襄阳这个地方,逢到一个好天气,王维和朋友大江泛舟,在波涛的起伏中观赏着若隐若现的山景,心境大好一起畅饮。】

汉江临泛注释及译文(汉江临泛解析)

 

汉江:有三个:1、湖北省荆门市汉江,2、湖北省襄阳市汉江,【唐·李白《金陵望汉江》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什么是“三吴”呢?晋指吴兴﹑吴郡﹑会稽。唐指吴兴﹑吴郡﹑丹阳。宋指苏州﹑常州﹑湖州。这里是唐朝,所以是指“吴兴﹑吴郡﹑丹阳”一带,这和“三湘”又没关系,所以排除。】3、陕西省汉中市汉江,【既然说“三湘”了,那这个肯定不是。】

 

楚塞:荆州,《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释地》:“汉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正南曰荆州。”“荆”指荆山(在今湖北西部);“衡”指衡山,《汉书·地理志》以为即今湖南衡山西的衡山。“汉”指汉水。在唐朝时期约有今湖北松滋至石首二市间的长江流域,北部兼有今荆门、当阳等市。荆州州境在三国时位于三国接壤地带,兵争甚烈;在东晋、南朝时是上游的军事重镇,其重要性仅次于都城所在的扬州。荆州是楚地的要塞。

三湘: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湘水通过洞庭湖和长江相连,荆州紧邻长江,间接就接连了三湘大地。唐·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餘。”沅湘 、 潇湘 、 资湘 。晋·陶潜《赠长沙公族祖》诗:“遥遥三湘 ,滔滔九江。” 陶澍《集注》:“湘水发源会潇水,谓之潇湘;及至洞庭陵子口 ,会资江谓之资湘;又北与沅水会於湖中,谓之沅湘。”

荆门:荆州。唐·王维《寄荆州张丞相》诗:“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荆门。”赵殿成笺注:“唐人多呼荆州为荆门。文人称谓如此,不仅指荆门一山矣。”

九派:长江 在 湖北 、 江西 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因以九派称这一带的长江 。汉 刘向《说苑·君道》:“禹凿江以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晋·郭璞《江赋》:“源二分于崌、崃 ,流九派乎浔阳。”唐·孟浩然《自浔阳泛舟经明海作》诗:“大江分九派,淼漫成水乡。”

 

江流:江水流动。南北朝·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天地外:外,远也。天地之间的远方。

山色有无中:山的景色似有似无迷茫缥缈,江面太宽,江岸上的山色看不太清。很有王维信奉的佛教感觉。南北朝·谢朓《隋王鼓吹曲十首其五 出藩曲》“眇眇苍山色,沈沈寒水波。”

 

郡邑:郡与邑。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置邑,相当于现今的省与县。这里指岸边的城池和村落。

前浦:《玉篇》水源枝注江海边曰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波澜:波涛。汉·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南朝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诗:“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远空:远天也。

 

风日:指天气;气候。南北朝·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十首其四》“直城风日美,平陵云雾除。” 南北朝·庾信《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二十三》“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山翁:晋·山简,时人亦称“山公”。简字季伦,山涛幼子,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 ,饮辄大醉。后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这里指朋友。

 

汉江临泛注释及译文(汉江临泛解析)

评注:

《王孟诗评》:顾云:此等处本浑成,但难拟作,恐近浅率。

《瀛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尤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气象涵蓄,浑浑无际,浅率者拟学不得。

《唐诗归》:钟云:真境说不得(“江流”句下)。

《唐诗解》:第四句对巧,五六上句较胜。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无意之意。魏庆之曰:三四轻重对法,意高则不觉。吴山民曰:起有注《水经》笔意。

《唐诗意》:胸中有一段浩然广大之致,适于泛江写出,可风亦可雅。

《唐诗成法》:前六雄俊阔大,甚难收拾,却以“好风日”三字结之,笔力千钧。题中“临泛”,不过末句顺带而已,此法亦整嗾鲙《唐贤三昧集笺注》:三四气格雄浑,盛唐本色。五六即第三句之半。

 

《茧斋诗谈》:“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学其气象之大。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澄之使清矣,“壮”字不足以尽之。陆贻典:顺题做法,落句推开,查慎行,第一、第三句中两用“江”字。不但此也,“三江”、“九派”、“前浦”、“波澜”,篇中说水处太多,终是诗病。纪昀:三四好,五六撑不起,六句尤少味,复衍三句故也。无名氏:壮句仍冲雅,见右丞本色。

《唐诗近体》:三句雄阔,四句缥渺,此换笔之妙。

《唐宋诗举要》:吴曰:雄伟有气力,学者宜从此等入手。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我觉得这一段的解释有问题,小小汉江怎么可能“波涛汹涌”浮动天空呢?更何况“浪拍云天”也不算什么好天气】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徐应佩 周溶泉)

汉江临泛注释及译文(汉江临泛解析)

 

名家评王维:

王维因鼓《郁轮袍》登第,而集中无琵琶诗。画思入神,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者以为天机所到,而集中无画诗。岂非艺成而下,不欲言耶?抑以乐而娱贵主,以画而奉崔圆,而不欲言耶?《韵语阳秋》

成按:右丞诗文,因天宝之乱,十不存一,安知其生平无琵琶诗耶?此与杜子美集中无海棠诗,遂谓子美母名海棠者,其妄诞无异,真足令人一噱。至于崔兴宗写真之诗,“前身应画师”之句,现存集中,而谓其无画诗,殆所谓不知子都之姣者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36671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