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越有意思世说新语文学第四(25)

世说新语精注精译

文学第四(25)

97.袁宏①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②。胡奴③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④无计,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无?”因诵曰:“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注释】

①袁宏:即袁彦伯,见言语第二第八十三则。

②陶公:即陶侃,见言语第二第四十七则。

③胡奴:陶范,字道则,小名胡奴,东晋陶侃之子,为其诸子中最有名之人,官至光禄勋。

④窘蹙:亦作“窘促”。 困迫,局促。

【翻译】

袁宏刚写《东征赋》时,没有一句话提及陶侃。陶侃的儿子胡奴就把他骗到一个密室,拔刀威胁他说:“先父的功勋这么大,您写《东征赋》,为什么忽略了他?”袁宏又窘迫又着急,无计可施,便回答:“我大大地称赞了陶公,怎么说没写呢?”于是就朗诵道:“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高贵的金属经过千锤百炼,想切割的一切都会迎刃而断。陶公的功德是安定人心,平定叛乱。长沙郡陶公的功勋,为历史所颂赞)。”

98.或问顾长康①:“君《筝赋》何如嵇康②《琴赋》?”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③,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④。”

【注释】

①顾长康:即顾恺之,见言语第二第八十五则。

②嵇康:即嵇叔夜,见德行第一第十六则。

③相遗:抛弃。

④见贵:推崇。

【翻译】

有人问顾长康:“您的《筝赋》和嵇康的《琴赋》相比,哪一篇更好?”顾长康回答:“不会鉴赏的人,会认为我的文章是后出的,就遗弃它;有见识的人,则会因为它的高妙新奇而推崇它。”

99.殷仲文①天才宏赡②,而读书不甚广博。亮③叹曰:“若使殷仲文读书半袁豹④,才不减班固⑤。”

【注释】

①殷仲文:殷仲堪的堂弟,见言语第二第一百零六则。

②宏赡:宏大而充裕。

③亮:傅亮(374—426),字季友,北地郡灵洲县(今宁夏吴忠)人,南朝宋大臣,东晋司隶校尉傅咸玄孙。博涉经史,尤善文辞。曾拥立刘裕为帝,后被刘裕之子文帝刘义隆所杀。

④袁豹(373—413):字士蔚,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大臣,袁质次子。博学善文辞,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初为著作佐郎,后为太尉长史、丹阳尹。著有文集八卷。

⑤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九岁能文,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精通儒家经典及历史。著有史学典籍《汉书》、辞赋名篇《两都赋》等等。

【翻译】

殷仲文天赋很高,但读书不够广博。傅亮感叹说:“如果殷仲文读的书能有袁豹的一半,他的才华不会比班固差。”

100.羊孚①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②”桓胤③遂以书扇。

【注释】

①羊孚:即羊子道,见言语第二第一百零四则。

②“资清”四句:意思为“依凭清冷而成形,乘着大气而纷飞。遇上物象显鲜明,让一切洁白而光辉”。写出了雪的不同形态,雪由空灵的、不可捉摸的物象变得有形有色有动态感,寄托了士人清高的风度。

③桓胤(?—407):字茂远,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东晋将领,车骑将军桓冲之孙。少有清操,恬静谦退,深得桓玄喜爱。初拜秘书丞,历任秘书监,迁中书令,转吏部尚书。随桓玄逃奔江陵,桓玄死后,归降晋廷。以祖父桓冲忠诚王室,特全生命,徙于新安郡。义熙三年(407),东阳太守殷仲文反叛,拥立桓胤为桓玄嗣子,事觉伏诛。

【翻译】

羊孚写了一篇《雪赞》,写道:“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便把这两句写在扇子上。

我致力于国学传承,力求注释最全面,最准确,译文最简洁,最通顺,最优美,最贴近原意。欢迎大家留言批评指正,如果喜欢,请你点赞。你顺手的关注,小小的点赞,是我更文的最大的动力。感谢你的阅读。

越读越有意思世说新语文学第四(2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3683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