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渔翁原文及翻译(渔翁诗词鉴赏)

柳宗元渔翁原文及翻译(渔翁诗词鉴赏)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①渔翁:含有自况意味。渔翁独往独来,突现出诗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 绪。②西岩: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③欸乃:象声词,行船摇橹声。又作“暧廼” “霭廼”“襖霭”。(见宋惠洪《冷斋夜话》二《洪驹父评诗之误》)

【题解】

这是写于永州的一首抒情小诗,犹如一幅小品画,摄取渔翁生活的几个镜头,表现一种对闲适意趣的向往。第一二句写渔翁的生活。即夜晚住在湘水之滨的西山之上; 拂晓时,打水烧火煮饭。这里,作者不说汲 “水” 燃“薪”,而以 “汲清湘”、“燃楚竹” 取代,出语不凡,造语新奇,增添了诗意的广阔度和纵深感,仿佛诗中人物有一种古朴孤高的品格。第三四句写景。烟消日出了,应该见到渔翁了,可是 “不见人”,人到哪里去了呢? 突然 “欸乃”一声,响彻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仍然是“不见人” 而只闻其声。这种 “闻其声而不见人” 的写法,实属高妙奇趣,展示了一幅山高水远、幽深寥寂的神秘境界。最后两句写作者的观感。回看天边,“欸乃” 之声犹在,但小舟已在江上顺流远逝,只有那岩上的白云自由地飘动,仿佛在向小船追去。这里,诗意拓展,自由广阔,益增韵味。

全诗既写出了永州山水深邃飘缈之美,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自由闲适生活的向慕。实际上,这种向慕是作者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苦闷情绪的另一表现形式,即以乐写悲之谓也。

柳宗元渔翁原文及翻译(渔翁诗词鉴赏)

【逐句翻译】

渔翁夜傍西岩宿,渔翁夜晚傍着西山的岩壁歇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天晓时汲取湘江碧水点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烟雾消散红日冉冉却不见人影,

欸乃一声山水绿。忽闻欸乃一声山水顿现出青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渔翁乘舟下至中流而回望天际,

岩上无心云相逐。只见岩上无心的白云似在追逐。

【鉴赏】

柳宗元渔翁原文及翻译(渔翁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其写景极富“清”趣、“奇”趣,抒发了几分孤寂情怀,略略 寓有政治失意的孤愤。此诗作于永州。

苏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 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此诗极富“奇趣”,“反常合 道”有两处:第二句不言汲水燃柴,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蕴意清雅,给人以超凡 绝俗之感,亦见出渔翁孤高的品格。这就是造语“反常”,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情趣, 也就是“合道”。按理“烟消日出”之后应让人物出场,可是第三句说“不见人”,也是 “反常”。“烟销日出”之后,山水顿见青绿原貌,此时听到“欸乃”之声,虽不见人,而 人必隐于山水之中,亦甚“合道”。

三、四句写出了山水的清丽,橹声的悦耳,而不见 人,则营造了一种清寂空阔而又带几分神秘的境界,隐约见出渔翁孤高的性情和孤寂 的心境,亦表现出一种奇趣。末二句言渔翁之舟,已“下中流”,回望天际,只见岩上白 云似在追逐渔舟。此诗紧扣一个“清”字:山水景物是清丽的,而水尤清碧;“烟消”而 “不见人”,江天是清空的;空阔的江面,“欸乃一声”是清亮的;岩上白云“无心”而“相 逐”,又透露出孤寂和清闲,微微寄寓了诗人政治失意的孤愤,岂不有“清”趣哉? 苏东 坡欣赏此诗之“奇趣”,主张删去末二句,引发数百年之争执。

南宋严羽、明胡应麟、清 沈德潜等同意东坡的意见,以为删去好;而南宋刘辰翁、明李东阳等以为有此二句,则 异于晚唐。两派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奇趣”的看法不同。赞同东坡意见者,认为以“欸 乃”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且“奇趣”更为彰显。晚唐诗确有猎奇太过之处,但 亦有出奇制胜而发盛唐所未发者,岂可一概抹杀? 此诗之优点,正在于奇趣,虽合“晚 唐”,又有何妨? “诗必盛唐”,不正是明诗的病根之一么? 故东坡之就诗论诗,则较为 通达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369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